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劍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3章 高貴的漢人,盛唐華章,青銅劍客,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庭都護府的轄區(qū)包括整個準葛爾盆地、以及天山腳下的北疆地區(qū)。
境內(nèi)漢胡雜居,治下包括金滿、輪臺、莆類三個以漢人為主的縣城,總人口在二十萬左右,另外有羈縻州十六個。
羈縻州就是由鐵勒、葛邏祿、回紇、黨項、薛延陀等各部自行統(tǒng)治,但又臣服于唐朝的州縣。
這些異族的人數(shù)在兩三萬到十幾萬不等,要么就是薛延陀、鐵勒等被唐朝消滅勢力的后裔,要么就是與主力分道揚鑣的回紇人,要么就是還沒發(fā)展起來的黨項、葛邏祿人。
這些異族不愿意再過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生活,更加傾向于像漢人那樣建城而居。
但他們又不愿意和漢人雜居,于是就建立了自己的城池,并臣服于大唐王朝,向唐朝繳納賦稅,成為了唐朝的羈縻州。
自太宗李世民時期開始,就對這些羈縻州實行以夷制夷的策略,對這些部落的首領任命將軍、都督、刺史之類的官職,并讓他們自行招募軍隊,但各羈縻州除了向朝廷繳納賦稅之外,還要接受朝廷的調(diào)兵。
北庭都護府治下有十六個羈縻州,各部人數(shù)加起來超過五十萬,各族兵力加起來足足有三四萬人。
但李瑛這次進擊后突厥汗國,并沒有從羈縻州征調(diào)兵力,因為不需要。
三路唐軍的總人數(shù)已經(jīng)超過了十五萬,再加上突厥北方的回紇人,足以將突厥一舉消滅,也就不需要這些羈縻州出兵。
北庭都護府下轄七萬唐軍,這也是北庭都護的巔峰兵力。
其中包括正兵、屯兵、守捉兵、烽燧兵、輔兵等兵種。
其中正兵三萬,披甲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全部配備最上乘的裝備,包括鎧甲、兵器、弩箭、馬匹等等。
另外有屯兵一萬五,守捉兵一萬四,烽燧兵四千,輔兵一萬出頭。
這些邊兵根據(jù)分類,肩負不同的職責。
其中,正兵的任務就是臨陣殺敵,日常操練,負責大規(guī)模作戰(zhàn),幾乎不用參與種田。
屯兵跟正兵差不多,有大兵團作戰(zhàn)任務的時候也要參加,平日里也要訓練,但他們在春秋兩季需要參加農(nóng)耕,以增加糧食的產(chǎn)量,給朝廷減輕壓力。
北庭治下的屯兵一共有三處,分別是伊吾軍、瀚海軍、天山軍,每一支的人數(shù)在五千左右,目前已經(jīng)全部被集結到了庭州城外。
守捉兵就是駐守各地守捉城的兵卒,任務有兩個:發(fā)現(xiàn)小股胡人就予以驅逐捉拿,閑暇時種田養(yǎng)馬。
烽燧兵則是在北疆星羅棋布的烽火臺值守的兵卒,每當發(fā)現(xiàn)有游牧民族入侵,他們就在白天點燃狼煙、夜間點燃烽火向守捉城或者軍屯示警。
輔兵則是所有兵種之中最低等級的存在,他們的職責主要是運輸糧草輜重、修建工事、屯田種糧、蓄養(yǎng)馬匹,一般情況下不用上陣廝殺。
當然,如果唐軍與異族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戰(zhàn)爭,輔兵也是要參加戰(zhàn)斗的。
這次為了一舉蕩平后突厥汗國,李瑛幾乎將百分之九十的北庭軍集結到了庭州,只留下少許屯兵和烽燧兵看家。
唐軍三路出擊,肯定會打的突厥抱頭鼠竄。
守捉兵、屯兵再留下來也沒有什么意義,只留下些老弱病殘許看家,別被毛賊光顧足矣!
從四面八方趕到庭州的軍隊越來越多,城內(nèi)已經(jīng)無法容納,所以杜希望安排大軍在庭州城北和西面扎下了兩座大營。
將士們一邊操練,一邊發(fā)放裝備,一邊等候路程較遠的唐軍抵達。
這段日子,李瑛隔三差五就會來到軍營巡視,和將士們打成一團,樹立自己愛兵如子的形象。
畢竟,平定后突厥汗國,建立功績只是李瑛的目的之一。
和北庭軍搞好關系,籠絡一支屬于自己的嫡系部隊,讓他們關鍵時刻肯為自己效力,才是李瑛的主要目的。
抱著這個目的,李瑛在集結各路兵馬的同時,還頒布了募兵告示。
二十多天以來,每天都會有兩百左右的百姓報名參加,這段日子已經(jīng)招募了五千多新兵。
在李瑛看來,這支新軍更有可能成為自己的嫡系,所以命令顏真卿擔任主將,并邀請李嗣業(yè)、杜希望等人三天兩頭的對他們進行培訓,提高這些新兵的戰(zhàn)斗力。
李瑛帶著李泌、公孫大娘、李白、高適等人騎乘快馬,自庭州北門出城,很快就看到了軍營。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盛唐華章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青銅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銅劍客并收藏盛唐華章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