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惡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將北伐進行到底,陳惡禪,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夾谷清臣被劉淮與張白魚輪流毆打了之后,都對山東漢軍有心理陰影了。他昨日剛剛在白馬軍身上找回來一點自信,還沒有品味一下勝利的滋味,就被飛虎軍突擊到了臉上。</p>
一方是金國尋常甲騎,一方是漢軍中優(yōu)中選優(yōu)的精銳。</p>
一方經(jīng)歷一日大戰(zhàn),一夜追擊,師老兵疲;一方是養(yǎng)精蓄銳,士氣高漲。</p>
奮力一沖之下,強弱分明。</p>
交戰(zhàn)一刻鐘之后,金軍全面崩潰,夾谷清臣狼狽而逃。</p>
但是陳文本卻也沒有辦法立即追擊金軍,擴大戰(zhàn)果。</p>
因為他麾下只有五百重騎,剩余的飛虎軍還在趕來的路上。</p>
而一般情況下負責打掃戰(zhàn)場,追擊潰軍的輕騎——也就是白馬軍成了如今這般模樣,沒有幾天收攏,根本無法再次形成戰(zhàn)斗力。</p>
管崇彥得知戰(zhàn)場結果之后,自然是惱怒異常。</p>
然而更讓他惱怒的還在后面。</p>
金軍似乎只來了這兩千騎兵,在敗了之后向南逃跑,一去不回。</p>
而金軍剩余的大幾千兵馬就如同人間蒸發(fā)了一樣,再也找不到了。</p>
隨著輕騎被收攏,再次撒出去,具體的消息終于傳了過來,到了這時候,管崇彥方才拼湊出軍情全貌。</p>
紇石烈良弼渡過黃河之后,并沒有沿著黃河進軍,而是走的黃河南岔道。</p>
隨后夾谷清臣帶著兩千騎兵在考城以北吸引白馬軍的注意力,而紇石烈良弼則帶著金軍主力玩了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沿著渙水直接抵達了亳州。</p>
此時金軍主力已經(jīng)脫離了飛虎軍的兵力投射范圍,屯兵亳州永城,距離徐州彭城還有宿州符離皆不過二百里。</p>
也就是說,飛虎軍與白馬軍共計六千漢軍精銳,費心費力謀劃幾日,又出動廝殺了一番,戰(zhàn)果也就是二百多金軍甲騎。</p>
竟然是個殺傷大當?shù)木置妗?lt;/p>
被擺了一道的管崇彥在羞惱之余,也只能寫好請罪文書,分別送給劉淮與魏勝。</p>
魏勝的回信很快。</p>
魏勝先是夸贊了管崇彥的戰(zhàn)果,稱贊其‘果敢勇毅,大將之材’,然后話鋒一轉,讓其不要再管紇石烈良弼了,區(qū)區(qū)一萬兵馬,他足以應付。</p>
飛虎軍的當務之急,是要回到濟州,繼續(xù)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支援北面戰(zhàn)場。</p>
而劉淮此時也顧不得發(fā)生在歸德府的戰(zhàn)事了。</p>
跟即將開始的大戰(zhàn)一比,發(fā)生在歸德府的一系列戰(zhàn)斗,都只能算是軍事摩擦。</p>
五月十日,就在陳文本將夾谷清臣打得狼狽逃竄的時候,漢軍主力已經(jīng)在堂邑集結完畢,并向著大名府進發(fā)。</p>
這自然引起了紇石烈志寧的注意,并且立即做出了反應。</p>
“金軍出動了?!?lt;/p>
劉淮驅馬緩步而行,將手中剛剛獲得的情報遞給身邊的辛棄疾。</p>
辛棄疾只是掃了一眼,就皺眉說道:“紇石烈志寧真的是好大膽子,竟然帶著這么多兵馬出來,這是鐵了心要與我軍打決戰(zhàn)了?!?lt;/p>
劉淮笑著說道:“自從攻下歷城之后,可能在金軍眼中,所有的堅城都在咱們面前猶如紙糊。設想一下,如果他背城而戰(zhàn),我想辦法讓一支兵馬繞后,炸了城門,甚至都不用進城,僅僅是城門已破的訊息,也足以讓金軍全軍動搖了。”</p>
辛棄疾連連點頭,卻又聽到劉淮說道:“更關鍵的則是,紇石烈志寧這廝十分自信,覺得自家是金國名將,手握金軍精銳主力,足以橫行天下,誰也不放在眼里?!?lt;/p>
說到這里,劉淮有些似笑非笑的說道:“說不定,在這廝眼里,此番還是他等待已久的機會。畢竟,主力會戰(zhàn)決定一切,只要能在決戰(zhàn)中將我等擊敗,那金賊就能輕易席卷山東了?!?lt;/p>
辛棄疾卻已經(jīng)大笑出聲:“大郎,這難道不是你期盼已久的機會嗎?如果咱們將這六萬金賊主力圍殲在此,河北豈不是任我軍橫行?”</p>
劉淮也朗聲笑出聲來:“還是五郎知我!如今我軍也是六萬正軍,老天爺終究是誰也沒有偏向!”</p>
“究竟是北地腥臊百年之后,方才有英雄人物前來收拾;還是讓我一戰(zhàn)功成,恢復華夏。就看此戰(zhàn)結果如何,就看諸位如何奮戰(zhàn)了!”</p>
“喏!”周圍幾名將領轟然應諾。</p>
隆興二年,五月十一日,漢軍正式越過黃河故道,踏入傳統(tǒng)意義上河北地域。</p>
天下震動。</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將北伐進行到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陳惡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惡禪并收藏將北伐進行到底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