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燕歸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3章 霸凌咱這么多年,這就是代價!傳國,三國:臥龍姐夫,忽悠劉備搶荊州,堂燕歸來,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霸凌咱這么多年,這就是代價!傳國玉璽沒等到,等到了老劉的刀!
霸凌咱這么多年,這就是代價!傳國玉璽沒等到,等到了老劉的刀!</p>
劉備眼眸一動,對蕭方的提議似懂非懂。</p></p>
“曹操令馬騰出兵助戰(zhàn),必是借助于天子的名義,畢竟馬騰當(dāng)初名義上是歸順于朝廷,歸順于天子,而非他曹操?!?lt;/p></p>
“而馬騰此番出兵,一者是奉天子詔命,二者也是不想得罪曹操,所以才會只派了三千余兵馬前來,并未派出重兵?!?lt;/p></p>
“這樣一個并非曹操死忠之人,原本該是主公爭取籠絡(luò)的對象,主公又何必殺其侄子,與他結(jié)下了血仇呢?”</p></p>
蕭方不緊不慢,道出了第一層意思。</p></p>
劉備恍然省悟過來。</p></p>
蕭方這是要借不殺馬岱,來向馬騰展示懷柔,某種意義上進行籠絡(luò)。</p></p>
雖說馬騰遠(yuǎn)在關(guān)中,暫時與自己八竿子打不著,但從長遠(yuǎn)角度來考慮,現(xiàn)在有機會籠絡(luò)就籠絡(luò),不失為一種深謀遠(yuǎn)慮。</p></p>
“軍師言之有理,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要好?!?lt;/p></p>
劉備連連點頭稱是。</p></p>
“自主公當(dāng)年轉(zhuǎn)進南陽以來,其實主公從未主動對曹操用過兵,每一次都是曹操想要扼殺主公,方才屢次出兵來犯?!?lt;/p></p>
“兵圍葉縣也好,如今的偷襲陽泉也罷,都是曹操來惹主公。”</p></p>
“主公身為南方霸主,坐擁荊揚二州,豈能容忍曹操一再的來犯而不作回應(yīng)?”</p></p>
“今主公誅其子曹昂,再令馬岱將曹昂首級帶回去給曹操,就是要借此來震懾曹操,讓他為他幾次三番發(fā)兵來犯主公,付出應(yīng)有的代價?!?lt;/p></p>
“主公還可借馬岱之口警告曹操,若再不識趣插手淮南戰(zhàn)局,主公將即刻分兵北上,直搗許都,叫他首尾不能相顧!”</p></p>
蕭方語氣冷厲,道出了第二層動機。</p></p>
劉備眉頭漸漸凝起,心中那份怒意,為蕭方這番話點燃。</p></p>
回想這些年來,自己確實從未主動進攻過曹操,每每都是曹操來犯自己。</p></p>
這口惡氣,這份欺辱,確實也該出一出了。</p></p>
“好,就依景略所說,令馬岱挾曹昂人頭往官渡,震懾曹賊!”</p></p>
劉備遂無猶豫,當(dāng)即采納了蕭方獻(xiàn)計。</p></p>
蕭方嘴角微微上揚,卻還有第三層原因,并沒有向老劉道出。</p></p>
曹操生性多疑。</p></p>
如今偷雞不成,兒子被殺了,馬岱卻偏偏活著,還被老劉以禮相待后,完好無損的放歸。</p></p>
曹操會怎么樣?以其多疑性格,會不會在想,是你馬岱暗通劉備,向劉備暗中泄露了我的計策,才使劉備提前布下伏兵,害死了我兒子?</p></p>
由此進一步再推斷,會不會是你馬騰名義上臣服于朝廷,歸順我曹操,暗中卻跟老劉眉來眼去?</p></p>
這猜疑鏈不就出現(xiàn)了么。</p></p>
以曹操的多疑,一旦猜疑心出現(xiàn),心中必會如梗了一根刺,想方設(shè)法的就要收拾掉馬騰這個“二五仔”。</p></p>
馬騰父子為曹操猜忌,不能為曹操所用,這不正是老劉所樂見的么。</p></p>
只是鑒于老劉的性格,既然是誠心籠絡(luò)馬騰,自然是不愿用這等手段,令馬岱為曹操所猜疑。</p></p>
所以這第三層動機,蕭方便咽在了肚子里,沒有再向老劉明言。</p></p>
處置馬岱之事,就此定下,老劉便傳下令去,將那馬岱請至大帳相見。</p></p>
“還有一件事,主公可放松些對壽春城的圍困,放幾處口子,好容呂布的細(xì)作出入?!?lt;/p></p>
“這么做,呂布方能知曉曹操偷襲陽泉失利,賠上了兒子的消息。”</p></p>
“如此一來,才能打擊城中守卒的信心,令他們陷入絕望境地。”</p></p>
蕭方又補了一句。</p></p>
劉備眼眸一亮,欣然點頭道:“軍師所言極是,就依軍師所說,即刻將我們的圍營放開幾處口子便是?!?lt;/p></p>
蕭方的目光,轉(zhuǎn)而又望向了東面方向,眼中透出幾分期許之色。</p></p>
“接下來,就看子義和士元這一路了?!?lt;/p></p>
“只等他們破了袁紹的兵馬,就能徹底斷了呂布求援的念想,讓他身陷絕望,安安心心等死了…”</p></p>
…</p></p>
泗水東岸,下相城。</p></p>
距離盱眙不過五十里。</p></p>
南門城樓之上,一位氣宇軒昂的年輕貴公子,正扶劍立于城頭,望著盱眙方向。</p></p>
年輕貴公子名為高干,乃是袁紹的外甥。</p></p>
原本按照袁紹的原定計劃,是要封他為并州刺史,替袁家鎮(zhèn)守西境。</p></p>
高干一想并州那種貧瘠之地,袁家名義上只占據(jù)了上黨等東部數(shù)郡,其余雁門,代郡,西河等諸郡,多為南匈奴盤踞。</p></p>
除匈奴人之外,太行山之中,還有張燕的十幾萬黑山軍盤踞。</p></p>
如此錯綜復(fù)雜的局面,這并州刺史對于高干來說,屬于錢少事多雞肋般的一個差事。</p></p>
于是在得知袁紹決定兩路南下時,高干便果斷向袁紹提請,輔佐他的兄長袁譚攻掠徐兗。</p></p>
袁紹考慮再三后,便準(zhǔn)了高干所請,并允諾袁譚拿下徐兗之后,令袁譚都督青徐兗三州軍事,高干則擔(dān)當(dāng)徐州刺史。</p></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三國:臥龍姐夫,忽悠劉備搶荊州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堂燕歸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堂燕歸來并收藏三國:臥龍姐夫,忽悠劉備搶荊州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