有怪莫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3章 太宗文皇帝,禍害大明,有怪莫怪,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宗文皇帝
“呂大人所言極是,老成謀國之言。”</p>
“臣等附議?!?lt;/p>
諸位大臣都在稱贊呂本老成持國,可偏偏有人不干了。</p>
那人就是主宰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拍著手「啪啪」,打斷了殿內的嘈雜之聲。</p>
朱元璋站在眾位大臣身前,面沉如水咬牙切齒說:“你們以為秦王只是救了幾個百姓?如果沒有朕的兒子替朕擋了這次生死劫難,咱一殯天這天下可就戰(zhàn)火四起,百姓民不聊生?!?lt;/p>
“這大明將變成五代十國那樣的亂世?!?lt;/p>
朱元璋一點也沒夸大其詞,天下承平不久,藩王除了剛剛成年的晉王朱棡和十六歲的朱棣,其他王爺還在大本堂里挨戒尺。</p>
各地大將手握重兵,全靠他一人的威望在壓制這些驕兵悍將,他一死立馬天下四分五裂,變成「天子以兵強馬壯者居之」的亂世。</p>
至于太子朱標,常遇春活著或許能壓制那些人,可太子手里就剩下一個還沒獨自統兵的藍玉。</p>
連朱樉加他的「萬里長城」徐達都不敢想象收拾的了殘局,更別提其他兒子。</p>
朱元璋繼續(xù)說道:“朕決定了秦王的廟號和謚號就是太宗文皇帝,如果誰再有異議,咱就給他抬到祖?!?lt;/p>
「祖有功,而宗有德。」,至于秦王兩樣都不沾邊,可胳膊拗不過大腿。</p>
大明是朱元璋打下來的江山,他要是不高興,國號都能給你改咯。這就是開國皇帝的威勢。</p>
“給朕擬旨昭告天下?!?lt;/p>
中書舍人劉三吾一臉無奈的起草圣旨,朱元璋蓋上大印。</p>
于是躺在棺槨里的朱樉不知不覺就達成了成就,超過了嘉靖皇帝的父親興獻王成為第一個死后被追封的大明皇帝。</p>
只是明睿宗靠得是兒子嘉靖,他靠得是老爹朱元璋。</p>
將朱樉追封了以后,朱元璋向工部尚書問道:“咱的孝陵工程到哪一步了?”</p>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您老不會是想連皇陵都讓了吧?</p>
工部尚書薛祥顫顫巍巍說道:“回稟陛下,今年立春選址現在剛剛開挖地宮?!?lt;/p>
地宮就是存放棺槨的墓室,朱元璋讓人抬來孝陵輿圖,叫來劉伯溫問道:“劉愛卿你看何地可為樉兒的陵寢?”</p>
諸位大臣面面相覷,敢情您老是真的打算讓秦王葬進風水寶地的帝王穴???</p>
劉伯溫仔細端詳了孝陵工程圖半天,伸手指著孝陵東垣以東大概六十米的地方。</p>
劉伯溫有些心虛的說道:“陛下,此處可為太宗皇帝陵寢?!?lt;/p>
朱元璋對著工部尚書薛祥吩咐道:“將此地選為東陵,調營建孝陵的工匠和民夫加緊施工?!?lt;/p>
“至少年底之前一定要完工,讓樉兒早日安寢?!?lt;/p>
劉伯溫選的地方,讓薛祥很為難,他只好指著圖紙跟朱元璋解釋道:“陛下,東陵這里臨近孫權墓,您曾經下令不得破壞。這個地方處于孫權墓和孝陵之間無法修建直道?!?lt;/p>
陵寢前那條直道就是神道,神道上不僅要放石人和石像,最關鍵的是要修神道碑亭,用于存放描寫帝王功績的神道碑以供后世瞻仰。</p>
朱元璋大手一揮說道:“樉兒的東陵與朕的孝陵相連共用一條神道。”</p>
這句話一出,滿堂皆驚,眾位大臣面面相覷,心里都在想:我大明在開創(chuàng)未有之先河——父親給兒子追封皇帝,又要開創(chuàng)父子兩代皇帝公用一條神道的先例。</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禍害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有怪莫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怪莫怪并收藏禍害大明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