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惡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零四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將北伐進行到底,陳惡禪,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真的是四散而逃,無論大道小道,無論東西南北,都有百姓在其上艱難行進。</p>
人數(shù)相對而言可以算作稀少的弓手土兵衙役根本無法阻攔這么龐大的人潮,而當幾名壯著膽子去阻攔的弓手被鋤頭分尸之后,這些人連吆喝的膽子都沒有了。</p>
這時候唯一能出來主持局面的,就是已經回到自家莊子的朱天壽朱三郎了。</p>
朱家莊的莊戶半兵半民,隨時可以組織起來,而且人數(shù)也足夠多,足以將沂水縣堵住。</p>
但奇怪的是,就連主動上門請托的沂水縣主簿也被攆了出來,這廝連面都不見,只說自己在做天大的要事,讓所有人不得煩他。</p>
主簿無語至極,卻又沒有其他辦法,加上他不知曉金軍與忠義軍之間的大戰(zhàn)究竟是誰勝誰敗,一時間也是慌亂,只能打道回府,緊閉縣城大門,任由百姓逃竄了。</p>
劉淮抵達沂水縣的時候,面對的就是這么一個混亂的局面。</p>
“張四郎,你帶著一百騎,帶著我的‘漢’字旗,四散開來,告訴百姓,沿著山路往南走五十里,就是忠義軍的地盤,咱們是漢人的大軍,自然會管漢人的生死,到了那里就有飯可以吃,有地可以種,有安生日子可以過!”劉淮大聲對張白魚下令:“能勸一個算一個,現(xiàn)在就去!”</p>
張白魚慌忙拱手應諾。</p>
“管七郎,朱天壽一共五個莊子,與你五十騎,帶著金賊的軍旗依次到這五個莊子外加一個縣城外耀武揚威,并且一定要大喊‘金賊已滅,謝朱三郎恩義’!”</p>
劉淮復又對管崇彥下令。</p>
這種離間計確實是比較粗淺,但閑著也是閑著,萬一有用呢?</p>
管崇彥同樣領命而去,他麾下的甲騎幾乎各個皆扛著一面金軍的戰(zhàn)旗,其中有代表行軍猛安的海東青大旗,還有代表行軍謀克的烏鵲大旗,還有一些則是用于臨陣指揮的旗幟。</p>
這些金軍戰(zhàn)旗保存的比較完好,忠義軍也沒有焚燒或者侮辱,只不過將這些戰(zhàn)旗在旗桿子上倒掛,旗桿頂端還纏著一圈白布條,以示這是繳獲而來的敵軍旗幟。</p>
“其余人,隨我來!”</p>
說著,劉淮帶著剩余的五十甲騎,繞過已經戒備起來的沂水縣城,直取北面的官道。</p>
他的任務最為危險,也同樣最為重要。</p>
他要去監(jiān)視武興軍,在對方抵達的時候,召集全軍撤退。</p>
甚至如果武興軍真的如同軍議中預計的那般,又有一股先鋒甲騎先行抵達,那么劉淮就得憑借手上的微薄本錢,以逸待勞,先聲奪人,從而為全軍撤退爭取時間。</p>
王雄矣甚至在軍議中直接說了:這完全是趙子龍那種人物才能干成的事情!</p>
劉淮也不想如此犯險,但之前魏勝有句話說的好。</p>
這種事情,我不做誰去做呢?</p>
這天下事,舍我其誰!</p>
而這種在關鍵時刻敢于扛起一切責任的性格,也正是許多英豪敢于追隨魏勝,進行一場成功希望渺茫的北伐的原因。</p>
這也是現(xiàn)在許多人愿意追隨劉淮的原因。</p>
有些魏勝幾十年的老兄弟都在私下討論,別看魏勝有兩個親生兒子,但最像父親的,最能繼承魏勝衣缽的,反而是劉淮這個義子……或者說未來的女婿。</p>
劉淮懷著一種緊張激動的心情來做的準備,從馬后炮的角度上來說,純粹是給瞎子拋媚眼了。</p>
在這個上午陸續(xù)又發(fā)生了三件事,使得整個局勢復又變得有些撲朔迷離起來。</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將北伐進行到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陳惡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惡禪并收藏將北伐進行到底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