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劍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9章 孝為天下之首,盛唐華章,青銅劍客,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兵部稟報完了之后,接著是守戶部尚書宋鈞站出來稟報。
“魏王押解的錢糧已經(jīng)全部入庫,累計有黃金三萬七千一百四十六斤,白銀四百五十三萬七千六十八兩,銅幣兩百五十一萬貫,另有綢緞、玉器、瓷器、古玩、字畫估價一百二十萬貫,糧食八萬石?!?
李瑛頷首:“你們戶部盡快把金銀拿去向民間兌換成銅幣,務(wù)必給朕保證各路將士的軍餉發(fā)放?!?
“臣遵旨!”
宋鈞舉著笏板領(lǐng)命,轉(zhuǎn)身退下。
“臣有本啟奏!”
宋鈞退下之后,慶王李琮站了出來。
“慶王請講?!?
李瑛客氣的做了個你請的姿勢。
李琮舉著笏板道:“陛下已經(jīng)登基將近十個月,臣以為應(yīng)該給逝去的麗妃娘娘加謚號與封號了,也好讓天下百姓知道陛下的孝心,弘揚孝道?!?
李瑛畢竟是穿越者,所以對前身的母親并沒有什么感情,要不是李琮站出來提醒,一時間還真想不起這件事情。
但自古以來,絕大多數(shù)新皇帝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尊封母親為太后,以向天下臣民彰顯自己的孝心。
李瑛去年在靈州根基未穩(wěn),今年春天一直忙著打仗,所以大家也就沒有考慮追謚太后這件事。
但李瑛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長安坐穩(wěn)了皇帝寶座,如果一直想不起自己九泉之下的母親,難免就會讓人覺得他淡薄親情,疏于孝道。
而李琮也是打算借這件事討好李瑛,獲得他的信任,以便自己獲得更大的權(quán)力,暗中交構(gòu)黨羽,聯(lián)合李隆基政變。
李琮話音剛落,守戶部尚書東方睿站出來道:“臣附議!”
“慶王所言極是,圣人確實該給太后上謚號與封號了。”
張九齡、裴寬、顏杲卿等三個宰相紛紛站出來支持李琮的提議。
李瑛當然沒有什么理由拒絕,從諫如流:“那就準慶王所奏,由禮部與太府寺共同商討給朕的母親上謚號與封號之事?!?
東方睿不想讓李琮獨自占到好處,再次提出建議:“聽聞麗妃娘娘的墓比較簡陋,臣認為可在長安附近擇一地建帝陵,先把麗妃娘娘的棺槨遷過去,等太上皇殯天之時再合葬?!?
“準奏!”
帝王陵墓一般都是提前五六年甚至七八年修建,李瑛自然一口答應(yīng)下來,“此事就著落在禮部與工部的身上,你們兩部盡快擇址繪圖,呈報于朕!”
守工部尚書與守禮部尚書東方睿一起作揖領(lǐng)旨:“臣遵旨!”
早朝散去之后,李瑛派諸葛恭去征求李隆基的意見,問問他死后想埋在哪里?
唐朝皇帝的陵墓不像后來的明、清兩朝的帝陵那樣集中,目前有高祖李淵的獻陵、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李治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以及李顯的定陵、李旦的橋陵,基本上都以長安為中心,散落在周圍的咸陽、渭南等地。
“什么,二郎要給朕建造陵墓?”
李隆基正在看郭秀娥跳舞,聽了諸葛恭的話嚇得駭然變色。
“朕今年才五十五歲,身強力壯,至少能再活二十載,二郎現(xiàn)在就想給朕修陵,莫不是想要謀害朕?”
“呵呵……太上皇這是說哪里話,陛下對你孝順恭敬,豈會有這種想法!”諸葛恭笑著替李瑛辯解。
“嗝……那為何無緣無故的要給朕修陵?”
李隆基嚇得打了一個“嗝”問道。
諸葛恭解釋道:“今日早朝,慶王上奏要給逝去的麗妃娘娘上謚號與封號,并遷徙墓葬。麗妃娘娘將來肯定是要跟太上皇合葬的,故此陛下派奴婢來征求太上皇的意思?!?
“這個混蛋!”
李隆基氣的在心里大罵李琮,“你算什么東西?二郎給你了一個太常卿,就像哈巴狗一樣去討好獻媚,居然還要給朕修陵,這是要詛咒我早死嗎?”
“你回去告訴二郎,朕現(xiàn)在不想修建帝陵,時機未到,讓他只給母親上謚號與封號即可?!?
弄清了修建帝陵的原因之后,李隆基方才定下神來,隨即攆著諸葛恭去回復李瑛。
老子今年才五十五歲,正值盛年,正打算再生他二三十個兒子,你這里就給我修建陵墓,詛咒誰早死呢?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盛唐華章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青銅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銅劍客并收藏盛唐華章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