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工絕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8章 新黨得勢,器材室四角對著鏡子,長工絕劍,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黨得勢
太和殿內(nèi),金光交映,肅靜如壓頂山岳。</p>
當(dāng)戶部郎中秦庸的奏策聲落下之際,整個朝堂再次陷入一陣短暫的凝滯。</p>
新黨的連番出擊,如同寒潮撲面,節(jié)奏緊密、攻勢不止,連老謀深算的清流陣營都被逼至懸崖邊上。</p>
許久未動的許居正終于緩緩走出列位。</p>
他一身中相朝服,銀須飄拂,望向蕭寧的目光沉穩(wěn)卻帶著一絲藏不住的焦慮。</p>
“陛下——”</p>
他拱手一拜,語氣比以往更為沉重:“臣以為,林尚書之‘六策’,雖言皆合理,策亦緊迫,然其背后權(quán)利結(jié)構(gòu)之變,實難不惹人疑?!?lt;/p>
“‘封總令制’若行,恐地方政令為人所控?!?lt;/p>
“‘吏審堂’之設(shè),表面為察治,實則為權(quán)中之權(quán),恐擾三省之紀?!?lt;/p>
“再若‘巡政使’之議、‘軍訊內(nèi)使’之策,皆非朝廷本制,而為黨派私謀?!?lt;/p>
“臣等身為輔國之臣,實不忍見此等改革之名行私利之實!”</p>
話音一落,殿中再起波瀾。</p>
而許居正并未止步。</p>
他聲音洪亮,再次上前半步:“若陛下今日采納此策,雖一時得民心之聲,然三月后,民賦轉(zhuǎn)重,政不下達,諸郡失序,諸吏無章,屆時,不僅百姓痛苦,更有國運動蕩之憂!”</p>
霍綱也終于再忍不住,踏前一步,隨之附和:</p>
“臣等皆是陛下登基前便侍奉左右之臣,今日所言,無他私心,唯懼朝綱毀于一旦!”</p>
“這‘新策’實為圈權(quán)之術(shù),一旦放任,不出兩年,吏部、戶部合控天下之人、財、政,臣子雖有異議,亦將難以上達天聽!”</p>
他面如鐵石,聲音如鐘:“陛下三年平亂立威,若在朝堂上被人暗施手腳,那……實為不智之舉!”</p>
郭儀亦向前一步,低聲沉道:“林志遠等策中用意深沉,手筆之妙,在于聽來無懈可擊,然其中暗藏的‘繞制’與‘繞命’,臣三夜未眠,方識其五處機關(guān)。”</p>
“若非有心人預(yù)設(shè)此局,怎會藏得如此之深?”</p>
三人齊出,清流陣營其他朝臣也隱隱欲動,有人已按不住心頭義憤,低聲附和。</p>
“不錯,林志遠此策絕非純善?!?lt;/p>
“封總令制、巡政使……豈不都是跳出朝制之外的獨門架構(gòu)?”</p>
然而,就在這群清流紛紛出列,眾志成城之時——</p>
金龍之上,那本一直沉默不語、似在聽策思量的帝王,忽地抬起了頭。</p>
眸光如電,望向朝堂之上。</p>
“——夠了。”</p>
僅僅兩個字,如雷貫耳!</p>
許居正、霍綱、郭儀等人齊齊一震,不約而同地止住言語。</p>
只見蕭寧緩緩起身,朝服獵獵,目光冷峻如霜,俯視眾臣,一字一頓:</p>
“你們……是不是太過分了?”</p>
此言一出,清流陣營眾臣面面相覷,不明所以。</p>
蕭寧卻已邁步而下,步步震階,聲音陡然拔高:</p>
“朝會之上,聽策議政,本是國家大事。朕未曾下旨,你們便急不可耐地當(dāng)堂質(zhì)疑,連戶部尚書之策未曾評斷,你們便急著給人定罪?!?lt;/p>
“這改風(fēng)日,到底是聽策還是看你們幾人爭口舌之勇?”</p>
“許卿、霍卿、郭卿,你等在朝多年,自視清正,口口聲聲言為社稷,實則——”</p>
他眼神一寒,厲聲道:</p>
“你等一貫倨傲自持,視新黨為小人,視年輕官員為無能,連朕……你們也從未真正信任過!”</p>
“自朕即位以來,你等三人掌中樞,布朝政、控六部、握大柄……可朕問你一句,你等——可曾真正服過朕?!”</p>
“在朕未起于軍中之前,你等如何議論?”</p>
“——‘紈绔子弟,空有王位’,‘只會舞劍,不通朝綱’,‘大堯之殃’!”</p>
“你們從未信我,甚至……從未把我當(dāng)成真正的天子!??!”</p>
這番話,一句勝過一劍!</p>
許居正臉色大變,急忙俯首拜倒:“陛下息怒,臣等絕無不敬之意!”</p>
“絕無不敬?”蕭寧冷笑。</p>
“你等一次次勸我退兵,一次次勸我避戰(zhàn),一次次勸我‘三思而后行’——你們所謂的三思,不過是借口!”</p>
“不過是……不信我!”</p>
“改風(fēng)日,百策齊出,諸卿可言,我亦可擇?!?lt;/p>
“朕若擇林志遠之策,不是因為他是新黨,是因為他之策,確有章法,條理清晰,有利可見?!?lt;/p>
“而你們?nèi)四??除了指?zé)與否定,又提出何策?”</p>
“有良方者,當(dāng)堂獻之;無良策者,只知唇槍舌劍,爾等……配做三公?”</p>
許居正、霍綱、郭儀三人齊齊跪地,一時竟無法辯解!</p>
整個太和殿上,群臣俱驚。</p>
新黨眾人面面相覷,隨后不動聲色地低下頭,眼神中卻已閃現(xiàn)勝利的光芒。</p>
林志遠唇角微揚,低聲輕嘆:</p>
“果然……他是信了?!?lt;/p>
此刻,沒有人注意到,殿后最角落里,太常寺少卿、年紀輕輕的沈儀,臉色變了又變,拳頭早已緊握在袖中。</p>
——今日之變,恐將掀起滔天巨浪。</p>
而龍椅之上,那雙冷漠的帝眼,卻漸漸收斂起一切鋒芒,只留下無可置疑的帝王冷意。</p>
“爾等——”</p>
“閉嘴罷。”</p>
朝堂之上,再無人敢言。</p>
堂前之日,仍明朗無云。</p>
可天下眾心,卻仿佛墜入了一個陰影未曾散去的深谷……</p>
——大堯,或許要變天了。</p>
邊孟廣見此,實在是看不下去了,身為兵部尚書,脾氣本就爽直的他,再次站了出來!</p>
只可惜,才說一句,就再次被打斷!</p>
太和殿內(nèi),朝氣肅殺。</p>
隨著邊孟廣被陛下當(dāng)庭斥責(zé),整座朝堂瞬間陷入了一種令人窒息的寂靜之中。</p>
那一刻,文武百官無不屏息凝神,心中皆泛起了異樣的漣漪。</p>
邊孟廣身為兵部尚書,一向是朝堂之上敢言敢諫之人,性情耿直,鐵面無私。</p>
今日能在改風(fēng)日這等場合站出駁斥林志遠的“改革”之策,既是職責(zé)所系,也是出于忠心。</p>
然而,令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是——</p>
陛下不僅未作沉吟,竟是毫不掩飾地當(dāng)眾發(fā)怒!</p>
那一瞬,太和殿的溫度仿佛驟然降低三分,朝臣們腦中回響的,唯有那句陛下冷斥的怒語:</p>
“邊愛卿,此處是金鑾殿,不是你兵部衙門!你這等武將,只會以力馭人,又懂什么國計民生?朝綱律法?”</p>
“你可知你方才那番話,會寒了多少為國獻策之臣的心?”</p>
這番話斬釘截鐵,毫不留情。</p>
邊孟廣面色漲紅,拱手半跪,沉聲回道:“臣無意犯上,更無不敬。臣所憂者,乃民心之所向,朝綱之正直!”</p>
可這句辯解,卻并未能換來蕭寧一句安撫。</p>
他只是冷冷看了邊孟廣一眼,然后揮袖:“退下。”</p>
四字落地,殿內(nèi)死寂。</p>
邊孟廣咬牙而退,回列之際,竟連步伐都略顯踉蹌。</p>
這一幕,落入朝堂兩側(cè)清流官員的眼中,卻如一盆涼水兜頭潑下,瞬間寒透了心底。</p>
許居正、霍綱、郭儀等人彼此對視,只覺得眼中一片沉沉的灰色。</p>
他們原本對蕭寧抱有一絲希望——</p>
那是一個在刀山火海中走來的帝王,一個以身犯險、帶兵平亂、一劍定江山的君主。</p>
但今日……這位看似睿智強橫的天子,卻在短短數(shù)語之中,將所有的光芒盡數(shù)熄滅。</p>
霍綱嘴唇緊抿,面色鐵青。他低聲對許居正道:“許公,看來……我等真是錯看了?!?lt;/p>
許居正面色不變,只是緩緩閉目,一言不發(fā)。</p>
郭儀則重重吐出一口濁氣,眼神透著罕見的疲憊與痛心:“一個只能聽贊不能受諫的帝王……縱有萬鈞兵力,也難渡萬民寒心?!?lt;/p>
“這下好了,”他低聲,“朝綱……怕是完了?!?lt;/p>
一旁的幾位清流文官亦低頭沉思,臉色或驚懼,或悲涼。</p>
而這邊的氣氛一片凝重,那邊的新黨陣營,卻宛若初升之陽,光芒四射。</p>
林志遠被陛下點頭認可之后,眉宇間早已掩不住志得意滿之色。</p>
他回到班列時,一位位“同道中人”上前恭喜,低聲稱贊不絕。</p>
“林大人所言精妙,果然能得圣心啊?!?lt;/p>
“這才是真正的‘輔君定策’,咱們新黨今日,算是抬頭了!”</p>
“王尚書果然有先見之明,早早將林大人薦入戶部,今日之功,當(dāng)為首功!”</p>
這番話自然傳入了站在最前列的吏部尚書——王擎重耳中。</p>
王擎重一襲深紫朝袍,面色含笑,眼神卻始終沉靜。</p>
他緩緩攏了攏衣袖,看向殿中高座之上的年輕天子,心中浮現(xiàn)出一句評語:</p>
“不錯,的確是個懂得識人、也懂得護短的君主?!?lt;/p>
蕭寧那毫不留情的一句斥責(zé),幾乎是將清流打得措手不及。</p>
而這,正是王擎重想要的局面。</p>
朝堂之上,不需要太多清言直語。</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器材室四角對著鏡子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長工絕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工絕劍并收藏器材室四角對著鏡子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