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六十章 詐死之計,明末遼東從軍行,遼鷹,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興治看楊林明顯是有顧慮,知道他內心在做爭斗,便催促道:“兄弟你就直說吧。你是給我們劉家出主意,即便有損陰德、良心不安的債也是算到我們家頭上,確切地說是算到我這個做五哥的頭上。所以你說就是了?!?lt;/p>
“唉,真是天意啊?!睏盍忠宦曢L嘆,然后想了想道:“這一招就是找個和老夫人身高體貌差不多的婦人,將她殺了放進棺材中,將詐死變成真死,只有這樣才能騙過皇太極。只是可惜了這婦人的性命?!?lt;/p>
歷史上劉興祚就是找了個乞丐將其灌醉,然后殺了他并毀掉其容貌,再以其尸體裝做自己才騙過皇太極。他事后也極為后悔,但實屬無奈才出此下策。他曾和劉興治說,自己做這件事虧陰德有大罪,必會為此遭天譴折陽壽。結果兩年后壯烈殉國,死后還被分尸、暴尸??磥碲ぺぶ凶杂卸〝?shù),有些事非人力可解釋。</p>
楊林知道這些事,因此才長嘆說“真是天意”。只不過替死的人由乞丐變成了婦人,楊林心中也是極為不忍。可是實在沒好辦法幫助劉家逃離后金方面的監(jiān)控。不說別人,單是皇太極一人就極為難對付。再加上那些漢奸走狗出謀劃策、分析真假,很難保證不被他們看出端倪。</p>
劉興祚和劉興治兩人聽完楊林的話后沉默不語,他們誰都沒料到為了自己家脫險需要無辜之人付出性命。他們在戰(zhàn)場上曾殺人如麻,但是象這種無故取他人性命的事還真沒干過。因此在心理上一時接受不了。</p>
“老八,除了詐死之計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要不你再給好好想想、琢磨琢磨?”劉興祚以探詢的目光看著楊林。其實他對自己的話也是信心不足。他心里清楚除了詐死之計,真的沒有好辦法把家人都救出虎口。</p>
不說別的,努爾哈赤為啥要給他找個女真人妻子,實際上還不是為了監(jiān)視他和他們家嗎。只要他這邊有任何風吹草動,努爾哈赤那邊都會知道??烧f實話,頓哲這個女人十分愛自己,還真沒干過這種事兒??墒窃谔与x后金這種大事上,不敢保證她能跟自己一條心。</p>
“哥哥,你是聰明人。你應該知道詐死之計是唯一能救全家逃離努爾哈赤控制的方法。除了這個法子,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其他法子了?!?lt;/p>
楊林看向帳外一聲長嘆,有些無奈的道:“這一步既然對你們有難度,那么咱們先暫且跳過說下一步。詐死的時機我建議最好是在夏天,那時山高林密、枝繁葉茂便于藏匿行蹤躲避追兵。同時氣候炎熱,山野樹林間有野果也有動物,便于你們捕獵充饑。而且夏天停靈時間短,這樣可以避免時間長了節(jié)外生枝?!?lt;/p>
“你們選擇墳地離赫圖阿拉遠一點兒,最好在二十里至三十里之內。這樣即使努爾哈赤發(fā)現(xiàn)你們逃跑了,等他調集人手追的時候,你們至少拉下他們大半天的路程。另外你們逃跑的最佳時機就是出殯的時候。誰也不會料到你們會在這個時候逃跑。而且出殯時帶的那些用于祭奠的酒水、食物,這正好可以用來給你們在路上用。只不過天氣炎熱,老夫人詐死恐怕要在棺材里遭點兒罪?!?lt;/p>
“你們逃離的路線,我建議你們不要向西或者向南直奔大明而來。努爾哈赤他們父子不傻,他們一定會猜到你們是要投奔大明。所以他們一定會在路上布置重兵把守。所以我建議你們反其道而行之,向東直奔鴨綠江,然后坐船順江南下可直接到我大明鎮(zhèn)江堡。</p>
“放心,努爾哈赤他們就是再聰明也絕不會想到你們會走水路。因為向東是偽金和朝鮮邊境,那里山高林密道路難行,雖有建州鴨綠江部在那邊生活,但是地廣人稀一二百里內也看不到幾戶人家。在他們的腦袋里,認為要是這么走的話餓也能把你們餓死。”</p>
“另外他們都是旱鴨子,腦袋里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利用水,也不知道水戰(zhàn)是何物。所以關鍵的一點來了,我會派一支‘特戰(zhàn)分隊’在江邊接應你們。喏,就在這里........”</p>
楊林說著從懷中展出一份小型輿圖,指著上面的一個地點對劉家兄弟道:“桓州(今吉林省集安市)。我的特戰(zhàn)分隊會化妝成女真人的樣子在江邊等你們,時間是從今年的六月初到九月末。到時候我的人會用暗語與你們聯(lián)系。假如你們今年沒有來,那么接下來的明年和后年我都會派人在這幾個月內等你們。要是這三年中你們都沒有來,那么就說明你們逃出韃虜控制的計劃失敗了,就沒有再等的必要了.......”</p>
如果說李永芳是后金方面運作軍事情報的總頭目,那么劉興祚就是可以與他比肩的人。甚至在思維和謀略上還要更勝他一籌。這一點從歷史上他用“詐死”之計把皇太極玩的團團轉就可以看出來。</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明末遼東從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遼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遼鷹并收藏明末遼東從軍行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