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章 河南義軍進京,晉庭漢裔,陳瑞聰,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然,這并非是說,河南義軍在戰(zhàn)場上毫無建樹。</p>
幾次失敗后,司馬冏從祖逖計策,效仿當年官渡之戰(zhàn)時袁紹的做法,在潁陰高壁深壘,且設有埋伏,佯裝有部隊不斷逃散,以此引誘禁軍來攻。張泓接連戰(zhàn)勝之下,果然輕敵,率眾前來夜襲潁陰大營,結果被河南義軍打得大敗,損失了有數(shù)千人。</p>
只是此戰(zhàn)之后,張泓率眾固守陽翟,河南義軍也毫無辦法,兩軍來回試探,始終維持在僵局之內(nèi)。</p>
等劉羨率眾前來解圍時,陽翟禁軍終于知道了趙王孫秀身死的消息,他們喪失了繼續(xù)作戰(zhàn)的理由,哪怕明知前途黯淡,也只能就地投降。</p>
至此,河南義軍終于打通了北上的道路,全軍自陽翟、鄂阪關上洛,便有了方才的這一幕。</p>
劉羨雖然謙虛,但河北義軍率先入洛是不爭的事實,司馬冏難免耿耿于懷,屢屢在路上向劉羨詢問河北戰(zhàn)事的詳情,并且感慨道:“唉,國家代有名將,看來新一代士人的領袖,就是懷沖你了。”</p>
“哪里,哪里?!眲⒘w道:“我軍能得勝,主要還是殿下軍盛,使得孫秀重視河南,著重布置而已。河北可沒有孟觀這等名將鎮(zhèn)守。所以說,我們能得勝入洛,也是依靠了殿下的牽制,河南河北,不分彼此,功勞都是一樣的?!?lt;/p>
這套說辭還是很令司馬冏滿意的,他終于露出一個由衷的笑容,手拍馬鞍道:“懷沖說得很好,只有義軍團結一心,方才能使天下安穩(wěn)?!?lt;/p>
而提起孟觀,他有些咬牙切齒,忍不住握拳發(fā)誓道:“可惜,荊州尚有賊寇未除,且等我稟明天子,必殺孟觀全族!”</p>
劉羨聞言,不覺心中一跳,眼前似乎閃過孟觀和孟平的影子,說不清是什么滋味,更不知該如何表態(tài)。</p>
好在對于孟觀的話題,司馬冏也只是說說,他更關注洛陽的朝局,這影響到他的切身利益,便又向劉羨問道:“成都王與常山王兩位殿下,既然已經(jīng)在洛陽待了一段時日,不知有何新政啊?”</p>
劉羨知道,司馬冏是擔心二王先搶了他的功勞,心中不由有些鄙夷,但他面容上還是不動聲色,回答道:</p>
“回稟齊王殿下,兩位殿下只是迎回天子,處死了趙王以及孫秀幾位元兇巨惡而已,除此之外,所有事務都不敢獨裁,都留待殿下您進京以后,再做議論?!?lt;/p>
司馬冏果然流露出欣喜之色,他對著劉羨連連表態(tài)道:“好!好!二王不負我,我亦不負二王!”</p>
不過話是如此說,但隨行的一些義軍將領卻臉色不豫。這可以理解,對于他們來說,本來是打算借勤王為良機,建功立業(yè),但結果卻是接連遇挫,不得寸進。眼下木已成舟,大功勞已讓河北義軍拿去了,哪怕河北義軍愿意吐出一些功勞來分享,也比不上自己獨享功勞。</p>
故而董艾開口揶揄劉羨說:“據(jù)說孫秀死時,高呼什么甲子浩劫將要來臨,需要太平真君降世,方能消除災厄,不知是真是假???”</p>
聽聞此言,劉羨臉色頓時一變,顯然戳中了他的心病。但還未等他說話,一旁沉默良久的祖逖立即變色,呵斥董艾道:</p>
“董君何出此言?!懷沖和孫秀素懷舊怨,孫秀在臨死之前,以如此言語禍亂人心,無非就是想陷害忠良,令朝廷自廢武功罷了!此事天下人皆明了,你此時提起,是何用意?!”</p>
他隨即又說:“我素來與劉懷沖友善,最知道他人品不過。觀他做人處事,何曾對不起朝廷?當年在東宮倒楊、后來在關西平叛、還有倒后、勤王,哪一次他不是出生入死,敢為人先?哪里容得了他人指責?!”</p>
董艾本來也就是想捉弄下劉羨,沒想到祖逖竟然會有這么大的反應。但祖逖說得義正言辭,他也無話可以反駁,一時間有些訕訕,連忙自辯說:“我素來敬仰劉君,只不過是路上無聊,閑時開個玩笑而已,若有冒犯,還望劉君不要介意。”</p>
而一旁的司馬冏也笑著解圍道:“孫秀此人素來奸邪,是世人皆知的,誰會把他的話當真呢?不過龍驤,這種玩笑確實還是少開,畢竟懷沖是高潔之人,不比你有十六房小妾?!?lt;/p>
眾人都哄笑以對,劉羨的臉色才好了一些。等其余人散開,他悄悄對祖逖道謝,祖逖則擺手說道:“無關緊要的小事罷了,我就是見不得有人濫傳謠言,害人不淺?!?lt;/p>
對于其余人來說,這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對于劉羨這個當事人來說,這卻可以說是他的心病了。所謂三人成虎,沒有什么謠言是傳不開的。何況是孫秀這樣重要的人物,在那樣慘烈的死法下,拼盡全力說出的言語,注定是會被人銘記在心的。</p>
在短時間內(nèi),這流言對劉羨或許沒什么影響。但放在長遠來看,影響卻是無窮無盡的。畢竟百姓最為好事,這則流言一定不會隨意消失,繼而將伴隨劉羨終身。劉羨知道,這道流言就像是一道無形的鐐銬,一旦朝中出了什么政局大事,自己就將在第一時間為人所審視。更難以言明的是,經(jīng)過此事之后,自己外放的難度,也因此陡然上升。</p>
此時不過剛出洛陽,便為人談起此事,更加印證了劉羨的猜想。好在有祖逖幫忙說話,不然的話,真不知道自己說什么才能結束這個話題。</p>
一路上,河南義軍確實沒有再提起這件事。畢竟不管孫秀怎么說,至少這次的大戰(zhàn)已經(jīng)結束了。許多義軍將士是抱著朝圣般的心態(tài),前來洛陽的。</p>
在這些人看來,不論他們身在何處,根永遠是在郡縣故土上,終歸還是要落葉歸根的。因此,這一次的勤王上洛,就仿佛是實現(xiàn)夢想的一次遠游,他們抓住了一輩子只有一次的機會,要好好觀賞京畿的繁華。等此次進京結束以后,他們就可以回歸到家鄉(xiāng),向家鄉(xiāng)父老們吹噓這次匡扶社稷的壯舉,此生也就可以甘守平凡,再也沒有遺憾了。</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晉庭漢裔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陳瑞聰?shù)男≌f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瑞聰并收藏晉庭漢裔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