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世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4章、窺天神鏡,長途客車文,獨孤世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窺天神鏡
朱慈炅南巡的處置非常奇葩,彈人的通政司就過不了。</p>
離京前,白發(fā)蒼蒼的右都御史曹于汴專門為此事找過兩次朱慈炅,什么祖制,堵塞言路,因噎廢食之類。反正就算你老爸是被彈章氣死的,你也不能不看彈章。要不是朱慈炅實在太小,曹于汴實在太老,朱慈炅都有一種要暴打老流氓的沖動。</p>
不過,現在好了,有五叔專門看,滿足了二曹變態(tài)的懟人心理。雖然信王處置不了,他的五叔惹急眼了真要揍他。</p>
瑞王爺嚴格執(zhí)行皇帝說的一切人事變動都需要內閣太后一致同意,讓信王先搞定內閣和張?zhí)?,這讓信王爺十分苦惱大明現行決策體制的創(chuàng)新僵化和新鮮腐朽。</p>
王家禎見過好幾次朱慈炅,太子時就見過了,但單獨覲見還是出來傳他了,王家禎深吸一口氣進到房間,只恍惚看見上首坐的龍袍小孩就大禮參拜。</p>
“臣戶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督通州漕糧儲運王家禎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p>
朱慈炅已經被皇帝出巡的大禮節(jié)和大明官員的辦事效率折騰了一天,精神有些不濟。</p>
“平身,王卿請坐?!?lt;/p>
王家禎起身,心中竊喜,有座。抬頭時才看清屋中還有徐光啟和周登道,又躬身施禮,才小心的在旁邊空出的一張椅子上搭了半邊屁股。</p>
“王卿,朕剛剛看過倉儲數據,南倉空的就不說了。西倉和中倉加起來還不到60萬石,如果朕沒有記錯,北京月耗二十五萬石,遼東、薊鎮(zhèn)、宣府月調八萬三千石。也就是說,你這里的糧食只夠一個多月?”</p>
朱慈炅還記得宮中數據,永樂年間通州一倉之儲就高達一百余萬石,通州三倉設計是三百五十萬石,便是萬歷年間也有二百六十萬石的記錄。</p>
這個差別太嚇人了,讓朱慈炅竟然想到了這是不是李自成切斷漕運后的數據,脊背都有些發(fā)涼。</p>
王家禎喉結微動,信心滿滿,小皇帝問數據,一知半解的。當即開口解釋:</p>
“陛下,北京月耗二十五萬石實際耗不了這么多的,主要是官員俸祿消耗,這與實際消耗是有多余的。便是發(fā)二十萬石除了官員不滿,諸王勛貴著急,實際也沒有問題。另外上個月臣這邊是發(fā)的三十萬石,寶源收走了部分,北京也還有倉儲,半年內是絕對安全的?!?lt;/p>
朱慈炅聞言稍微放心,這個王家禎不錯,知道虛耗數據與實際數據是有區(qū)別的,但是你這不到60萬的貯備是不是還是太少了點?朱慈炅皺著小眉頭聽他繼續(xù)說。</p>
“臣這邊現在只有五十多萬石,主要是熊侍郎帶了一部分去遼東,孫閣老又帶了一部分去陜西。不過內閣在南方以銀換糧已經結束,后續(xù)漕糧會源源不斷的送到,并沒有問題。因為陛下南巡,漕糧起運要晚些時候。不過,臣聽聞清江浦那邊的漕船改良不錯,以前只能運400石,現在可以運600石,所以還是沒有問題的?!?lt;/p>
朱慈炅合上文書,小臉更皺了,胖胖的小手指無意識的扣著書案。</p>
原來自己南下還影響到了漕運,這天下的事真的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王家禎說的新船,朱慈炅當然知道,這是吳淳夫這個貪官的政績,不過也就一百艘,一次也才多了兩萬石。</p>
漕運是大明北方的命脈啊,怪不得近百年沒有皇帝想動,皇帝出行一趟,基本就相當于打一場大仗,朱慈炅都有點干脆回京的沖動了。</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長途客車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獨孤世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孤世遺并收藏長途客車文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