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1章 戰(zhàn)事已定,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們可曾深思過,后世之君是否亦具抵御外敵之能與魄力?”</p>
“待到彼時,大明朝是否尚有能征善戰(zhàn)之將軍,是否尚有可堪一戰(zhàn)之兵卒!”</p>
“一個王朝之興衰自有其定數(shù),所謂千秋萬代,那都是屁話,朕所求者,不過是令大明之衰落稍緩,稍晚,使天下百姓能多享幾日安穩(wěn)之生活!”</p>
皇帝喝了口茶,繼續(xù)道:“說完軍事,咱們再說說其他的……”</p>
“朕為什么要打麓川,最開始,朕也沒想到麓川強大到這種地步,朕是想拿下麓川,繼而再拿下緬甸東吁,大古剌之地,打通西南的出???,以海運供養(yǎng)西南云貴川蜀,若是海運之物能在大古剌上岸,北上東吁,麓川,運到西南,將會省下多少人力物力,一年兩年,看不出來,要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百年,那將會節(jié)省多少錢……”</p>
“再有,西南有了出???,與西洋各國的貿易往來也會更加頻繁,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等貨物便能更便捷地運往海外,換回真金白銀,充實國庫,如此一來,西南百姓的生活也能得到極大改善,西南之地也會更加繁榮穩(wěn)定……”</p>
“朕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的長遠利益,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朕心意已決,這一戰(zhàn),勢在必行!”</p>
皇帝慷慨激昂地說完,目光堅定地掃視著眾人。</p>
這些話說給眾臣聽的,主要是說給夏元吉的,別整天算那些小雞賬,把格局放大一些,錢這東西,從來不是省出來的,要想富先修路,國要富,打通海洋路,就是這個道理。</p>
眾人聽了皇帝這番話,皆低頭沉思,殿中一時安靜下來,許久,鐵鉉再次拱手道:“陛下高瞻遠矚,臣等不及,只是這發(fā)兵之事,還需精細謀劃,依臣之見,可先派使者前往西南各國,探其虛實,曉以利害,若能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自是上策,若其頑固不化,再動兵不遲!”</p>
皇帝微微搖頭,說道:“沒用,像麓川,東吁這些小國,畏威不畏德,咱們的大軍不壓境,他們是不會服從的!”</p>
鐵鉉面色凝重,沉聲道:“陛下,此時若要出兵,需有正當緣由,若無緣故而出兵,名不正則言不順,有損我天朝上國之威名?!?lt;/p>
“出兵需要理由嗎?”</p>
陳瑛冷聲道:“當年秦王掃六合,六國何罪?”</p>
“六國最大的罪,就是弱小,就是打不過秦國!”</p>
“西南各國屢屢犯我邊境,騷擾百姓,不尊我大明天威,妄圖割據(jù)一方,有此二罪,出兵已是師出有名!”</p>
鐵鉉無奈說道:“話是這么說,并非所有小國皆是麓川那般狼子野心,騷擾百姓,如那暹羅國,年年納貢,歲歲來朝,多年以為,兩國友好,若是發(fā)兵,實在……實在……”</p>
李泰打斷他的話,說道:“鐵侍郎還不知道吧,暹羅國竟然向麓川稱臣納貢,千真萬確,二心之臣,留之何用!”</p>
這事是真的,暹羅國被麓川所逼,稱臣納貢,暹羅國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大明宗國。</p>
陳瑛沉聲道:“此等罪名,找一找,查一查,總是會有的,鐵侍郎無需為此煩憂!”</p>
欲加之罪,亦為罪也!</p>
皇帝霍然起身,負手而立,朗聲道:“朕心意已決,明年正式出兵,收復西南半島諸國,自即日起,各部需全力配合,后半年,全力積極備戰(zhàn)!”</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