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文老大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章 父子交易,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網(wǎng)文老大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實事求是的說,劉備這要求也不過分,而且他的判斷也的確很正確。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劉繇只要能穩(wěn)住丹陽,局勢就能穩(wěn)住,甚至都不需要廣陵增援。</p>
既然如此,那么廣陵稍稍犧牲一下,也是對徐州最有利的。</p>
看著自家老爹殷勤的目光,劉封無奈嘆息一聲:“父親有命,孩兒自當(dāng)遵命?!?lt;/p>
“好!好!太好了!”</p>
劉備高興的一拍雙掌,不過他顯然也知道是委屈了劉封,于是補充道:“封兒不必為難,為父如何會虧待了你。這次為父從沛國而歸,不但接管了沛國北部區(qū)六縣政務(wù),同時也將沛縣城外的鐵官營中存貨取空,再加上郭貢那里扣留的鐵甲,一共有七百套之多?!?lt;/p>
劉備圍殲了郭貢之后,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協(xié)議,徐州軍俘虜?shù)脑ブ蒈娮匀灰渤闪嗣擞?,劉備一聲令下,盡數(shù)放走。</p>
而且劉備既然已經(jīng)決定和郭貢成為盟友,俘虜和裝備等自然也都不好扣留,于是將除了鐵甲以外的所有軍械都歸還給了郭貢。</p>
鐵甲之所以不還,還是因為太珍貴了,這東西有錢往往都沒地方能買得到。</p>
對此,郭貢也能接受,畢竟還了他大量的武器軍械,就連皮甲也全部還了,他還有什么不滿足的。</p>
雖然三百多套鐵甲確實相當(dāng)寶貴,可同保住自己的地位比起來,也就不值一提了。</p>
隨后,劉備在回來的路上路過沛國,將沛國沛縣城外的鐵官營直接打包帶走,不但連四百多套鐵甲成品和甲葉,連帶工匠都給一起打包帶了回來,只留下了鐵官奴沒動,繼續(xù)挖掘鐵礦石。</p>
這一次,劉備弄到了七百多套鐵甲,可謂是發(fā)了大財了。</p>
這其實是等于將梁國和沛國的積蓄全部一掃而空了。</p>
“回頭為父給你塊令牌,你可挑選兩百套帶走?!?lt;/p>
劉備說話的時候眉頭緊皺,顯然心疼不已。</p>
他卻沒想到,劉封還不滿足,還價道:“四百套?!?lt;/p>
劉備登時氣不打一處來,老子我好心補償伱,你居然跟我獅子大開口。</p>
于是,他氣哼哼道:“就兩百套,愛要不要!”</p>
沒想到劉封竟然不買賬,狡辯道:“父親,我們廣陵可是讓出了四千兵額,你給我四百套鐵甲做補償,可謂是合情合理。”</p>
劉備被氣樂了,但拿劉封實在沒有辦法,最后也只能妥協(xié)。</p>
“就四百套,多一套都不行?!?lt;/p>
劉封大喜,朝著劉備大禮拜謝:“多謝父親!”</p>
劉備哼哼兩聲,也就認可了此事。</p>
看著劉備臉上的不快和肉疼,劉封想起了一件事,朝著劉備說道:“父親,孩兒有一件好事想要和您稟報?!?lt;/p>
“哦?”</p>
劉備聞言頓時一愣,來了點兒興趣:“我兒有何好事?”</p>
劉封上前說道:“昨日與荀先生閑聊,聊到潁川陽城之戰(zhàn)的事情,倒是讓孩兒想起了一個人來?!?lt;/p>
“陽城之戰(zhàn)?”</p>
劉備顯然連陽城之戰(zhàn)是何戰(zhàn)役都不知道,自然猜不到劉封想起了誰來。</p>
劉封趕忙解釋道:“昔日孫策之父孫文臺自荊南長沙北上,一路連殺兩位兩千石,奪下了南陽郡送給袁術(shù)。此后,袁術(shù)表舉孫堅為豫州刺史,讓他得以入主豫州?!?lt;/p>
袁術(shù)的表舉之所以有如此效果,很大程度還是因為豫州第一大州汝南就是袁家的自留地。</p>
豫州在東漢末年共有六百多萬人口,而汝南一個郡就有兩百一十萬人,占了豫州三分之一。</p>
即便只有汝南一個郡的支持,孫堅這個豫州刺史都算是坐穩(wěn)了,更別提一旁的沛國相袁忠還是袁術(shù)的親族。</p>
因此,孫堅很快就穩(wěn)住了豫州的形勢,然后駐軍潁川的陽城,并以此為基地,開始攻擊洛陽的董卓軍。</p>
正因為孫堅的戰(zhàn)績太過出色,幾乎以一己之力把董卓趕出了洛陽,收復(fù)河南尹。</p>
結(jié)果,孫堅的戰(zhàn)績刺激的袁紹在河北待不住了,立刻表奏了會稽周氏兄弟三人中的周喁為豫州刺史,偷襲孫堅的大本營陽城,雙方發(fā)生了極其慘烈的激戰(zhàn)。</p>
這一戰(zhàn)名氣不大,其實卻是引出了許多后續(xù)事情。</p>
首先,公孫瓚最親近的兄弟公孫越在此戰(zhàn)中為袁術(shù)軍助戰(zhàn),卻誤中流矢而死。</p>
因此,公孫瓚深恨袁紹,哪怕袁紹因此而讓渤海太守的位置給公孫瓚,都沒能阻止公孫瓚翻臉相攻,而且到死都不肯和袁紹和解。</p>
其次,周家兄弟也因此和孫家結(jié)下深仇,最后為孫策滅門。</p>
周氏兄弟三人,三弟周喁被袁紹表舉為豫州刺史,在陽城戰(zhàn)敗之后,又在揚州九江抵抗袁術(shù),最終還是不敵,在回家的路上讓會稽太守許貢給殺了。</p>
可這周喁的大兄周昕卻還活著,現(xiàn)在正在老家會稽郡中,而且更巧的是,周昕竟然是陳蕃的門徒。</p>
周家也是名門世家,在會稽郡中名列前茅,光是部曲就有兩三千人之眾。</p>
雖然在豫州陽城和揚州九江損失慘重,但他在家鄉(xiāng)鄉(xiāng)黨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依舊十分之高,可說一呼百應(yīng)。</p>
毫不客氣的說一句,會稽郡真要亂出什么事情來,周家的鼎立支持,是王朗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p>
周昕少年時游歷京城,于洛陽得遇陳蕃,后以師事之。后來在丹陽任太守,成為了袁術(shù)的眼中釘,肉中刺。</p>
他那兩個兄弟可是在堅守陰陵,直到孫家軍的出現(xiàn),才將他們趕過大江。</p>
周昕此后一直堅守丹陽,直到孫賁發(fā)出告示,揚州的九江人民只能在周昕和袁術(shù)之間二選一,但凡敢選擇周昕的,直接處死。</p>
周昕得知此事后說道:“我雖不德,但百姓有何罪過?”</p>
于是解散軍隊,放棄了丹陽城,成功返回會稽郡,于家中隱居。</p>
聽了劉封的解釋,劉備已經(jīng)恍然大悟。</p>
“封兒,你的意思是,讓陳逸修書給周昕?”</p>
劉封點了點頭:“不錯,孩兒正是這個意思。陳逸乃是陳蕃之子,即便與周昕不識,周昕也定然要禮讓三分。周氏與孫家原本就有舊怨,且在會稽郡根深蒂固,若能以陳逸的名義聯(lián)絡(luò)周昕,與其聯(lián)手南北夾擊孫策,對我們南下江東當(dāng)有巨大裨益?!?lt;/p>
“哦?”</p>
劉備來了興趣:“此事可行?”</p>
劉封幾乎打保票道:“必定可行。”</p>
在歷史上,孫策拿下吳郡之后,周昕就應(yīng)王朗之請,招募鄉(xiāng)兵部曲,為王朗抵抗孫策。</p>
周昕借助河流和船只的優(yōu)勢,成功阻擊孫策數(shù)月,還小占上風(fēng)。</p>
就在孫策束手無策的時候,孫靜恰好給他出了個計策。</p>
孫靜乃是孫堅的弟弟,孫策的嫡親叔叔,身在吳郡多年,對戰(zhàn)場附近的地形極其了解,直接獻計讓孫策走小路繞襲王朗軍背后,陣斬周昕,大破王朗。</p>
沒有陳逸的信,王朗都能請出周昕對抗孫策。</p>
劉封現(xiàn)在再修書給周昕,讓對方早做打算,那么積蓄的力量顯然會更大,就能阻擋孫策更久。</p>
唯一可慮的地方就是,周昕的弟弟周喁是死在許貢的手里,雙方之間有殺弟之仇。</p>
不過周昕歷史上倒是沒找許貢的麻煩,雙方雖然沒能合力對付孫策,卻也沒有內(nèi)訌。</p>
只要王朗和周昕能及時的進駐固陵,再提醒一下他們注意查瀆道小路的布防,保住后方糧倉高遷屯,就能把孫策給阻擋在吳中。</p>
如此一來,孫策最多也就占據(jù)了大半個吳郡,難以擴張,立時就會陷入四面楚歌。南面有王朗,西邊有劉繇,北邊有廣陵,而吳郡內(nèi)部,則有嚴白虎等群盜。</p>
哪怕孫策有三頭六臂,恐怕也無能為力了。</p>
到那時候,主動權(quán)可就到了劉封手里,他可以自由的選擇合適的時機過江,而不必擔(dān)心劉繇會撐不住了。</p>
劉備聽完之后,仔細一想,確實正如劉封所說的那樣。</p>
若是周昕能夠幫著王朗堵住孫策南下,那他即便占領(lǐng)了大半個吳郡,那也只是個籠中之鳥罷了。</p>
“我兒放心,為父立刻派人前往魯國,請魯相修書與周昕,請他務(wù)必出山輔佐劉繇。”</p>
</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網(wǎng)文老大爺?shù)男≌f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網(wǎng)文老大爺并收藏停電了同桌把我拉入懷中小說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