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工絕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5章 實(shí)用之試,器材室四角對著鏡子,長工絕劍,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便是朕要改的原因。”</p>
“今日科舉,試問者皆談仁義禮智,四書五經(jīng),詩賦策論,但若一旦應(yīng)任,便要管錢、管糧、管人、管命。”</p>
“朕不禁要問,單憑那幾篇策論,就能斷人生死、治一方民、理千石糧么?”</p>
他說著,猛然轉(zhuǎn)身,指向朝堂之上那幾千份寒門名錄。</p>
“這些人,若中進(jìn)士,便是三年后為官之人?!彼渎暤?,“若他們?nèi)钥荚娰x、答經(jīng)義,卻不知倉儲何謂、法條何處、案卷如何,則三年后,他們?nèi)允羌埳现?,無補(bǔ)于政?!?lt;/p>
蕭寧站定,拱手于背,目光冷峻如霜:</p>
“試問諸卿——”</p>
“你們今日能否答朕剛才所問?”</p>
“你們昔日策題之中,可有一句是為旱災(zāi)解困、為吏治清理、為民命施政?”</p>
無一人應(yīng)聲。</p>
李安石低頭沉思,霍綱緊握衣袖,許居正面色難明。</p>
這一刻,所有人都意識到了一個(gè)殘酷的真相:</p>
他們走上仕途,用的是一套方法;而真正在朝理政、在野為官,靠的卻是另一套技藝。</p>
科舉與政務(wù),早已脫節(jié)。</p>
這套制度,選的是能作文的文士,而非能治民的能吏。</p>
蕭寧再登御階,緩緩轉(zhuǎn)身,一字一句地道:</p>
“朕所欲改者,不是讓士子不學(xué)四書,而是要他們既讀四書,也讀律法、政務(wù)、民情、錢谷、兵制。”</p>
“朕所欲改者,不是讓他們棄章句之美,而是讓他們在詩賦之外,也能寫一紙公文、擬一份奏折、查一宗卷宗?!?lt;/p>
“朕所欲改者——”</p>
他頓了一下,環(huán)視四座:</p>
“是讓科舉從空談回歸實(shí)政?!?lt;/p>
“是讓士子不止能言,更能治事?!?lt;/p>
殿中沉默如死。</p>
這番話太過沉重,也太過鋒利,宛如刀斧,將那千年制度最隱秘的軟肋,一寸寸剖開。</p>
有人低頭,有人神色凝重。</p>
甚至有人,嘴唇輕顫,卻說不出半字反駁。</p>
因?yàn)樗麄兘灾f的是實(shí)話。</p>
他們也曾在任上手足無措,也曾在案牘堆中茫然無依,也曾因不諳政務(wù)而誤事誤民。</p>
只是,那些尷尬與無能,被他們掩在禮儀制度的外殼之下,從未真正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p>
而今,少年天子將它揭開了。</p>
許居正長長吐出一口氣,緩緩抬起頭來,看著那一身冕服、神情冷峻的天子,眼中第一次露出一絲復(fù)雜難言的感慨。</p>
“陛下……”他喃喃道。</p>
但最終,仍未說出反駁之言。</p>
因?yàn)樗靼祝瑥拇丝涕_始,這場爭論,已然到了另一重層次。</p>
不是守舊與革新之辯,而是“虛”與“實(shí)”之爭。</p>
金鑾殿內(nèi),風(fēng)聲靜止,群臣默然。</p>
唯有那少年帝王,站在光與影的交界處,衣袂微動,神色沉靜。</p>
他的聲音再度響起,冷靜而堅(jiān)定,透過朝堂,似要傳入千千萬萬士子的耳中:</p>
“從今往后,大堯的試題,要為政而設(shè),為民而設(shè),為天下百姓而設(shè)?!?lt;/p>
“非是空談玄理者可登堂,乃是能治百姓者,方可為官?!?lt;/p>
金鑾殿內(nèi),仍是一片靜默。</p>
朝陽自東窗斜照而入,照在那御階之上冕旒低垂的少年帝王身上,金絲龍紋隱約生輝。</p>
滿殿群臣,皆沉默不語,神色凝重。</p>
那一番番考問,已將眾人心頭最不愿直面的真相擊出裂痕;而“空談不治國,詩賦不能救民”之言,更如千鈞重錘,將千年慣制猛然撼動。</p>
此刻,空氣仿佛凝滯,群臣不敢輕言,不忍直視。許久,許居正終于再度緩步出列。</p>
他沉聲開口,聲音雖低,卻穩(wěn)若磐石。</p>
“陛下之言……誠然有理?!?lt;/p>
一句話,引得不少人輕輕吸氣,紛紛轉(zhuǎn)眸。</p>
“臣輩多在朝堂行走,亦非不知地方之艱、施政之難?!?lt;/p>
許居正徐徐而語,“若以往日所學(xué)之法問之于政務(wù),確是常有無所措手之時(shí)。”</p>
他頓了頓,望向御階上的蕭寧,神情肅然。</p>
“陛下所欲改之意,不在于革法之名,而在于補(bǔ)其不足、通其滯弊?!?lt;/p>
“此志非為矯情,實(shí)為政理。”</p>
“臣……拜服。”</p>
說罷,他身軀微躬,一揖到地。</p>
霍綱也隨之出列,朗聲而言:“陛下所提,不在破制,而在正本。此等膽識,誠非常人所能,臣亦佩服?!?lt;/p>
郭儀隨之而至,低聲言道:“舊題流弊,非一朝所積,陛下洞見根本,臣心有戚戚焉?!?lt;/p>
殿中漸有響應(yīng)。</p>
一時(shí)之間,那些先前面色凝重、滿腹質(zhì)疑的官員,或徐徐點(diǎn)頭,或面露動容,紛紛低聲相附。</p>
但議論聲中,忽又有人輕嘆一聲,道:</p>
“可就算再贊同,陛下所言之法,終究也太難了……”</p>
語聲不高,卻如沉石入水,激起波瀾。</p>
許居正亦是眉頭微蹙,繼而再度直身而立,朝上奏言:</p>
“陛下,臣雖佩服天子遠(yuǎn)見,但此事——非朝夕之功。”</p>
“自文宗以降,試題之定已成體系,出題、監(jiān)考、評卷、閱文、謄錄、謄讀,皆有規(guī)矩、程序、專職之人。”</p>
“今若改題,則各司官署皆需改制,法程需重定,士林亦需有緩沖時(shí)日。”</p>
“此非朝議兩次可定,非一二月可備。”</p>
本章未完,點(diǎn)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器材室四角對著鏡子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長工絕劍的小說進(jìn)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工絕劍并收藏器材室四角對著鏡子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