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3章 殿試文章,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殿試文章
文華殿!</p>
這段時間,禮部尚書宋禮忙的不可開交,帶著五十名翰林院的大學(xué)士批閱殿試大考的試卷。</p>
一個文華殿哪有這么多位子,除了宋禮等禮部官員坐在椅子上,大部分大學(xué)士直接席地而坐,審閱試卷。</p>
翰林侍讀,也是皇長孫的老師,上一屆的狀元郎李馬拿著一份試卷走了過去,放在宋禮面前,說道:“老大人,您看這份策論!”</p>
“怎么了?”</p>
宋禮接了過來,李馬趁機(jī)說道:“老大人,此考生策論,答的不錯,皆為安定地方的治國良策,卻又有狂妄犯上之言,學(xué)生實(shí)在不知該如何評判!”</p>
宋禮親自看了起來,仔細(xì)仔細(xì)看了好幾遍,頓時眉頭緊皺,同樣有些不知所措了。</p>
“如果沒有后面這些話,這份策論足以位列二甲前首,甚至爭一爭一甲之列!”</p>
宋禮給出了自己的評價,同時感到有些惋惜,作為博古通今的老學(xué)究,又在官場沉浮半生,官至禮部尚書的紅袍老爺,他從文章策論就能看出,這份試卷一定是一位年輕人答出來的,最多二十多歲。</p>
二十多歲的進(jìn)士,可以說是天之驕子了,少年得志,一般都有恃才傲物的毛病,不是一根筋就是小聰明。</p>
黃觀就是一根筋,解縉屬于小聰明!</p>
能參加殿試的貢生,沒有幾個是蠢人,而且殿試的題目都是皇帝親自出的,只有在殿試當(dāng)天考試的時候才會公布,不存在舞弊。</p>
相對于往年,此次殿試的題目是相對簡單的,一個是西南麓川,緬甸的處理問題,外加海上貿(mào)易,一個是漠北的治理問題。</p>
殿試,其實(shí)說白了,就是皇帝遇到了難題,讓參加殿試的貢生為他解決問題。</p>
皇帝既然問了麓川,緬甸之事,朝著收復(fù)的方向?qū)憸?zhǔn)沒錯,海上貿(mào)易都二十多年了,肯定不能說是錯的啊。</p>
至于漠北的治理,這就靠真本事了!</p>
“天縱奇才也免不了自大的毛病,真是可惜了!”</p>
宋禮連連搖頭,惋惜不已,心中也在不斷斟酌,這份策論到底要給一個什么樣的名次。</p>
要論文章的精彩,給個二甲前三不成問題,可要加上那些狂妄犯上之言,取消他的進(jìn)士身份都不為過。</p>
要么給個很高的名次,要么定個三甲最后,宋禮猶豫不決。</p>
一旦給個高名次,皇帝要是追究犯忌之言,那自己可就晚節(jié)不保了,當(dāng)年的劉三吾就是一個例子,更何況自己馬上致仕了,可不能在這個時候把牙磕掉。</p>
可要給個低名次,萬一錯過了一個治國大才,豈不是損失,也毀了別人的一生,萬一朝廷再給自己安一個偏私的罪名。</p>
“老大人,不如點(diǎn)個二甲之末吧!”</p>
李馬勸道:“陛下用人,論才不論德,且不說此人德行如何,單論這策論中的治國良策,若能為陛下所用,倒也是為國為民,二甲之末,既肯定了他的才學(xué),又不至于因犯忌之言而埋沒人才,就算陛下追究,咱們也有個說辭?!?lt;/p>
宋禮聽了李馬的話,沉思良久。他知道李馬說得有道理,可心里還是有些顧慮。</p>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陣腳步聲,原來是皇帝身邊的老樸走了進(jìn)來,說道:“宋大人,李大人,萬歲讓雜家來問個話,殿試大考的文章批改完了沒有,如果沒改完就繼續(xù)改,不著急,如果改完了,就送到尚書房御覽?!?lt;/p>
宋禮心中一緊,來不及多想,立即將所有試卷整理到一起,按照優(yōu)劣歸攏。</p>
李馬將這份試卷隨手塞進(jìn)優(yōu)等之末,說道:“老大人,如今試卷已呈給陛下,是福是禍,就看陛下的意思了?!?lt;/p>
宋禮輕皺眉頭,暗自嘆息,實(shí)不知該作何處置,唯有如此行事,不論陛下作何看法,切不可給自己招來禍端。</p>
……</p>
本章未完,點(diǎn)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jìn)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