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文老大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3章 潁陽之戰(zhàn),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網(wǎng)文老大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潁陽之戰(zhàn)
潁陽之戰(zhàn)</p>
黃巾軍在做調(diào)整,劉封這邊也在做調(diào)整。</p>
只是劉封這邊的行動更為果決,調(diào)整的進度也遠超黃巾軍。</p>
當何巒帶領(lǐng)五千黃巾自西門出潁陰,渡過潩水,趕赴潁陽的時候,劉封已經(jīng)成功的在潁陽城外,與太史慈所部匯合。</p>
潁陽這個地方易守難攻,他西邊瀕臨潩水,甚至將潩水當做了護城河,而北面也地勢不利,如果在這里布陣,會陷入到潁陽城和潩水的前后包夾之中,形同背水立陣,此為兵家大忌。</p>
和不少人理解的不一樣,其實背水立陣一直都是兵法一再強調(diào)要避免的大忌,可不是什么特別牛逼的戰(zhàn)法。</p>
從古至今,能背水立陣還打贏了的,只有一個半。</p>
一個是漢初三杰之一,使得許多人對背水立陣產(chǎn)生誤解的始作俑者兵仙韓信。</p>
另外半個就是劉裕。</p>
為什么劉裕是半個?</p>
因為劉裕有大量水軍在河面上可以提供給他源源不斷的支援,可以背水不斷補充箭矢盾牌等軍械物資,還能送走傷員,補充生力軍。</p>
其他背水立陣的,基本都死的很慘。</p>
哪怕是韓信之所以能背水立陣大破趙軍,人家的殺手锏靠的也是其他配合手段,并非是靠的背水立陣。</p>
劉封可沒膨脹到能自比韓信,所以他們果斷將大營設(shè)置在了東北方向上,避開正北。</p>
之所以把大營設(shè)置在這里,也是有原因的。</p>
此時徐州軍的糧食補給只剩下了一條補給線,那就是從陽翟輸送。</p>
陽翟就在潁陽的西北方,因為潩水的關(guān)系,劉封又沒法在西北方設(shè)置營壘,否則每次攻城還得大軍先過一次潩水,打完了晚上還得再過一次潩水回營睡覺吧。</p>
所以只能把大營設(shè)置在潁陽的西北,同時在潩水對岸,再設(shè)置一個小營,用來安置轉(zhuǎn)運的糧食軍械。</p>
大營剛剛安頓好的第三天,偵騎傳來消息,潁陰的黃巾軍出動了一部,約五六千人,已經(jīng)到達潁陽城外,還有一日路程。</p>
劉封立刻召集諸將,除了駐守小營的關(guān)平,駐守陽翟的賈逵外,其余諸將盡數(shù)到場。</p>
劉封將情況化繁為簡的跟諸將介紹了一遍。</p>
隨后,大帳中陷入了沉思。</p>
劉封的目光從諸將身上掃過,太史慈、張遼、徐晃的身上,心里有些小激動。</p>
北地頂尖的騎將,自家這邊怎么也有半數(shù)之多了吧?</p>
太史慈、張遼、徐晃三人其實粗看起來好像很像,其實三人內(nèi)在的不同是十分巨大的。</p>
太史慈是典型的兩漢寒門猛士,是豪強家族在往士族家族轉(zhuǎn)變過程中的子弟。</p>
太史家在青州東萊其實是很有勢力的,否則太史慈也不可能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郡中長吏,甚至能夠為太守報送關(guān)鍵奏疏。</p>
這是相當?shù)萌丝粗氐?,而太史慈的忠義也讓他沒有辜負這份看重。</p>
但太史家的勢力也就到此為止了,再高就使不上力氣了,這在后面也導(dǎo)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當太史慈不惜搏命之后,太史家卻尷尬的發(fā)現(xiàn)他們竟然沒有能力去摘取果實。</p>
太史慈另外還有豪強一面的狡黠,這又在他欺騙州府信使的過程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p>
可即便立下了如此之大的功績,太史慈最后獲得的并不是豐厚的獎勵,也不是名滿天下的美譽,而是出逃遼東,數(shù)年不得歸家。</p>
這歸根到底,是因為太史慈家族并非名門士族,掌握不了話語權(quán),使得太史慈沒辦法借此揚名天下,只能眼睜睜看著栽培出來的果實爛在地里,卻無能為力。</p>
別說換了袁紹了,就是換了曹操這樣的閹宦士族易地而處,那曹家的門生故吏,姻親聯(lián)盟,會把這件事情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傳遍大半個中原,而曹操本人,也將會獲得極為豐厚的報償。</p>
這就是豪強和士族之間的差距。</p>
正是這一次挫折,讓太史慈日后變得有些盲信名士了。</p>
孔融對他并不信任,只從史書上來看,就可以知道孔融慰問太史之母,其實并非真正欣賞太史慈,僅僅只是把太史慈當成了一件工具,用來體現(xiàn)自己的禮賢下士。</p>
否則,完全解釋不了孔融既然如此欣賞太史慈的義舉,可為何太史慈殺入都昌,求孔融給兵兩千,愿為孔融破黃巾之圍。</p>
孔融的反應(yīng)卻堅決不予,不但是信不過太史慈的能力,也信不過太史慈這個人。</p>
他對太史慈的欣賞和器重,是不值兩千郡兵的。</p>
可太史慈卻沒有氣餒,依舊留在孔融身邊尋找機會,如果只是為了報恩,以太史慈的脾氣,這實在是說不過去的。</p>
再結(jié)合后來太史慈去了劉繇處,劉繇依舊輕視于他,可太史慈依舊不離不棄。</p>
只能說太史慈在遼東的幾年里,他是真的有思考,姑且不論對錯,他確實總結(jié)出了一個心得經(jīng)驗,那就是非名士不足以成事。</p>
可在這個時空里,太史慈只是受到了來自孔融的打擊,他都沒來得及南下投奔劉繇,就得到了劉備的邀請。</p>
同時,在劉備這里,他還得到了夢寐以求的一展所長。</p>
劉備甚至還以自己的嫡子劉封相托付,對他委以教授弓馬的重任。</p>
雖然弓馬比不上經(jīng)學(xué),但這弓馬老師也是正兒八經(jīng)的老師啊。</p>
太史慈的心境再一次的發(fā)生了變化,他只覺得能得劉備看中征辟,實是他太史慈此生最大的幸運。</p>
雖然嘴上不說,可太史慈在心里早已經(jīng)暗暗發(fā)誓,愿為劉備父子效死。</p>
張遼又和太史慈不一樣,他是邊郡人,雖然和太史慈、徐晃一樣重情重義,但他的骨子里卻多了邊郡武人的輕剽和多疑。</p>
這也是他雖對呂布不滿,卻始終離不開呂布的主要原因。</p>
因為他更信不過其他諸侯。</p>
現(xiàn)在遇上了劉備和關(guān)羽,劉封對他又很是敬重,張遼則對現(xiàn)在的生活相當滿意,頗有些躍躍欲試,再立新功的想法。</p>
徐晃這是介于太史慈和張遼之間,他的生性最為穩(wěn)重,河?xùn)|郡也是介于邊郡和內(nèi)郡之間的存在。</p>
他對現(xiàn)在也很滿意,但并不像張遼那般積極的想要立功。</p>
于是,帳中沉默片刻之后,張遼第一個跳出來請戰(zhàn)。</p>
“少主,遼只求兩千精騎,可全覆來援之敵。”</p>
張遼起身朝著劉封單膝下拜,雙手抱拳道:“若有閃失,遼愿受軍法?!?lt;/p>
劉封起身將張遼扶起,贊許道:“張將軍敢戰(zhàn)之心,封已盡知,請將軍先歸入席中?!?lt;/p>
隨后,劉封卻是說道:“這股敵人相當狡猾,其從潁陰出城之后,并沒有直接前往潁陽,而是繞道了南方的汾丘,然后從此處再轉(zhuǎn)向北方,靠著潁水一路向北,準備從南門進入潁陽?!?lt;/p>
不得不說,何巒的軍事才能真的不錯。</p>
他如果直接從大道直沖潁陽,那真的是來給徐州軍送功勛的了。</p>
可他現(xiàn)在這么一繞道,路程雖然多了一天半,可安全性卻是大大增加了。</p>
尤其是最后這段最危險的路程,他全程靠著潁水行軍,等于有一面不需要設(shè)防,在面對騎兵絕對優(yōu)勢的徐州軍,這無疑是一大妙招。</p>
眾所周知,人類所組成的軍隊,自誕生起就特別害怕被前后夾擊。</p>
如此一來,更加有利的是,潁陽的軍如果出擊接應(yīng)這支部隊,也只需要擔(dān)心一個方向的危險了。</p>
劉封看了看太史慈和徐晃,卻發(fā)現(xiàn)這兩人并不打算說話,也沒有請纓的意思,只想著聽從自己的命令。</p>
至于潘璋,他倒是不著急。</p>
眼下大營中的軍中的步卒基本都是他的部曲,要是騎兵的事,他想上也上不了。</p>
要是步兵的事,那舍他其誰?</p>
“我有個想法。”</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網(wǎng)文老大爺?shù)男≌f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網(wǎng)文老大爺并收藏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