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78章 大宋自不量力,天下震動!,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波西米鴉,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78章 大宋自不量力,天下震動!
七日后,王檝在五十名騎兵的護衛(wèi)下,出大散關,正式進入宋國境內(nèi)的漢中地區(qū)。</p>
漢中,沔州城內(nèi)。</p>
“我欲殺了趙朔的使者王檝,不知荀先生以為如何?”大宋沔州統(tǒng)制張宣面色肅然,向自己的心腹幕僚荀孟攸看來。</p>
“啊?張統(tǒng)制何出此言?”荀孟攸驚呼出聲,滿面愕然之色。</p>
張宣很顯然已經(jīng)經(jīng)過深思熟慮,沉聲道:“趙朔派使者出使我大宋,說什么要從我宋國借道,攻入金國的河南。朝廷到底是答應,還是不答應?”</p>
“朝廷答應的話,先不說什么唇亡齒寒,誰知道趙朔是不是要假道伐虢?金國和蒙古、西夏還有我大宋連綿征戰(zhàn),還有什么油水?趙朔若趁借道之機,吞并我大宋的繁華州郡,朝廷該如何應對?”</p>
“朝廷若是不答應,趙朔就不會強行借道了嗎?一旦趙朔強行借道成功,不但保不住金國,連我大宋都會惡了趙朔,引火燒身。所以,為天下計,為大宋計,我要殺了那王檝?!?lt;/p>
“如果我殺了使者之后,趙朔震怒,強行借道。我大宋擋得住還則罷了,擋不住的話,就可以拿我的腦袋平息趙朔的憤怒。以張某的一身之安危,換取朝廷進退自如之境地,這買賣干得過!”</p>
“張統(tǒng)制,您糊涂啊!”荀孟攸趕緊勸道:“如果是蒙古大汗的使者要來我大宋借道,那就是異族圖謀我華夏。張統(tǒng)制您不惜自身安危殺了蒙古使者,天下有識之士誰不會贊您一聲英雄?即便朝廷迫不得已把您交給蒙古,也能明白您是大宋忠臣,對您的子孫后代多有照拂。但是,王檝不是蒙古大汗的使者,是趙朔的使者!”</p>
張宣眉頭微皺,道:“有什么區(qū)別?你指的是,趙朔是太祖之后傳言?</p>
荀孟攸苦笑道:“趙朔有沒有太祖血脈并不確定,但趙朔有漢人血脈,對漢人和蒙古人一視同仁,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趙朔攻入陜西,金軍中的漢人不僅群起響應,還大呼‘迎北方的趙官家’,更是確鑿無疑的事實?!?lt;/p>
“張統(tǒng)制以為,如今是宋國強還是趙朔的國度強?自古從來,天下大勢,都是以北統(tǒng)南,哪有以南統(tǒng)北的?若有朝一日,趙朔一統(tǒng)天下,為一代圣君。您今日之事,會被后人如何評判呢?”</p>
張宣深吸一口氣,道:“我為國盡忠,但求問心無愧!”</p>
“再問心無愧,也得用對地方!如果趙朔領兵來攻,您為了大宋戰(zhàn)死。即便趙朔日后一統(tǒng)天下,您也少不了一個忠烈之名。但是,殺趙朔的使者,這是何苦來哉?說不定,后人評價起您來,就是一個沽名釣譽的跳梁小丑,或者說您是愚昧無知的莽夫,甚至指責您是造成宋國覆滅的罪人!您到底圖什么呢?”</p>
“這……”</p>
荀孟攸這話,還真把張宣說動了。</p>
在歷史記載中,蒙古派速不罕為使者,向宋國借道,結果為張宣所殺。</p>
但是,這次派出使者的,不是蒙古而是趙朔。</p>
殺蒙古使者,是把破壞宋國和異族的和議的責任,都攬在自己的身上,留下千古美名。</p>
殺“北方趙官家”的使者是圖什么呢?破壞南北兩位趙官家的和議,留下千古罵名嗎?</p>
荀孟攸繼續(xù)勸道:“還有,我大宋到底同意不同意借道,自然由陛下和朝堂袞袞諸公決斷。您一個邊將,又何必越俎代庖呢?難道,您自認比陛下英明?比朝堂袞袞諸公聰明?”</p>
“哎!好吧!”</p>
張宣沉思半晌,終于無奈點頭,道:“那我就好好護送王檝,出沔州地界,前往臨安。希望陛下和朝堂袞袞諸公英明睿智,能妥當處理此事吧!”</p>
不過,無論張宣還是荀孟攸,都太過高估了當今的大宋皇帝趙昀以及宋國的執(zhí)政們。</p>
張宣和荀孟攸處于宋國的邊境上,當然明白趙朔麾下的大軍多么恐怖。</p>
但趙昀才二十來歲,登基之前只是一個普通百姓。登基之后,又一直由史彌遠把持權力,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后宮中享樂。每日里聽的爺都是阿諛奉承之言,哪里有什么治國理政的能力?</p>
包括史彌遠在內(nèi)的大宋宰執(zhí)在內(nèi),雖然不能算庸才,但也不是什么驚才絕艷之輩,只能根據(jù)各種情報來推斷趙朔的實力。</p>
孟珙率領一萬忠順軍前往金國,現(xiàn)在被留在金都汴梁,對于趙朔大軍的實力依舊無從判斷。</p>
宋國的秘諜機構皇城司,倒是在陜西有些人手。但他們只能傳回一些趙朔攻打陜西的情況。比如,鳳翔城內(nèi)的簽軍反正,比如人們高呼趙朔為“北方的趙官家”,比如趙朔攻打潼關損兵折將近兩萬。</p>
具體趙朔的大軍多強,皇城司就無法判斷了。</p>
說直白一點,皇城司如果連這個都能判斷準了,當初宋國會進行開禧北伐,灰頭土臉,連宰相韓侂胄的腦袋都沒了?</p>
所以,現(xiàn)在的大宋君臣眼中,趙朔雖然全取陜西,但在潼關損兵折將,實力也就那樣,比金國強點有限。</p>
而且,趙朔是比金國更危險的敵人!</p>
趙朔身懷太祖血脈的言語,如今已經(jīng)傳遍了大江南北。雖然不知趙朔究竟屬于哪一枝,但論起和太祖的遠近來,大宋皇帝趙昀最多做多也就是和趙朔旗鼓相當而已。</p>
因為,趙昀本身就屬于太祖最遠枝那種。但凡身懷太祖血脈的,就不可能比他更遠了。</p>
現(xiàn)在,金國的漢人簽軍都喊趙朔“趙官家”,主動歸順了,那還得了?</p>
當初開禧北伐時,也沒見你們簞食壺漿以迎王師??!</p>
如果趙朔兵進宋國,宋國的官兵會做出何等抉擇?簡直不堪設想。</p>
牽扯到這種“天無二日”之事,就連一直主張“聯(lián)蒙滅金”的鄭清之,都迅速轉換了立場。</p>
所以,當王檝被大宋皇帝以及眾宰相召見之時,他們已經(jīng)打定了要“聯(lián)金抗蒙”的主意。</p>
“借路之事,斷不可行!”</p>
聽完王檝說出的條件之后,史彌遠的心腹薛極首先表態(tài),道:“我皇宋和金國是世仇不假,但皇宋自然有皇宋的體面在,哪里有任由他國軍隊,自由出入國土的道理?”</p>
喬行簡本來就主張“聯(lián)金抗蒙”,也緊跟著表態(tài),道:“所謂五年和議,算什么誠意?你家王上欲吞我大宋之意,昭然若揭。我大宋如果答應了這個條件,才是愚不可及!”</p>
王檝面色冷峻,向史彌遠和宋國皇帝趙昀看來,道:“薛、喬兩位的相公的話,可是代表大宋朝廷的意思?”</p>
史彌遠微微點頭,道:“貴使可以這樣認為。”</p>
趙昀冷笑道:“趙朔也太過無理。就算蒙古要借道我大宋,也得蒙古大汗派出使者吧?趙朔為人臣者,哪有資格和我大宋達成什么協(xié)議?”</p>
嗯?</p>
鄭清之聽了趙昀這話,不由得心中一陣膩歪。</p>
他們事先商量好的,拒絕趙朔借道的理由,可沒這條啊!</p>
不借道就不借道吧,聯(lián)金抗蒙就聯(lián)金抗蒙吧,為什么要強調(diào)趙朔是臣子,沒資格和宋國結盟呢?這不是公開羞辱趙朔嗎?這又是何必?</p>
想來是這位陛下,被皇城司稟報的那句“北方趙官家”惡心壞了,又沒有足夠的城府,才如此口不擇言。</p>
他明著是說趙朔沒資格和宋國達成和議,暗地里卻是想說趙朔沒資格和他相提并論。</p>
這回可不好辦了,如果之后發(fā)現(xiàn)“聯(lián)金抗蒙”并不靠譜,再想改換立場,不知要增加多少麻煩。</p>
當然了,盡管如此,鄭清之總不能在外國使者面前反駁皇帝的話,更不可能推翻朝堂已經(jīng)做出的“聯(lián)金抗蒙”的決議。</p>
他只得打圓場道:“不管怎么說,貴使為了兩國和議,遠來辛苦。如果不著急回去的話,可以在臨安城內(nèi)多住些時日,我們大宋也好盡盡地主之誼。”</p>
“不必了!”</p>
王檝此時簡直都要被氣笑了,道:“難道,你們真的就不怕我軍強行借道嗎?到了那時候,金國照樣是滅定了!宋國,恐怕連五年的安穩(wěn)都沒有!”</p>
“笑話!”趙昀此時已經(jīng)徹底放飛自我,滿不在乎地道:“你家王上,攻不破金國的潼關防線,難道就能攻破我大宋的漢中防線?總而言之一句話,趙朔的大軍要從我宋國路過,可以,盡管攻我大宋的堅城!”</p>
“好!就依陛下所言!”</p>
“來人,送王先生回管驛!”</p>
話不投機半句多,王檝回了管驛,取了馬匹,帶上從人,回陜西去了。</p>
王檝剛走,大宋朝廷就開始行動。</p>
大宋朝廷不但下令漢中諸城備戰(zhàn),并且下令四川制置使桂如淵調(diào)兵遣將支援漢中。</p>
他們甚至在邸報之上,刊登了大宋朝廷“聯(lián)金抗蒙”的決議,要求各地官員準備糧草、器械,準備支援金國,并且把蒙古稱為“敵國”。以前也就罷了,若日后有私通敵國者,以謀反論處。</p>
若不是趙朔工坊內(nèi)生產(chǎn)的各種貨物,牽扯著宋國無數(shù)權貴的利益,恐怕蒙古和宋國的商路都會被大宋朝廷掐斷。</p>
消息傳出,天下震動!</p>
對于宋國百姓來說,真是膩歪透了。</p>
其一,宋金仇恨百余年了,靖康之恥大家更是一日不敢或忘。對,之前是很多人不愿意北伐,但那不是因為打仗就要加稅,影響大家的生活嗎?</p>
現(xiàn)在大宋都要“聯(lián)金抗蒙”,各地準備糧草軍械了,到時候都大戰(zhàn)一起,朝廷能不加稅?</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波西米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波西米鴉并收藏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