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寫三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章 南有樛木,怎么才能讓媽媽同意你想做的事,一天寫三章,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有樛木
周瑜再度乘舟返回淮南,陳瑀也是再次出面迎接。</p>
因為周瑜獻璽的動靜實在太大,所以陳瑀此番也知道了周瑜去北面的一趟做了些什么。</p>
淮河南岸,聽到船頭銅鈴在暮風里蕩出細碎的響聲,陳瑀掀開臨時搭建草棚的葦簾,面色復雜的看著乘舟而來的周瑜。</p>
“公瑾此去,倒是做了一件大事。”</p>
陳瑀看到周瑜身后那從北岸運來的財貨,卻是啞然失笑,顯然是想到了上次劉邈空手套白狼,直接從陳溫、袁遺那里要來錢糧的場面。</p>
“這次又是他的主意?”</p>
不過陳瑀很快自問自答:“連傳國玉璽都能這般輕松的交給別人,除了他也沒人會這么做了?!?lt;/p>
“他所謀求的,難道就是這些財貨嗎?”</p>
周瑜搖頭:“后將軍還表劉使君為揚州牧、征東將軍?!?lt;/p>
“原來如此?!?lt;/p>
陳瑀帶周瑜來到草棚中坐下,親自為周瑜倒上一杯溫酒:“那日仲山與我初見,便說自己是袁氏門生,結果現(xiàn)在他倒是真的成為了袁氏門生了不成?”</p>
雖是提問,但陳瑀今日顯然不是要來詢問周瑜,而是要將一些話說給周瑜聽,再讓周瑜回去說給劉邈聽。</p>
“仲山以玉璽換來揚州牧之職,又在濡須口大興土木,修建塢堡、建造船只,想必是知道自己現(xiàn)在不能與后將軍爭鋒,故此特意領兵南下,前往江東避難吧?”</p>
周瑜心中警鈴大作,不明白陳瑀為何會說出這話來。</p>
陳瑀卻擺擺衣袖:“但凡與仲山相知相識,就知道他不是久居人下之輩,哪里可能繼續(xù)侍奉后將軍?所以我猜到倒也不難?!?lt;/p>
周瑜此時忽然有些看不懂陳瑀,不知他這個由袁術親自任命的揚州刺史心里到底作何念頭?</p>
陳瑀捋著胡須,看面前滔滔淮河,依舊自顧自道:“家父陳球,有聞則起,有言必諍,潔白之節(jié),情同皎日,忠貞之操,好是正直?!?lt;/p>
“我下邳陳氏雖為州郡大族,但家父在世時仍舊常教導我,要與民為善,仁義待人,不能以世家之厚,而輕于百姓之薄?!?lt;/p>
陳瑀從懷中取出一枚銅符放到周瑜手上:“眼下淮南已經(jīng)不是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的地方,既然仲山想要帶百姓前往江東,那我就助他一臂之力吧!”</p>
“故刺史陳溫,為防止后將軍渡河,將大量艦船都囤積于合肥渡口?!?lt;/p>
“公瑾此去,可順路帶上這些船只前往江東,成全我的綿薄之意?!?lt;/p>
周瑜此時方才明白,陳瑀竟然已經(jīng)有了背棄袁術的念頭!</p>
他此時頗有些驚喜,趕緊勸道:“既然刺史有棄暗投明之心,那為何不與我同去?”</p>
“反正如今有袁遺、周昂他們抵擋袁術,你不妨與我們一起前往江東如何?”</p>
面對周瑜的邀請,陳瑀卻搖頭不愿。</p>
“公瑾還不明白嗎?我將那些船只交給你們是為了百姓,同樣留在這里依舊是為了百姓啊!”</p>
“我走了自然輕松,可袁遺、周昂,又哪里是能保全百姓之人呢?”</p>
“何況……昔日是我自己與仲山說要割袍斷義,如今又去尋他,豈不為他恥笑?”</p>
周瑜對此卻有不同的見解——</p>
“刺史既然與劉使君相知相識,難道以為劉使君那樣的人會在乎之前的割袍斷義嗎?”</p>
“而且就算您留在這里,難道就能護住淮南百姓,不讓其遭受侵害嗎?”</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怎么才能讓媽媽同意你想做的事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一天寫三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天寫三章并收藏怎么才能讓媽媽同意你想做的事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