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葉知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終刊登,1979:未婚妻是天仙媽,紫蘇葉知道,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終刊登
“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坐在門前的矮墻上,一遍遍懷想……”</p>
看完信件之后,劉曉莉將其收到衣服內袋之中。</p>
隨即帶著愉悅的笑容朝著劇院的大食堂走去,走在林蔭蔥蔥的小路上,她低聲哼唱著今年……</p>
哦不,去年由灣灣歌手潘安邦演唱的歌曲《外婆的澎湖灣》。</p>
這首歌是為了紀念與外婆在澎湖灣的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歌曲。</p>
《外婆的澎湖灣》自發(fā)布以來,就受到了廣泛的喜愛和傳唱,成為了校園歌曲的經典之作。</p>
它不僅在灣灣地區(qū)廣為流傳,也在中國大陸等華語地區(qū)擁有很高的知名度。</p>
由于一些不可描述的禁令,灣灣的歌曲被視為靡靡之音,并不被允許進入到國內。</p>
但在歌舞劇院,文工團這種地方,自然是禁不住的。</p>
……</p>
江城歌舞劇院,歷史比較復雜,經過多次改名。</p>
它的前身是一九四五年成立的熱河軍區(qū)勝利劇社,一九四七年三月擴建為冀察熱遼軍區(qū)文工團,同年七月改建為冀察熱遼聯合大學藝術院。</p>
一九四九年五月這才南下江城,改為中南文藝工作團。</p>
一九五三年與中南文藝學院音樂工作隊和戲劇系合并,建立中南人民藝術劇院,一九六三年才從江城人民藝術劇院分組,最終改建為江城歌舞劇院,一直延續(xù)到今天。</p>
它坐落在江城市江岸區(qū)解放大道,是一座歷史相當悠久的的劇院。</p>
劇院由舞蹈團、歌劇團、民族樂團(聲器樂)、舞美工程部等部門組成。</p>
多年來,共創(chuàng)作排練了大型歌劇、舞劇三十余部。舞劇《槐蔭記》、歌劇《向秀麗》分別參加建國十、二十周年調演;歌劇《啟明星》榮獲文化部頒發(fā)的創(chuàng)作、演出一等獎。</p>
未來還有一部由劉曉莉主演《楚韻》榮獲五個一工程獎,文華新劇目獎……</p>
“曉莉~今天搞莫斯捏開心吶?過早了嗎?”</p>
歌舞劇院經典的歐式建筑門口的雕像面前,一個穿著白色練功服,留白胡子沒頭發(fā)的老頭一邊練功,一邊笑著打招呼。</p>
這位是歌舞劇院的副院長,樊績安老先生。</p>
“還沒呢,院長,正準備去吃呢。”</p>
劉曉莉淺淺一笑,脆聲回應道。</p>
今天元旦,劇院放假,因此劉曉莉也不是很怕這個說著江城話的老頭。</p>
已經到江城來生活了快八年,劉曉莉已然能聽懂江城話,也會說一些,比如:個斑馬,搞莫斯啊之類的話。</p>
當然,并不常用。</p>
再加上劇院里大多都是說的普通話,劉曉莉沒學多少。</p>
來到食堂,這會兒已經排起了隊。</p>
因為是舞蹈演員,平常運動的比較多,飯量自然也不小。</p>
點了碗熱干面,再撒上蔥花,一碗甜蛋酒,一根油條,這就是劉曉莉今天的早餐。</p>
“哎,買個面窩都這么難……”</p>
劉曉莉看了會兒,實在人多了,她便提著食物自顧自的吃了起來。</p>
她并不是吃飯文靜秀氣的那一款,但舉手投足的動作就是很優(yōu)雅。</p>
吃飽喝足,劉曉莉直奔解放大道,她要買書看。</p>
這年頭,人們的日常生活娛樂比較匱乏,許多人打發(fā)時間都是買書來看。</p>
像劉曉莉寢室里的一個來自長陽的17歲女孩王丹萍,就經常用工資買一大堆書來看,看得廢寢忘食,連帶著幾個寢室的女生都找她來借書看。</p>
劉曉莉也不例外,她是很喜歡看書的。</p>
像這幾年的江城的期刊,比如《長江文藝》,《江城文藝》還有特別火爆的《人民》《延河》這些雜志,她都看過的。</p>
出了歌舞劇院,解放大道上,商鋪工廠林立。</p>
在1958年,解放大道主干道基本建成。</p>
60米寬的道路,堪與當時北京城的長安街媲美,老江城人驕傲地稱之為“江城的長安街”。</p>
這會兒每逢國慶節(jié),解放大道會有大游行。</p>
79年的國慶節(jié)是建國三十年,舉國同慶。</p>
劉曉莉跟著朋友去過看一次大游行,特別壯觀。</p>
從解放大道的中山公園鳴槍開始,是這座城市的全民狂歡,舉著旗子,帶著紅領巾少先隊員,步伐整齊的人民子弟兵……</p>
伴隨著軍樂的鏗鏘,游行方陣浩浩蕩蕩向前。</p>
非常壯觀。</p>
……</p>
解放大道新華書店。</p>
早上由于天氣寒冷,今天沒有多少人。</p>
店員毛愛群推開書店大門,今天本應該放假的她主動留下來和另一個店員一起值班。</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1979:未婚妻是天仙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紫蘇葉知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蘇葉知道并收藏1979:未婚妻是天仙媽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