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惡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四章 北伐路線分歧多,爸爸緩慢有力送女兒的文案,陳惡禪,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伐路線分歧多
三月初二,大軍議。</p>
其實有許多人已經(jīng)在私下里把這個會議喚作大朝會了,在事實上也差不了多少,不僅僅是武將參加,在山東兩路說得上話的地方官與中樞文官也參與了進來。</p>
當然,這話是不能讓陸游陸先生聽到的,否則到時候吃了掛落,誰也救不了。</p>
此番軍議的大致內(nèi)容,與會人員心中還是有數(shù)的。</p>
無非就是賞罰進退罷了。</p>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p>
無論升遷還是貶謫的名單,想要定下來也不是劉淮拍腦袋就能決定的。</p>
最起碼得跟心腹做些商議,并且整理報功文書,收集各種資料,并且與各個山頭的代表人物作溝通商議,就如同昨日跟辛棄疾的交心一樣。</p>
而這些派系大佬也會如同辛棄疾一般,跟自己的心腹透露口風,要一些保證或者作一些保證,從而維持各自派系的穩(wěn)定。</p>
這不奇怪,軍內(nèi)無派,千奇百怪,這么多政治訴求混雜在一起,人也是不可避免的要分出派系來。</p>
有一定人事推薦權(quán)的高階文官自然也會有些心腹來做事,當目標統(tǒng)一的時候,也自然有政治同盟,隨之出現(xiàn)的則是各個派系的領(lǐng)袖。</p>
當然,漢軍派系還處于十分基礎(chǔ)而且混亂的階段,并且有向更加混亂發(fā)展的趨勢。</p>
就比如原本主客矛盾,大約是山東北地人與宋國北伐之人的矛盾,在王友直摻和進來之后,河北人的勢力也逐漸冒頭。</p>
而可以預(yù)見的則是,隨著北伐的深入,到時候河北人與河南人的團伙勢力會越來越大。</p>
更加理所當然的是,這些新加入漢軍之人,是根本不可能效忠宋國的。</p>
面對這種局面最絕望的應(yīng)該就是陸游了,雖然他的官職猶如坐了火箭一般,此時已經(jīng)板上釘釘?shù)木〇|兩路宣撫使,但他卻根本拉攏不過來幾個人。</p>
為此,陸游與虞允文之間已經(jīng)用書信展開了好幾輪的罵戰(zhàn)。</p>
總結(jié)一下就是。</p>
陸游:大宋得北伐。</p>
虞允文:你先拉攏漢將,到時候配合大宋一起北伐。</p>
陸游:你不北伐中原,我拿什么去拉攏山東人?</p>
虞允文:你不拉攏山東人,我怎么能全力北伐?</p>
……總歸來說,就是這么復(fù)雜而又簡單的羅圈架。</p>
隱藏在兩人焦慮背后的事實,則是山東宋國話語權(quán)被急劇稀釋。</p>
如果說南下兩淮之前,自立派與忠宋派還可以斗得旗鼓相當?shù)脑挕?lt;/p>
在張榮戰(zhàn)死,東平軍上下對宋國離心離德;耿京戰(zhàn)死,天平軍集體加入漢軍的今日,魏勝也只能勉強拉住人心,卻根本管不了底下人心長草了。</p>
除此之外,從宋國北上之人也有許多不妥當起來。</p>
不說潛心完善儒家學說的朱熹,也不論本身就是超級大憤青的陳亮,就連張孝祥也完全投入進了北伐大業(yè)之中,完全忘了拉攏人心的職責。</p>
至于宋軍中最為出彩的悍將員琦,此番立下大功之后,更是一門心思投入到了軍事訓練中去,與張孝祥互為表里,準備在北伐事業(yè)中留下些許名聲。</p>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志向定下之后,往往會付出全部身心,尤其還有同路的志同道合之人時,很容易就陷入進去,再難自拔。</p>
此時此刻,陸游雖然高居魏勝右首第一人的位置,然而環(huán)視元帥府廳堂中的山東文武,心中漸漸感到冰涼起來。</p>
如此下去,山東就真的不歸國家所有了。</p>
劉淮站在魏勝的左手邊,手里握著文書,負手而立,默默的看著眾人,直到所有人落座之后,方才輕咳了兩聲,隨后看向了魏勝。</p>
原本還在竊竊私語廳堂伴隨著這兩聲輕咳變得瞬間安靜,落針可聞。</p>
魏勝眼見這一幕,只覺得欣慰,他撫著長須說道:“諸位一路辛苦,此番還是由大郎來主持會議。”</p>
見到魏勝如此表態(tài),陸游有些失望,然而座中卻不乏有人長舒一口氣。</p>
二元政治實在是太不穩(wěn)固了,雖是義父義子,今日其樂融融,明日刀兵相向也不是不可能。</p>
例子都是現(xiàn)成的,就是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和他的寶貝兒子,兩人再親密無間,待到一人主政一人主軍時,也會逐漸起了生分,結(jié)果就是趙武靈王活生生的餓死在沙丘宮。</p>
但如今看來,魏勝與劉淮這對父子終究還是妥當?shù)摹?lt;/p>
劉淮對魏勝躬身一禮,隨后打開了手中文書說道:“此番大軍議,由山東義軍元帥,忠義軍節(jié)度使魏公主持。應(yīng)到六十五人,實到六十三人?!?lt;/p>
“具體參會人員為權(quán)京東兩路宣撫使陸游、靖難大軍節(jié)度府長史何伯求……”</p>
劉淮將人員名單念了一遍之后,也不由得喘了幾口粗氣后方才繼續(xù)說道:“此番軍議,首要之事,是要確定北伐議程,統(tǒng)一思想;第二件事則是要對高階文武官員進行職位任免,軍職也要劃分清楚;第三件事是要確定軍中法度;第四件事,也是最重要的……”</p>
劉淮環(huán)視一圈之后方才說道:“要如何恢復(fù)北地民生。”</p>
“從第一件事說起,各位皆可暢所欲言?!?lt;/p>
劉淮所舉出的議題的確是十分重要,而且也都是所有人隱隱約約意識到的問題。</p>
尤其是第一條與第二條,大家基本上都聽到了風聲。</p>
但第三條卻讓人有些猶疑起來。</p>
軍中的事情難道不是劉淮一言堂嗎?尤其是確立軍中法度之事,如何要拿出來議論?</p>
這要是議論出一個軍為私有的結(jié)果,你劉大郎認不認?</p>
當然,事實上倒也沒有人如此找死。</p>
而第四條就更讓一些聰明人驚愕了。</p>
因為要議論的并不是如何恢復(fù)山東民生,而是北地民生。</p>
這兩者差距太大了,北地可是把淮河以北全都囊括進去了,這劉大郎究竟是說錯話了,還是真的雄心壯志至此?</p>
就在眾人沉默思索中,一人已經(jīng)起身說道:“當然要北伐,如今河北士民還在水深火熱之中,如何能棄之不理?”</p>
眾人望去,果不其然,率先發(fā)言的正是王友直。</p>
作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河北人士,王友直還在天平軍的時候,就已經(jīng)找好了自己的政治定位。</p>
那就是河北武人的老大哥,以及他們在漢軍中的引路人。</p>
因此,也只有往河北打,才能體現(xiàn)出他的價值來。</p>
雖然王友直也知道這兩年山東得繼續(xù)積攢家底子,很難立即就發(fā)兵北伐,與金軍在河北決戰(zhàn)。</p>
但他卻必須要做出姿態(tài)來。</p>
這就是所謂的題不一定要會做,但卷子翻得一定要響。</p>
“正是如此!”隨之應(yīng)聲的則是另一個意料之中的人,正是劉淮的‘軍師將軍’梁肅。</p>
這廝乃是河北奉圣州出身,也就是后世的涿鹿附近,此時出來為王友直幫腔,也是在情理之中。</p>
甚至以后河北人在中樞的派系首領(lǐng),差不多就是梁肅了。</p>
但見到梁肅出言,王友直并沒有打狗棍跟上,反而滿臉猶如吃屎的表情,隨即扭頭不言語了。</p>
這兩個人雖然都是河北人,但一個是金國降人,一個是起義軍頭,可謂是恨比天高怨比海深,在沒有并肩作戰(zhàn)過的情況下,王友直對梁肅雖然稱不上是仇恨,但膈應(yīng)卻是免不了的。</p>
見到一文一武兩人幾乎將矛盾擺在臺面上,李通起身打圓場道:“我軍自然是要向河北北伐的,卻要從長計議?!?lt;/p>
“確實如此?!?lt;/p>
“等到完顏雍與完顏亮那廝兩敗俱傷的時候,咱們積蓄完實力,再一齊向北,到時候一舉將河北拿下來。”</p>
“說的有理,只不過完顏亮與完顏雍打不起來如何?”</p>
“呵,金賊要有相忍為國的心思,我將門口馬糞吃干凈!”</p>
“完顏雍我不敢說,完顏亮一定會要鬧幺蛾子的。這廝的心性就是如此,從他疲敝天下也要南征就能看出來,他就是個只想自己過痛快的主?!?lt;/p>
眾人議論紛紛,而陸游則是愈加不安起來。</p>
自山東北伐河北的計劃倒也不算錯,但到時候還有宋國什么事呢?</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爸爸緩慢有力送女兒的文案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陳惡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惡禪并收藏爸爸緩慢有力送女兒的文案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