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文老大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3章 吳縣暗流,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網(wǎng)文老大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縣暗流
劉封看向賈逵,眼神中透露著詢問之意。</p>
賈逵精神一振,隨即解釋道:“以卑職之見,孫家似乎守意不堅。卑職奉將軍之命,奔襲曲阿時,曲阿城中的守將似無死守之意。只是我部及時趕到,將其困在了城中?!?lt;/p></p>
“若非將軍之計,我等若是按部就班,恐怕所得不過一座空城而已?!?lt;/p></p>
賈逵越說越順暢:“此時又傳來消息,孫軍居然連毗陵也放棄了,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其中有詐?!?lt;/p></p>
賈逵的智力和能力,絕對是在水準(zhǔn)之上的,雖然現(xiàn)在年紀(jì)還輕,經(jīng)驗不足,但也已經(jīng)言之有物,有理有據(jù)了。</p></p>
可惜的是,賈逵的推論完全錯誤了。</p></p>
孫軍之所以會有如此奇怪的反應(yīng),完全是被征南軍半日破城給嚇到了。</p></p>
這就是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的狀況和誤差。</p></p>
明明賈逵的推論是錯誤的,偏偏堂上眾人竟然紛紛點起頭來,覺得賈逵所言不虛。</p></p>
劉封有些覺得不對勁,但說不出哪里不對,況且賈逵說的很有道理。</p></p>
于是,劉封先按下了心中的疑慮,詢問道:“那依梁道之見,我軍該如何應(yīng)對?”</p></p>
賈逵低頭仔細(xì)的考慮了片刻之后,抬頭望向劉封,拱手道:“將軍,逵嘗聞善兵者,制敵而不受制于敵。今我大軍過江,勢如破竹,一日擒兩賊,半日下曲阿,軍威之盛,所向披靡。”</p></p>
“此時孫軍讓出毗陵,不論其有什么陰謀,我軍只需按部就班,多加謹(jǐn)慎即可。”</p></p>
賈逵臉上流露著強烈的自信:“卑職覺得當(dāng)出一軍,先入毗陵,以毗陵之新糧足以供養(yǎng)部隊。”</p></p>
孫軍雖然撤離,還放火焚燒城中物資,可謂是喪心病狂。</p></p>
江東士民俱是又驚又怒,這些物資可是存放在城中的,如此放火,一個錯漏,可就會蔓延到整個城市。</p></p>
吳景好歹也是士族出身,在吳郡還是大家族,跟著孫堅十多年后,竟然也已經(jīng)變得如此殘暴了。</p></p>
可問題在于,城里的物資集中,容易焚燒,可城外的成熟的糧食你卻沒法堅壁清野了,因為時間不夠。</p></p>
只要征南軍的速度夠快,以曲阿、丹徒的情況來看,毗陵外的新糧足夠養(yǎng)活數(shù)萬大軍半月之久。</p></p>
劉封沉思之后,覺得賈逵所言頗有道理。</p></p>
不論如何,以三四千人進(jìn)駐毗陵,光是秋糧的收益就已經(jīng)相當(dāng)值得了,而且還有其他諸多好處。</p></p>
劉封心中已經(jīng)傾向于賈逵的發(fā)言了,只是還有疑慮:“長緒先生,軍隊需多久能收集起來?”</p></p>
原來劉封為了搶收糧食,竟然將徐盛,潘璋、賈逵所部盡數(shù)散出去幫助百姓收割糧食。</p></p>
此乃是孫邵為其所上之計,可謂一舉兩得,一來幫助百姓,贏取江東民心,二來加速秋收,增加府庫,正應(yīng)了兵法所云,食敵一鐘,甚吾十鐘。</p></p>
當(dāng)然,在劉封看來還有第三得,那就是鍛煉軍隊,使其逐漸習(xí)慣軍民互動。</p></p>
為了贏取民心,把事情做的漂漂亮亮的,因此劉封這一次派出去的都是自己的嫡系老部隊。而自己則親自帶著潘璋所部鐵甲士千人,樊能,趙凡、賈斌、以及于茲等笮融、薛禮舊部坐鎮(zhèn)曲阿。</p></p>
吳北戰(zhàn)場已經(jīng)平靜了十多日,直到今天劉封得到消息,孫軍自毗陵突然棄城后撤。</p></p>
孫邵仔細(xì)的想了一下,方才回答道:“各部各有遠(yuǎn)近,但以徐將軍所部最為適合,只需三日,即可聚攏?!?lt;/p></p>
孫邵這話一出,徐盛來了精神,眼神殷切的看著劉封,就差沒有開口主動請纓了。</p></p>
劉封自然也不會讓老部下失望:“文向何在?”</p></p>
徐盛早就忍耐不住,立刻起身拱手,大聲迎喝道:“末將在此!”</p></p>
“好,令你收攏兩部四千人,帶十五日之糧,先行進(jìn)駐毗陵。”</p></p>
劉封當(dāng)即下令:“拿下毗陵之后,當(dāng)為我探得無錫情況。”</p></p>
“是!盛必為將軍取來毗陵!”</p></p>
徐盛當(dāng)即領(lǐng)命,轉(zhuǎn)身下堂,前去傳令召集兵馬。</p></p>
如今曲阿的存糧還很低,雖然廣陵已經(jīng)開始自邗溝向曲阿輸送糧食。隔壁的句容也有陸地補給線,源源不斷的輸送糧食過來。</p></p>
可架不住曲阿駐軍太多,帶上孫家俘虜幾乎接近四萬人,一個月就消耗八萬石糧食。也就是后方向曲阿輸送糧食,每個月輸送八萬石才堪堪夠人馬吃喝的,都剩不下什么存糧。</p></p>
一旦劉封軍在毗陵站住腳了,那后續(xù)糧食就需要源源不斷的繼續(xù)往前送了。</p></p>
劉封這邊驚訝獲悉毗陵被孫軍放棄,而在吳地中部,這件事情更是傳的沸沸揚揚。其中尤其是孫策軍不顧毗陵百姓的安危,直接在城中放火焚燒物資軍糧,引起的后果最為嚴(yán)重。</p></p>
別說毗陵百姓對孫軍恨之入骨了,就是吳地其他縣邑也是聞之色變,民心浮動。</p></p>
此時吳郡郡治吳縣之中,士族豪強也是人心惶惶,這一日,數(shù)輛馬車停在了陸家門外。</p></p>
來者乃是陸氏的姻親顧氏。</p></p>
陸氏和顧氏都是江東大族,與朱氏、張氏并稱江東四大姓。</p></p>
其實還有個冷知識,那就是這四個不僅僅是江東人,還都是吳郡人,更是吳縣人。</p></p>
可見吳縣在江東地位之高,聲勢之盛。</p></p>
陸家在江東的地位其實是相當(dāng)高的,陸家前代家主陸康,那可是在中原士人面前都說得上話的大佬,可謂是江東士人的翹楚。</p></p>
可惜被孫策給逼死了。</p></p>
如今,吳縣之中的情況,委實是頗為尷尬。</p></p>
陸康為孫策破城而病死,陸家的陸績年紀(jì)還小,竟然要靠十五歲的陸議(遜)幫著撐起門楣。</p></p>
其中,顧氏作為姻親,也給與了不少幫扶。</p></p>
得到仆人通報之后,陸議和陸績都趕到大門前相迎。</p></p>
從車上下來的人乃是顧雍,其為陸康女婿,陸議、陸績的姐夫。</p></p>
陸議自小失怙,然后為陸康所撫養(yǎng)。</p></p>
你還別說,陸議的遭遇和諸葛亮還真是有一定的相似度,兩人父親死前的官職都是一樣,一個是泰山都尉,一個是九江都尉,都是英年早逝,否則繼續(xù)向上的機會是很大的。</p></p>
將顧雍迎入府之后,雙方未在堂上交談,而是直入密室。</p></p>
入密室之后,雙方落座,陸議、陸績這才給顧雍行禮請安。</p></p>
顧雍寬厚一笑,將兩人扶起。</p></p>
“姐夫此來,不知所為何事?”</p></p>
發(fā)問的人乃是陸績。</p></p>
雖然如今陸績才九歲,雖然東漢人成年早,神童又多,陸績本人也是少年天才,但此刻陸家主事者仍然是陸績的侄子陸議。</p></p>
不過有一點必須澄清,陸議此時依舊只是主事者,而非家主,家主依舊是陸績。</p></p>
日后乃是孫權(quán)強令陸議自立門戶,然后又逼死陸績,隨后將陸家嫡脈從陸績處轉(zhuǎn)至陸遜處,這才使得陸遜成了嫡脈。</p></p>
也因此,有不少人陰謀陸遜品行,認(rèn)為陸遜外寬內(nèi)忌,外仁內(nèi)險,忘恩負(fù)義。</p></p>
可實際上,如果陸遜真的是這樣的人,大皇帝最后也不會認(rèn)為光靠罵街就能罵死陸遜了。</p></p>
陸遜其實還是頗為愛惜羽毛,要臉要皮的,而且當(dāng)時之人,哪怕就是顧家也沒有對其有所非議,可見陸遜乃是卑鄙小人還是站不住腳的。</p></p>
顧雍娶的是陸康之女,也就是陸績的親姐,陸績喊他姐夫自然毫無問題。</p></p>
陸議則保持著沉默,坐在一旁不動聲色。</p></p>
顧雍看了一眼陸績,心中滿是欣賞之意。</p></p>
自家這個小舅子,完全傳了岳父的優(yōu)秀,不但精通經(jīng)學(xué),而且頗守孝道,日后必成大器。</p></p>
陸議雖然為人樸實,不擅言辭,卻敦厚敏行,正是陸績重振家業(yè)的最好幫手。</p></p>
歷史就是這么有趣,年輕時的陸議在眾人的眼里就是樸實無華的形象。</p></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網(wǎng)文老大爺?shù)男≌f進(jìn)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網(wǎng)文老大爺并收藏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