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7章 文運昌隆,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禮部的官員就在考試前念三遍,能聽多少,能不能聽懂,能不能理解,能不能作答,能不能答到點子上去,那就各憑本事了。</p>
這兩道題目,看似又多又長,但對于考生來說絕對是有好處的,起碼點出了問題的核心,只要按照這個方向給出自己的意見就好,至少不用判斷問題的方向了。</p>
最后皇帝也提醒了,要務(wù)實回答,要提出真正的解決辦法,若是避重就輕,或者說些不切實際的虛話,那名次肯定是要靠后的,答的實在太差,直接取消貢生身份,還要查你是怎么考上會試,混進殿試的。</p>
朱雄英背著手,在考生之間走著,看著密密麻麻的貢生,忍不住問道:“宋卿,今年參加殿試的貢生有多少人?”</p>
宋禮跟在身后,說道:“回陛下,全國各地之貢生,加上漢南,漢北,遼東等地,共五百七十六人,還有國子監(jiān)二百三十二人,一共八百有余!”</p>
聽到這個數(shù)字,朱雄英頗為震驚,他本來以為能有五六百人,沒想到竟然有八百之多。</p>
別說放在大明朝,就是從隋唐至今,也沒有哪一次的殿試能有八百多人參加,永興二年那一次,才八十多人,過去二十多年,翻了數(shù)倍。</p>
這其中有南北分榜的原因,也有漢南,漢北等地方的讀書人參加,加上永興大治,天下太平,百姓豐衣足食,這才形成文運昌盛,在二十多年中爆發(fā)的原因。</p>
一場殿試,八百多人,這是亙古未有之盛事。</p>
“宋卿,八百多貢生,皆有真才實學(xué)嗎?”</p>
宋禮連忙說道:“回陛下,臣不敢保證所有人皆有真才實學(xué),但會試大考,是臣帶著翰林院學(xué)士親自審閱,擇優(yōu)錄取,絕無任何舞弊,其中被刷掉了一大半人!”</p>
參加會試的有一千二百多人,足足刷掉了六七百人,參加審閱的翰林院大學(xué)士就有五十多人,最后錄取的五百多份卷子也是由宋禮親自把關(guān)的。</p>
數(shù)量多了,質(zhì)量卻沒有變低!</p>
“真沒想到,真沒想到了??!”</p>
朱雄英感慨道:“若是太祖,太宗皇帝能看到如今之盛世,那該會多高興??!”</p>
宋禮附和道:“大明文運昌盛,這都是陛下的功勞啊,推行新政,大興學(xué)府,讓窮苦百姓家的孩子也能讀書了!”</p>
“陛下有所不知,前些日子,臣去貢院的路上,聽到一田間農(nóng)夫看到進京趕考的學(xué)子們?nèi)绱酥?,不由感慨說,小時候家里窮,想讀書讀不起,看到別的孩子能讀書,好生羨慕,如今日子好起來了,能吃飽飯了,卻誤了讀書的年紀(jì),田間地頭,終其一生……若是這永興盛世提前三十年,說不定也在他們其中,爭一爭那皇榜留名,站在那奉天大殿!”</p>
朱雄英繼續(xù)走著,時不時看看考生答題,笑了笑,說道:“聽到你這樣說,朕欣慰,二十多年宵衣旰食,總算沒有白白辛苦,百姓能得個實惠,比什么都好!”</p>
宋禮行禮道:“陛下心念天下,關(guān)心蒼生,實在是天下萬民之福??!”</p>
朱雄英大笑兩聲,心情一時大好,以前他不喜歡聽馬屁,現(xiàn)在年紀(jì)大了,就喜歡聽這些好話,或許是累了二十多年,希望能得到天下臣民的認(rèn)可吧。</p>
“八百多人,怎么也能出幾個大才吧!”</p>
朱雄英悠悠說道:“朕希望能出幾個諸葛亮,魏征那樣的全才,能治國,懂軍事,呵呵……”</p>
說著,又笑了笑,繼續(xù)道:“朕的要求有些高了,那就出一個能治國的吧,能少些私心,多些公心,能以天下安定,百姓安居為己任,將來能把永興一朝的國策延續(xù)下去!”</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