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文老大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1章 青州詔令,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網(wǎng)文老大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青州詔令
青州詔令</p>
開春后,曹操以朝廷的名義下詔,除孔融北海相之職,改拜為青州刺史,除袁譚青州刺史之職,改拜為光祿勛,征召入朝。</p>
同時,曹操還以天子和朝廷的名義下詔,命令驃騎大將軍劉備出兵,護送青州刺史孔融上任。</p>
青州州治在廣縣,隸屬于齊國郡內(nèi)。</p>
護送孔融上任自然是出兵的借口,若是袁譚連這都能退讓,那劉備也會見好就收,拿下黃河以南的青州地盤即可。</p>
這些都是早就商量好了的事情,沒理由劉備主動吸引袁紹的壓力,還要背上負盟的罪過。</p>
曹操也表現(xiàn)的很老實,完全沒有耍什么不該有的小心思。</p>
這下子坐蠟的人可就輪到了袁紹了。</p>
他雖是大司馬,位在大將軍之上,可歸根到底那也是臣子。</p>
當(dāng)曹操假借天子之令行事的時候,袁紹可就難受起來了。</p>
“悔不聽子輔昔日之言啊?!?lt;/p>
袁紹在書房之中,對著許攸、荀諶、郭圖、辛毗、逢紀等人嘆息道。</p>
之所以書房中全是河南派,歸根到底是因為這些人在河北沒有根基,沒有宗族、土地、田產(chǎn),部曲。</p>
袁紹即便想要用他們,也只能取其長處施展。</p>
這些人最大的資本,除了自身的名望,才干以外,就是對河南的了解以及影響力了。</p>
因此,袁紹麾下對河南的情報,是交由這些人來負責(zé)的。而許攸、荀諶、郭圖他們此來,正是因為朝廷最新的詔令而來。</p>
袁紹這一句感嘆,聽的在場眾人都有些尷尬。</p>
許攸、逢紀還好,可郭圖心里卻是五味夾雜,甚至還有一些嫉妒和怨氣。</p>
要知道最早提出迎奉天子的人可是他郭圖,正是他不遠千里,甘冒風(fēng)險前去長安進貢,了解了關(guān)中虛實,這才能回來勸諫袁紹出兵勤王,迎天子歸河北。</p>
可你袁紹死活不肯,又因為河北派也是堅定的迎奉派,我這才改弦易張,為你發(fā)聲。</p>
結(jié)果現(xiàn)在反倒是沮授的功勞了?</p>
郭圖心中對沮授可謂是深惡痛絕,既有利益之爭,也有因為袁紹這一句感嘆而升起的強烈嫉意。</p>
不過表面上,郭圖卻是不露分毫,反而低眉搭眼的說道:“子輔確為大才,只是過于矜驕,若是讓他知道了此事,恐怕又會埋怨主上不從他之言了?!?lt;/p>
袁紹一聽,臉色頓時一沉,他倒不是看不出郭圖有挑撥之嫌,可問題就在于郭圖這話還真就一點都沒錯。</p>
沮授當(dāng)真是會翻他舊賬,更會直斥其非,弄的袁紹根本下不來臺。</p>
這才是袁紹臉色陰沉的主要原因,郭圖的挑撥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p>
“好了,先不提這個了?!?lt;/p>
袁紹擺了擺手:“子輔那里,我自會同他敘說,只是你們都說說,這朝廷詔令,我該如何應(yīng)對?”</p>
許攸作為袁紹的智囊,腦瓜子還是十分機靈的,只是為人實在是太過貪財,且欲壑難填。</p>
他摸著下巴的山羊小須,慢悠悠的開口道:“此事易爾!”</p>
袁紹登時大喜,趕忙請教道:“還請子遠教我。”</p>
許攸點頭道:“雒中是決不能去,去則羊入虎口,太阿倒持?!?lt;/p>
袁紹等人俱是點頭認同。</p>
哪怕袁紹如今屬意三子袁尚繼承自己的事業(yè),但袁紹總共也就只有三個兒子,老大袁譚能力不俗,更是文武全才,如何能輕易舍棄。</p>
許攸接著道:“可朝廷既已下詔除去大公子青州刺史之職,大司馬也無可奈何,為今之計,只有上奏朝廷,奏拜大公子為冀州刺史,當(dāng)可保全。至于青州之地,當(dāng)以河北為重,若是劉備不自量力,膽敢過河,則先覆其軍,隨后便可席卷青州,兵臨徐州城下?!?lt;/p>
袁紹一聽,登時愣住了。</p>
反倒是荀諶、郭圖、辛毗、辛評兄弟倆等人紛紛開口,支持許攸的建議。</p>
眾所周知,河南派其實一直支持的人是袁譚,河北派反而擁立的是袁尚。</p>
許攸在這里是玩了一個陽謀,利用的就是袁紹瞻前顧后,猶豫不決的性格。</p>
袁紹其實是不想和劉備開戰(zhàn)的,至少現(xiàn)在不想。</p>
劉備那又沒天子,開戰(zhàn)了能有什么好處?</p>
打贏了讓曹操漁翁得利,打輸了更是身死國滅。</p>
許攸就是利用袁紹這個念頭,想要轉(zhuǎn)禍為福。</p>
先前因為袁紹寵愛袁尚,有意廢長立幼,因此將袁譚,袁熙盡數(shù)派往外州,只留下袁尚在冀州鄴城。</p>
如今曹操以天子詔令廢除了袁譚的青州刺史一職,還要召他入雒陽。</p>
應(yīng)征那是絕無可能,不說袁紹不舍得袁譚了,就是舍得也丟不起這人。</p>
如此一來,想要拒絕朝廷的征召,那自然要給袁譚一個合理的職務(wù)。</p>
遍數(shù)河北要職,也只有袁紹自己兼領(lǐng)著的冀州牧最為適合了。</p>
許攸之所以說是冀州刺史,而不是冀州牧,也是說的好聽一些,畢竟刺史不如州牧那般權(quán)柄煊赫,同樣也不如州牧那般犯忌諱。</p>
至于到死后袁紹給的是刺史還是州牧,難道袁紹還真舍得扔了州牧給刺史不成?</p>
果然,看見一眾河南心腹們爭先恐后的支持許攸,袁紹本能的燃起了些許怒火。</p>
他還沒死呢。</p>
就一個一個的覬覦他手里的東西了。</p>
除了袁紹外,還有一個人十分急切,那就是南陽人逢紀。</p>
逢紀雖然是河南派,也同荀諶、辛毗、辛評兄弟們的關(guān)系不錯,但他卻是河南派中極少數(shù)的袁尚支持者。</p>
因此,他此時內(nèi)心暗自焦急,生怕袁紹心頭一軟,答應(yīng)了下來。</p>
猶豫再三,逢紀不得不硬著頭皮開口,向袁紹進言道:“明公,此事茲事體大,不可貿(mào)然決斷,不如上堂一議,也可集思廣益,博采眾長。”</p>
逢紀這話一出,袁紹固然驚醒過來,河南派的諸人卻是目光不善起來。</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網(wǎng)文老大爺?shù)男≌f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網(wǎng)文老大爺并收藏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