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惡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六章 衛(wèi)所掃盲變軍校,將北伐進行到底,陳惡禪,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衛(wèi)所掃盲變軍校
劉淮這幾日的日子稍微滋潤了一些。</p>
但也只是稍稍罷了。</p>
秋收入庫之后,各地的百姓也閑不下來,在官吏的組織下來服徭役,新建立的衛(wèi)所兵也不能閑著,由將領組織進行軍事訓練。</p>
百姓自然是有埋怨的,但這一年的主基調(diào)依舊是發(fā)展,主力依舊是維修水利設施,所以當百姓看到有少量賞錢并且管飯后,也就沒什么怨言了。</p>
而衛(wèi)所兵的任務除了訓練之外,還要通過這次難得的青壯聚集,進行掃盲教育。</p>
這件事說起來簡單,但實行起來就過于艱難了一些。</p>
首當其沖的就是教書先生。</p>
山東的窮酸書生其實不少,卻也不是每個人都窮到一定份上,尤其是在忠義軍治下,民生還算是穩(wěn)定,大不了還可以找個賬房先生的工作,何苦到軍中去做事呢?</p>
也因此,劉淮雖然提高了教書先生的待遇,卻還是有幾十人的缺口。</p>
不得已,劉淮只能用記功升遷為誘惑,讓軍中的一批文書去做此事,算是勉強運行起來。</p>
當然,事情的開始劉淮可以說了算,但在群策群力之下,具體會發(fā)展成什么樣子,那就只有天知道了。</p>
這些精兵上陣殺敵在行,但用筆寫字那是真的不成,學習速度慢的驚人。</p>
但他們卻不是那種管書生喚作‘萌兒’的純粹粗人,他們也是知道知識的重要性的。</p>
從軍中退伍之人,能舞文弄墨的大多能得個官吏的好差事,而目不識丁的卻只能領一筆賞賜回到家中當小地主,這些都是他們親眼所見,做不得假的。</p>
知識可真是個好東西??!</p>
即便自己學的很慢,也要讓下一代人學會!</p>
很快,各地軍隊大掃盲中就混進來許多半大小子,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官兵的子侄輩,大的已經(jīng)十五六歲,馬上就要成年;小的只有五六歲,還是拖著鼻涕滿地跑的毛孩子。</p>
這些孩子一開始還只是拿著個木棍,守著一盤黃沙旁聽。但中國社會有個好處,那就是對于好學之人是有優(yōu)待的,而且這種優(yōu)待來自于包括官府、地主豪強、普通百姓的方方面面。</p>
很快,這種情況就被各地官員上報到了節(jié)度府。</p>
劉淮自然也不含糊,立即劃撥了一批錢糧,并且定下規(guī)矩。</p>
來聽課的孩童,一律管一頓飯,旬日考試優(yōu)勝的前十人,下一個月管兩頓飯,賞百個大錢。</p>
命令很快經(jīng)由李通整理下達,但是這廝更加不含糊,規(guī)定在吃飯之前,衛(wèi)所的軍官們要帶著這些半大孩子大喊三聲‘謝魏公恩義,謝劉公恩義。’</p>
要讓這些學生知道這頓飯與受教育的機會是從誰手里獲得的。</p>
只能說盡顯奸佞本色了屬于是。</p>
事情到這里還沒完。</p>
聽說管飯,各地的百姓自然也是坐不住的。</p>
當然,成年人想要混飯吃,那就過分了,但是將孩童送過來,總能替家里省下一口飯食的。</p>
若是孩子爭氣,成績優(yōu)異,每旬拿回一百個大錢來,那就真的是謝天謝地了。</p>
因為授課的地方是各地衛(wèi)所,衛(wèi)所長官也都是劉淮的親信,許多人當過劉淮的親兵,所以不管是認同自家主將的理想,還是說想要做出些事業(yè)博得關注,很快,這些將領也參與了進來。</p>
他們的文化水平也就是一般,但武藝高強,沒有任何藏私的開始教孩童們練習武藝。</p>
山東民風剽悍,習武成風,孩童們大多也跟著自家父兄練過一兩手莊稼把式,倒也不排斥習武,因此在午后學習文化知識之后,再進行半個小時的武藝軍陣操練也就成了常態(tài)。</p>
畢竟是軍事環(huán)境,孩童的父兄也都是精兵,同樣參與操練,很快孩童們的軍事訓練就走入了正軌,竟然比學習寫字還要快上些許時日。</p>
劉淮聽到各地匯報之后,頗有些哭笑不得之態(tài)。</p>
衛(wèi)所大掃盲到最后竟然能發(fā)展成軍校的雛形,可真的讓人出乎意料。</p>
而且劉淮清楚的意識到,這其實與建立海貿(mào)一樣,并不單單是賺錢或者掃盲那么簡單的事情,而是一個新的政治派系的崛起。</p>
這些受過衛(wèi)所教育的孩童之后會當官,行商,作戰(zhàn),會通過之前的教育經(jīng)歷天然抱團,形成派系。</p>
政治派系的崛起,壞處自然是要爭權(quán)奪利,但好處也是有的,他們成為了衛(wèi)所兵的政治代言人之后,總不至于讓衛(wèi)所兵再落到南北朝世兵的那種境地。</p>
且先看一看吧,新勢力的登場,總還是個好事。</p>
此時此刻,劉淮如此想著。</p>
但歷史的發(fā)展終歸是人民大眾所創(chuàng)造,而不是大人物拍腦袋拍出來的。</p>
海州朐山縣。</p>
“渠帥,渠帥!”有個半大小子大聲說道:“我都打聽回來了!”</p>
被喚作渠帥的少年抖了抖破舊的衣袖,大聲呵斥:“小孫,他娘的別喊我渠帥,忘了此地的規(guī)矩了嗎?叫我侯安遠?!?lt;/p>
小孫連連點頭,顯得頗為畏懼。</p>
衛(wèi)所敞開大門,讓孩童參與進掃盲之后,朐山縣里的游俠兒們也加入進來混飯吃。</p>
這些人前身都是乞兒,在忠義軍占據(jù)海州之后,施行了一系列恢復民生的政策后,這些乞兒要么去做學徒做工,要么到了鄉(xiāng)下分了地當個農(nóng)人,也有參軍當個后勤馬夫的,總歸來說,原本的乞兒團體已經(jīng)大大減小。</p>
當然,這世界上還有一些人是不想安生過日子,唯恐天下不亂之人,就比如這群乞兒的頭目侯安遠。</p>
作為當日帶著一群乞兒將金國海州知州高文富用石子扔死的功臣,侯安遠原本還是有一些前途的,但他卻是個浪蕩性子,只要了許多賞賜,分給麾下的乞兒之后,就繼續(xù)帶著一群惡少年廝混。</p>
頗有一代新任黑幫大佬的雛形。</p>
但是官府自然有自己的規(guī)制,尤其是像忠義軍這種剛剛誕生的政權(quán)政治清明,知縣高敞又是個循吏,在他的打擊之下,侯安遠不敢作奸犯科,一代黑幫大佬就此隕落,飯轍是一天比一天少。</p>
沒辦法,侯安遠只能帶著幾個親信小弟,幾個半大孩子到處尋活路。</p>
然后他們聽說衛(wèi)所管飯,就以學習為理由,來到了衛(wèi)所中。</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將北伐進行到底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陳惡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惡禪并收藏將北伐進行到底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