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惡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五章 饕餮之欲無窮盡,爸爸緩慢有力送女兒的文案,陳惡禪,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情大概就是這樣,我判斷金賊正軍已經(jīng)在沂水縣有埋伏,就等著咱們跨過這五十里的山水路去主動進攻,等到咱們攻城疲憊的時候,再一擁而上,正面擊潰攻城大軍,卷著潰兵將我前軍一路攆進沂水?!?lt;/p>
王雄矣低頭消化完劉淮所言后,長長吐出一口氣來:“大郎君,其實你但凡把沂水邊子上那群土豪留下來一個,他們就會提醒你,朱老三的買賣不靠譜。”</p>
劉淮微微挑眉:“這話如何說的?”</p>
王雄矣說道:“何三爺應(yīng)該跟大郎君說過,朱老三有貪財?shù)拿?,是嗎??lt;/p>
“正是,可我當(dāng)時沒有在意。這算是什么毛???誰不愛錢呢?又都不是無欲無求的圣人。”劉淮攤手以對。</p>
王雄矣笑了:“但朱老三的貪財是不同的,比如以我舉例,若我麾下一小兵老娘病死,我會給他放假,給他一些銀錢,甚至要親自去幫忙,助他處理喪事。</p>
大郎君可以說我收攏人心,但我還是要說,其實無論友情還是親情,都是這般人心換人心得來的。而人心要比錢糧貴重得多!”</p>
劉淮點頭:“自是如此?!?lt;/p>
王雄矣繼續(xù)說道:“但朱老三不同,他除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似乎什么都不在乎,他不在乎人心,不在乎正邪,不在乎順逆。</p>
比如,朱老三家曾經(jīng)有個大管,他的妻子病重,想要預(yù)支幾個月的月錢來治病,這是多好的收買人心的機會?一筆錢贈出去,無論能不能活下來,大管豈不是都對他感恩戴德?其他人是不是都得夸他仁義?</p>
但朱老三偏偏勸那大管權(quán)衡利弊,不要到最后人財兩空,故而一分錢都不預(yù)支。那大管無法,借遍親友,后果真如朱老三所言,債臺高筑,人財兩空,到最后直接跳沂水了。</p>
大郎君,要按理說,朱老三說的話有一定道理,若他是尋常百姓,自然無妨。可朱老三也是咱們這般,麾下成百上千人依附,能用小錢買來名聲與人心的情況下都能如此作態(tài),可見他貪財貪到何種程度了?!?lt;/p>
劉淮聽到這里恍然大悟:“所以對這樣一個人,想要看他的偏向,其實只用看他從哪邊獲得的實利更多即可,什么名聲、前途、是非、大義他統(tǒng)統(tǒng)不在乎的。”</p>
王雄矣點頭:“正是如此。朱老三若是反正,就算立下天大的功勞,無非就是跟著忠義大軍發(fā)展,北伐全勝則為王侯將相,北伐敗則身死族滅。而他那占據(jù)沂水縣大半的土地,是一定會被分給那些無地佃戶的。這簡直是在挖他的根!”</p>
劉淮默默點頭。</p>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在這個農(nóng)業(yè)時代,土地就是最為寶貴的東西,比任何金銀珠寶都要寶貴。</p>
而分田分地是忠義大軍北伐的重要政策之一,沒有這一條就沒辦法安置北地大量由于社會秩序崩潰而產(chǎn)生的失地農(nóng)民,‘救濟斯民’也就成了一句空話。</p>
到時候老百姓憑什么跟忠義軍走?</p>
至今為止,沒有被分地的豪強也只有王世隆等寥寥數(shù)人而已。</p>
但王世隆那是什么功勞?</p>
那可是在忠義軍最弱小的時候,直接舉義投奔的。</p>
而且王世隆十分知機,把那些沒有田契的田產(chǎn),直接分給了王家莊佃戶。在忠義軍攻克臨沂之后,他干脆又減了許多田地的租子,明顯是覺得跟著魏元帥劉大郎干有前途,要主動向大政方針靠攏了。</p>
至于朱天壽,劉淮甚至覺得這廝就算是主動投效,訴苦大會說完也免不了到公審臺上挨一刀。</p>
“也就是說朱三郎此人與我等正好相反,咱們是以人為本,覺得‘存地失人,人地兩失;存人失地,人地兩存’。而這廝是將土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劉淮捏著長出胡茬的下巴說道:“既如此,咱們應(yīng)該能好好利用這一點……”</p>
說著,劉淮將目光投向一旁的管崇彥:“管七郎,你可能要去涉險了……”</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爸爸緩慢有力送女兒的文案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陳惡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惡禪并收藏爸爸緩慢有力送女兒的文案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