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每日萬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3章 滄海遺珠,直播撿漏:我眼中到處是寶藏,爭取每日萬更,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滄海遺珠
流云齋。</p>
蕭然站在一張條案前,正在欣賞一幅剛展開的水墨山水畫。</p>
這幅水墨山水為絹本設色,看上去年代相當久遠,整幅畫作已變成杏黃色,邊緣部分有些潰爛,還有不少蟲咬蟻蛀的痕跡。</p>
好在畫作主體并沒有遭到太大破壞,不影響欣賞和鑒定。</p>
但是,這幅畫上卻沒有畫家署名,題跋和鈐印也少的可憐,只有寥寥幾個。</p>
就這幾個題跋和鈐印,還出自無名之輩,不知是什么時候的文人。</p>
這幅畫作中描繪的風景,是西湖春景,因此可以稱之為《西湖春景圖》</p>
雖然畫作沒有署名,但這位畫家的畫技和功力卻相當高明。</p>
畫中的西湖正值早春,如夢初醒般,嫵媚迷人。</p>
湖中橫貫一道長堤,堤外柳梢間掩映著曲折的橋梁,使畫面上下緊密相連,賓主朝挹,遠近分明,空間感極佳,給人以身歷其境的真實感。</p>
舉目遠眺,遠處山巒起伏,林海莽莽,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p>
視線由遠及近,碧波蕩漾的湖水,花紅柳綠的堤岸,星羅棋布的茅舍和舟舫,還有一處位于湖岸的村落,一一呈現(xiàn)而出。</p>
而在畫作的最下方,一葉扁舟正緩緩駛?cè)牒?,舟上一漁女用力撐著竹篙,試圖避開停在湖灣處的幾艘畫舫,畫面極富動感。</p>
在這幅畫作中,畫家用精妙的構(gòu)圖、以及高明的繪畫技法,營造出了一種煙霧迷蒙、清麗雅淡的氣氛。</p>
點綴在畫卷中的人物,打破了畫面的沉寂,也傳達出了人與景物的和諧之美,給人一種直實而縹緲的美。</p>
可惜的是,這幅畫作并沒有作者署名,而且保存狀況很差。</p>
這無疑大大影響了這幅畫作的價值,導致這幅畫作無人問津,一直放在流云齋的博物架上。</p>
但在蕭然眼中,這卻是一件無價之寶,是滄海遺珠!</p>
至于這幅畫作究竟是誰的作品,出自哪個朝代,畫作上是否有作者署名,他心里都一清二楚。</p>
直播間里。</p>
同樣在欣賞鑒定這幅畫作的眾多鑒定專家和家,此時卻一頭霧水。</p>
仔細琢磨了半天,金老這才說道:</p>
“蕭然,這幅山水畫雖然保存情況很差,水準卻很高,是一幅很不錯的藝術(shù)品”</p>
“只可惜沒有畫家署名,從畫上的那些題跋和鈐印也看不出來路,無法確定是哪位畫家的作品”</p>
“從作畫風格來看,有點像是南宋的馬遠或夏圭,又似是而非,不敢肯定”</p>
“我建議你小子拿下這幅山水畫,送回國內(nèi)后,我們再仔細研究一番”</p>
“從這幅畫的構(gòu)圖和畫技來說,還是值得入手的,它或許有可能是古代某位大師的作品”</p>
話音未落,另外幾位老爺子也給出了大致相仿的意見。</p>
雖然大家無法確定這是古代哪位畫家的作品,但都提出建議,鼓勵蕭然收下這幅畫作。</p>
聽著幾位老爺子的分析,蕭然眼中不禁閃過一絲笑意。</p>
與此同時,他也暗自欽佩不已。</p>
僅憑視頻鑒定,幾位老爺子已接近事實真相,快要鑒定出這幅無名畫作的真正出處了。</p>
如果看到實物,真正上手仔細鑒定一番,他們一定能鑒定出,這究竟是古代哪位大畫家的作品。</p>
盛名之下無虛士!這話果然沒錯!</p>
而在蕭然眼中,這幅畫作放射出的美麗色彩和耀眼光芒,準確無誤地說明。</p>
這幅《西湖春景》來自南宋,而且是一幅大師之作。</p>
隱藏在畫中那片莽莽林海深處、被畫成兩片樹葉的兩個草書小字,夏圭,則說明了這幅畫作的出處。</p>
不用問,這是南宋四大家之一,藝術(shù)大師夏圭的作品!</p>
他隱藏個人署名的手法,跟范寬在《溪山行旅圖》中隱藏署名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p>
或者夏圭就是在學范寬,向前輩致敬,所以才采用這種辦法隱藏個人署名!</p>
事實上,夏圭的畫風本就師法范寬,繼而將水墨山水發(fā)揚光大!</p>
他通過這種方法向前輩致敬,再正常不過!</p>
完全可以想見,夏圭在這幅畫作中的署名一旦被發(fā)現(xiàn),必定會引起轟動,并傳為一段畫壇佳話!</p>
這幅水墨山水畫的身價,則會坐上火箭,瞬間扶搖直上!</p>
綜合各種因素,這幅畫作的市場價值突破兩億人民幣,都是輕輕松松的事!</p>
當然,這樣一件無價之寶,而且成就一段畫壇佳話的名畫,蕭然不可能將其出售!</p>
假作思考一番,蕭然這才低聲回道:</p>
“金老,幾位老爺子,麻煩您各位了”</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直播撿漏:我眼中到處是寶藏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爭取每日萬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爭取每日萬更并收藏直播撿漏:我眼中到處是寶藏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