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文老大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0章 雙向奔赴,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網(wǎng)文老大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雙向奔赴
雙向奔赴</p>
諸葛亮笑著答道:“此乃是劉使君一番美意,兄長或許是想的過多了。依亮之見,若是叔父依舊打算前往荊州,那兄長可婉言謝絕劉使君之恩德。若是叔父打算留在徐州了,那兄長合該前往州府,拜謝劉使君之大恩。”</p>
諸葛亮看的非常清楚,雖然超出他視線的信息依舊不知,可僅僅是他掌握的情況,就足以支持他做出如此判斷了。</p>
在諸葛亮看來,眼下徐州陳家固然是州郡冠冕,徐州第一門第。</p>
可諸葛家又遜色了多少呢?</p>
原本諸葛家在徐州都未必能穩(wěn)進前十,大概位置在第十到第十五之間。</p>
可現(xiàn)在,卻似乎能排進前五了。</p>
這得謝謝某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兗州牧。</p>
既然諸葛家都能進前五了,那一個茂才,又如何會引起徐州士族的不滿?</p>
只是兄長過于謹慎小心,再加上沒有意識到這個變化,才會想要固辭劉使君的恩德。</p>
因此,決定權(quán)其實還是在諸葛玄的手上。</p>
若是他愿意留下,那這茂才諸葛家拿定了。</p>
若是他堅持去荊州,那諸葛家都要離開徐州了,也沒必要得罪人,還是拒絕茂才為好。</p>
諸葛玄對諸葛亮的意見很是贊同,并且將自己準備留下的消息也告訴了眾人。</p>
“劉荊州在信中告知于我,劉徐州恐怕會給我安排一任郡守之職,讓我安心養(yǎng)傷即可?!?lt;/p>
諸葛玄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些憂心忡忡,既擔心劉備會不會因為自己先前的拒絕和不敬而為難諸葛家。</p>
不過從結(jié)果來看,反倒像是因禍得福了。</p>
不僅自己成了兩位劉使君之間溝通的橋梁,自己家兩個大侄兒,居然被劉徐州家的公子看中,早晚出入,皆帶在身邊。</p>
一時之間,郯城上下都知道諸葛家如今受寵的很,長輩是州牧的堂中客,子侄則是公子的出游伴,上升的勢頭極猛,也讓不少徐州中小士族羨慕的眼睛都紅了。</p>
聽到諸葛玄的答案,諸葛謹兄弟倆眼睛一亮,對視了一眼。</p>
之前他們苦勸諸葛玄而不得,沒想到劉表只是一封書信,就替他們解決了問題。不過由此可見,劉表在諸葛玄心里的地位有多高。</p>
諸葛謹兄弟倆也算是舊愁剛消,又添新憂。</p>
************</p>
諸葛家兄弟的恩主劉封,此時正同劉、關(guān)、張、太史慈、潘璋和張遼一同去馬場看馬。</p>
讓劉封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關(guān)羽竟然和張遼一見投緣。</p>
雖然關(guān)羽對太史慈很是欽佩,雙方關(guān)系也保持的不錯,對潘璋也挺看的入眼,算是認可潘璋的能力。</p>
可這一切與張遼比起來,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了。</p>
關(guān)羽和張遼之間當真就像是命中注定的摯友。</p>
后世一直傳關(guān)羽和張遼是老鄉(xiāng),所以關(guān)系好。</p>
這其實是應(yīng)該算是非?;鸨闹{言,因為雁門和運城都隸屬于山西,就認為關(guān)、張是老鄉(xiāng),這是典型的以后世人視角看歷史。</p>
從東漢當代的視角來看,關(guān)羽是司隸州人,屬河?xùn)|郡解縣。</p>
張遼則是并州人,屬雁門郡馬邑人。</p>
不但不同郡,甚至都不是同州人。</p>
東漢人以郡為國,縣和州反倒是次要的。</p>
可不同郡不同州,張遼和關(guān)羽怎么都不可能算是老鄉(xiāng)的。</p>
反倒是徐晃,這位出身河?xùn)|郡楊縣,從以郡為國的角度來看,徐晃可是百分百如假包換的關(guān)羽老鄉(xiāng)。</p>
說張遼和關(guān)羽是老鄉(xiāng)的人并不知道,哪怕是后世的山西,運城人和雁門人之間的方言也是差距很大的。到了東漢時代,這倆地方的人不用官話,幾乎是沒法溝通的。</p>
關(guān)羽和張遼唯一一個共同點,或許就是極其自信和驕傲吧。</p>
哪怕張遼情商比關(guān)羽高了不少,可他的情商也僅限于對看的上的人。</p>
而對于那些看不上眼的人,不說和關(guān)羽一模一樣吧,也只能說是如出一轍。</p>
不過幸好這一次出行,關(guān)羽、張遼算是一見投緣,太史慈、張飛則是用實力征服了他,而劉封是劉備的寶貝好大兒,潘璋則是劉封的親隨。</p>
張遼這才給了面子,言談笑語,竟表現(xiàn)的十分隨和。</p>
關(guān)羽和張遼聊的投機,各種話題聊的飛起,太史慈也時不時的發(fā)表了一些看法,也讓關(guān)、張二人眼前一亮。</p>
只有潘璋和張飛露出了一副你們說的好像很厲害,但我好像沒聽懂的表情。</p>
張遼用兵,與關(guān)羽很像,屬于典型的膽大心細。</p>
不論是白狼山,還是合肥城,張遼看起來像是無腦豬突一種辦法,可其實決定的原因卻是截然不同的。</p>
在白狼山,那時兩軍猝不及防,半路遭遇,此時狹路相逢勇者勝。</p>
正是鐵騎建功之時,猶豫就會敗北。</p>
在合肥城,卻是敵軍大軍壓境,兵力遠超城中,而短時間內(nèi)曹操又絕對沒有援兵可派。</p>
這時候讓孫權(quán)從容圍城,那結(jié)果也就是能堅持多少天的差別了,只有主動出擊,才是破局的唯一辦法。</p>
看見關(guān)、張聊的相當高興,劉備也很是高興,頻頻和劉封頷首。</p>
原本劉封只是想挖一個高順,卻沒想到連陷陣營都給張邈打包給送了過來,這當真是意外之喜。</p>
現(xiàn)在劉封又盯上了張遼,若是能夠說服張遼留在徐州,張遼本部那三四百騎騎兵,即便不像高順和陷陣營那般完全歸屬劉備父子,但至少也能為徐州所用了。</p>
一行人所去的地方,是郯城外七八里處的一個小山坳,這里早被改建成了一座馬場。先前臧明從遼東帶回來的一百多匹遼東大馬也被安置在了這里,另有五百士卒看管守衛(wèi)。</p>
這次過來,是給劉、關(guān)、張等人挑選馬匹的。</p>
這時候的劉關(guān)張騎的馬匹都年歲不小了,聽說來了好馬,自然興趣盎然。</p>
“文遠,我觀呂布此人,背信棄義,毫無誠信,又有勇無謀,外厲內(nèi)荏?!?lt;/p>
正聊著天,關(guān)羽突然話鋒一轉(zhuǎn),抨擊起了呂布,讓一旁的劉封聽的目瞪口呆。</p>
二叔你這么說話真的好嗎?</p>
這么直白的嗎?</p>
“文遠你才能卓絕,有勇有謀,又頗識大義。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以文遠之才,何必久居于呂布之下?”</p>
劉封簡直聽的一臉懵逼。</p>
二叔,你和張遼不過剛剛認識啊。</p>
你這么直白,不怕張遼直接翻臉嗎?</p>
下一刻,讓劉封瞠目結(jié)舌的事情發(fā)生了。</p>
張遼竟然仰天長嘆:“兄長不知,我乃是并州兒郎,麾下也盡是并州、河北健兒。因此,我也只能追隨呂布,抱團取暖。先前誅殺董賊,滿以為可追隨奉先興復(fù)漢室,卻不想長安城破,王司徒殞命,我等拼死殺出城來,才僥幸爭得一命。”</p>
這、這就兄長了?</p>
劉封覺得關(guān)羽和張遼之間的進度有點快啊。</p>
剛才還是關(guān)兄,怎么眨眼間就成兄長了。</p>
張遼還在繼續(xù)倒苦水:“某隨奉先南下北上,轉(zhuǎn)遍中原,入得兗州,卻又同曹操連場激戰(zhàn),雙方均損失慘重。我昔日之千余部曲,眼下只剩下三百余人?,F(xiàn)如今奉先為曹操所逐,被迫離開兗州,可嘆天下之大,竟無我張遼立錐之地?!?lt;/p>
張遼竟然對著關(guān)羽大吐苦水起來,甚至虎目通紅,顯然是說到了傷心之處。</p>
劉封偷偷的掐了下自己的大腿,發(fā)現(xiàn)疼的不行,這才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p>
其實張遼有這樣的反應(yīng),若是換了其他朝代,恐怕里面會有什么陰謀。</p>
可唯獨在兩漢,實屬正常不過。</p>
張遼這等邊疆武夫,機緣巧合之下牽涉進了中樞朝局之中,又親身經(jīng)歷了幾次兵變。</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網(wǎng)文老大爺?shù)男≌f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網(wǎng)文老大爺并收藏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