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釣魚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章 躍遷點,他的舌頭探進蜜源毛毛蟲說說怎么寫,新手釣魚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在經過最初這種近乎籠統(tǒng)的粗觀之后,顧維很快發(fā)現了一些潛藏在黑暗之中的色彩:</p>
無盡的黑幕之下,遠處有幾顆微弱的光點點綴其間——這些光點并非閃爍不定,而是持續(xù)性地發(fā)出微弱的光芒。</p>
像是宇宙中的燈塔,孤獨地守望著無盡的黑夜。</p>
視線再遠一些,還可以瞥見一點點亮著光的星際塵埃帶。</p>
它們像一層薄紗般漂浮在黑暗中,輝光非常微弱,當你定睛想認真去看的時候反而很難找到它們。</p>
過了一會兒。</p>
顧維又發(fā)現了一個特殊的景象:</p>
那是一處位于他左前方偏向下的區(qū)域,區(qū)域中漂浮著一個比其他光點更加明亮的小光球。</p>
小光球通體泛著白光,但似乎又沒有實體,像是很多絲線纏繞在一起的針線球。</p>
隨著飛船的航行,這枚小光球在顧維的視野中也越來越清晰。</p>
于是他隱隱猜到了什么,轉過身子看向了槿:“這莫非就是......”</p>
“沒錯,這就是躍遷點,”槿點了點頭:“每個躍遷點都關聯(lián)著大量的出口樞紐,有了它你可以很輕松的完成跨恒星甚至星系的旅行,躍遷點也是星海時代最重要的航行中樞——你不是感興趣么,可以猜猜它是怎么出現的?”</p>
“我來猜?”顧維眨了眨眼,做出了一副思考狀:“難道是宇宙中存在著某個負能量密度的地方,那里可以將時空彎曲成負曲率,從而出現了一種可以允許徑向潮汐力不影響速度、并且可以讓物質通過的通道?”</p>
作為一名天體物理從業(yè)者。</p>
顧維在看到躍遷點的一瞬間,想到的便是愛因斯坦-羅森橋,也就是所謂的蟲洞。</p>
蟲洞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16年,當時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じダ诽岢隽讼x洞的概念。</p>
1935年的時候,愛因斯坦和納森.羅森對蟲洞理論進行了完善。</p>
他們對稱了蟲洞的度規(guī),引入徑向分量grr和該蟲洞喉嚨的徑向坐標r0,做出了一個數學模型,叫做愛因斯坦羅森橋——這就是后世幾乎所有科幻小說里飛船會穿越的蟲洞,它真是個數學模型......</p>
這還沒完呢,</p>
1962年的時候羅伯特·富勒和約翰·惠勒還發(fā)表了論文證明——如果蟲洞連接同一個宇宙的兩個地方,那么這類蟲洞是不穩(wěn)定的。</p>
沒錯,是證明,而不是猜想。</p>
類似的情況還有阿庫別瑞度規(guī)——阿庫別瑞在1994年的時候,提出了一種允許一個曲速泡出現在原先平坦的時空中的洛倫茲流形。</p>
這玩意兒有個別名,叫做曲速引擎╮(╯▽╰╭。</p>
嗯,數學上也是允許曲速引擎存在的。(DoI10.1088/0264-9381/11/5/001,這哥們還在X上發(fā)帖想演個三體角色)</p>
甚至近些年還有賓大的學者改進了數學模型,用曲速環(huán)的形式將拖動較少物質需要的負能量,壓縮到了卡西米爾真空可以承擔的范圍附近......</p>
可惜的是在顧維穿越之前,很多科幻作品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導致不少有標準框架支撐的概念變成了脫離框架的意識流。</p>
“哦,你說的這種現象也存在,但是有很多局限性,”聽到顧維的猜測,槿很快搖了搖頭:“這類蟲洞的類光測地線會被蟲洞兩端出現的黑洞困住,而且在咽喉處會具有巨大的張力?!?lt;/p>
“這種情況下,穿過一次蟲洞需要的負能量物質大概比你來的整個銀河系都還要重,所以一般沒什么人會用這玩意兒來搞穿梭。”</p>
“至于躍遷點嘛......它其實是人造的一種通道。”</p>
....</p>
注:話說問大家一件事,現在這個封面真的很難看嗎.....</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他的舌頭探進蜜源毛毛蟲說說怎么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新手釣魚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手釣魚人并收藏他的舌頭探進蜜源毛毛蟲說說怎么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