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工絕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0章 殿試!,器材室四角對著鏡子,長工絕劍,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殿試!
金鑾殿中,鐘聲已歇。</p>
晨光透過宮檐琉璃,灑落在寬闊的丹墀上,投下長長斜影。</p>
殿內人聲已止,惟余旌旗獵獵輕響,與龍柱下兩排盔帶整齊的御前侍衛(wèi)相對而立,如石刻般一動不動。</p>
大殿空闊,顯得格外沉寂。</p>
新黨一列,剛剛請辭離去,金鑾右列,幾成空陣。</p>
左列尚存者,不足半數(shù)。</p>
一眾清流雖仍在位,卻神色各異。</p>
有躊躇不安者,有若有所思者,有仍舊望著殿門之外,似在等那被宣之人到來的身影。</p>
而在高階之上,天子端坐如初。</p>
冕旒垂目,眼簾之下是一雙古井無波的眼。</p>
他已下旨啟用新人。</p>
吏部尚書,王擎重之位,將由“李安石”補任。</p>
這消息擲地有聲,殿中卻像是扔進了一塊沉石,只激起一圈暗波——無語的訝然與茫然。</p>
因為這個名字,于朝堂上下,從未聽聞。</p>
一名從未出現(xiàn)在三甲吏選、未掛過都堂名冊、也不見于士林往來之中的名字——竟然要接任“吏部尚書”?!</p>
六部之首,天下官制之綱紀所系,向來只由最資歷、最深諳朝章舊律之人執(zhí)掌。</p>
今日,卻被一位無名之士取代?</p>
這不是動一部之命。</p>
這是動整個朝綱之本!</p>
許居正攏袖垂目,心中雖已有預備,可那一刻依舊如臨薄冰。</p>
霍綱更是眉頭微蹙,低聲喃喃:“莫非……是陛下早年師友?”</p>
魏瑞神情不顯,但拇指與中指輕叩笏板,節(jié)奏微滯,心中亦是翻騰。</p>
陛下當真如此托大?還是……另有所圖?</p>
忽而,殿外傳來內侍高聲通稟:</p>
“李安石,宣入!”</p>
眾人精神微震,目光齊刷刷望向金鑾大門。</p>
那宮門極高,重漆如鐵,此刻緩緩開啟,曦光自后而入,照出一道人影。</p>
那人身形中等,衣履整潔,一襲素青朝服,頭戴進賢巾,步履平穩(wěn),從容而行。</p>
他并不急迫,也不顯張揚。</p>
走至玉階前,恭敬一揖,躬身俯首,朗聲啟稟:</p>
“微臣李安石,奉旨赴朝?!?lt;/p>
聲音不高,卻極清楚,穩(wěn)中藏定。</p>
一時間,整個朝堂靜默。</p>
眾臣望著這位新上殿的“吏部尚書”,心中思緒各異。</p>
他看上去年約四十,膚色微暗,雙目平和,神情肅穆。</p>
鼻梁略塌,顴骨不高,嘴唇略薄,一看便是那種典型的江南文人模樣。</p>
不俊不峻,亦無凌厲之氣,更無宦官之威。</p>
從外形看來,實在尋常不過。</p>
甚至可說——太尋常了。</p>
如此模樣,若行于街巷,便是那隨處可見、在坊間開館授徒的落、曉舊例,方可居重。”</p>
“若一朝擢之,使人疑天子馭政輕率,于新舊諸臣,皆非佳兆?!?lt;/p>
話音落下,朝列之中,又有數(shù)人緩緩出列。</p>
“陛下,李安石之名,臣等皆未曾耳聞?!?lt;/p>
“查其履歷,未見佐政,未見典章之功,未見前任之績?!?lt;/p>
“既未為州縣之長,亦非科舉大魁,何來任尚書之資?”</p>
“陛下初掌大政,舉措尤宜謹慎,切不可……饑不擇食。”</p>
“吏部之任,萬萬不可輕易授人!”</p>
說話者,皆是朝中耆舊之臣,有名望者有之,有清譽者有之,亦有一貫對皇帝忠心之人。</p>
此時出言,并非反對蕭寧本身,而是真心憂政——他們并不知蕭寧是否有備用之人,但李安石的資歷,的確太薄了。</p>
更有重臣低聲道:“臣并非不信陛下識人之能,只是此人名聲未著,若驟然擢之,恐令朝野驚疑,百官惴惴,恐非良策?!?lt;/p>
“吏部重任,若使不當,不但毀其人,更累陛下聲譽?!?lt;/p>
一時間,左列清流,右列舊臣,皆露出不同程度的憂色。</p>
雖未有強言抗拒者,但這份集體“勸諫”,本身已代表朝臣心跡——這人不合適!</p>
可高階之上,那身披冕服的少年天子,卻只是低低笑了一聲,輕聲道:</p>
“朕明白諸位之意。”</p>
“也不怪眾卿心中疑慮?!?lt;/p>
“李安石之名,昔日確實鮮有耳聞?!?lt;/p>
“朕若今日貿然任命,眾卿有所不服,也屬情理之中?!?lt;/p>
他說得平和坦率,沒有半分怒意,也沒有反唇相譏。</p>
反倒帶著一份坦然與自信。</p>
“既然如此——”</p>
“那不如就于今日,在這金鑾殿上,設一道殿試?!?lt;/p>
“既是眾卿心中有疑,不如請諸位——親自出題。”</p>
“以明其識。”</p>
“以試其能。”</p>
“諸位若勝,李安石自當退位;若李安石可應諸問、能答群疑,諸位又當如何?”</p>
蕭寧說著,目光一一掃過群臣,語氣仍淡,可其中隱隱已有威儀蕩漾:</p>
“朕既以此人為用,自有朕的看法?!?lt;/p>
“但既然用得是你們朝廷舊例,那就依你們舊例,諸卿出題,朕與其共聽。”</p>
“以公正之法,平天下之心。”</p>
這番話,說得正大光明。</p>
不是強壓眾議,不是專斷用人,而是堂堂正正地擺出對陣之意。</p>
你們若有不服,便來考他!</p>
考得倒,自廢任命!</p>
考不倒,便不許再言!</p>
殿中諸臣聞言,神色各異。</p>
有幾人對視一眼,心下倒也暗暗點頭:如此設殿試,倒也不失為一個折中的方式,既不壞陛下威儀,也保群臣權責——若李安石真才,便是折服群議;若其空名,則仍有改弦之機。</p>
只是——</p>
有人低聲嘀咕:“可若他答得出來,陛下便可順勢確立其位……這豈非早就為他開好了路?”</p>
也有沉思者思忖:“設此一試,雖是示眾,實則設局。此局若成,往后朝中再無可言之人?!?lt;/p>
更有老臣皺眉喃喃:“少年天子……竟能走出此步?”</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器材室四角對著鏡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長工絕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工絕劍并收藏器材室四角對著鏡子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