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6章 十年工期,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年工期
次日!</p>
皇帝又把老李召到宮中,商議遷都之事。</p>
奉天殿外的丹犀之上,君臣二人走著,朱雄英悠悠問道:“過年的時候,宋禮上奏朝廷,大運河從應(yīng)天府到通州段基本已經(jīng)被疏通,這也意味著,遷都可以正式進行了,朕想聽聽你有什么想法?”</p>
這幾年,宋禮帶領(lǐng)江淮一帶的軍隊和工匠,輪流開鑿運河,足足動用了二十多萬軍隊。</p>
而自從老李接到遷都的任務(wù)后,一直很上心,專門去找宋禮了解了許多事情。</p>
“回陛下,遷都事大,不能草率,今年只能準(zhǔn)備,卻無法動工了!”</p>
李景隆坦然說道:“大量的工料要從各地源源不斷的運往北平,除了水陸要打通外,還需要征調(diào)大量的勞役……”</p>
“多少人?”</p>
“起碼三十萬!”</p>
李景隆繼續(xù)說道:“除此之外,還需要征調(diào)大量的工匠,除此之外,至少還要出動二十萬軍隊看管!”</p>
三十萬勞役……這還是最少的預(yù)算,一旦動工,恐怕絕不止這些人數(shù)。</p>
加上官員,工匠,軍隊,后勤等等,這算起來都要百萬人了。</p>
這百萬人加在一起,吃喝拉撒都不是小事情啊。</p>
之前考慮的都不錯,可一旦實施起來,朱雄英卻變得猶豫起來。</p>
如果三十萬勞動力被征調(diào)出來遷都,大量的土地?zé)o人耕種,來年一年會是饑荒,要餓死人的。</p>
百姓好不容易過上幾年好日子,朱雄英實在不忍心在折騰他們了。</p>
而李景隆仿佛看穿了皇帝的擔(dān)心和猶豫心思,趁機說道:“陛下愛民如子,不忍看百姓受苦,可遷都乃百年大計,同樣不能耽誤,臣有一個辦法,既能完成遷都,又不損害百姓!”</p>
“說!”</p>
“不動大明百姓,可用外族勞力,漢南動蕩不安,歸根結(jié)底,皆是人口太多,何不征調(diào)十萬越人用于遷都,而且漢南的能工巧匠也多,另外,漢北高麗人征調(diào)五萬,漢東倭人再調(diào)五萬……”</p>
李景隆繼續(xù)說道:“陛下下詔海內(nèi)外宗藩各國,讓他們送來勞役,這個送五百,那個送一千,怎么也湊夠三十萬人了!”</p>
這倒是個好主意,朱雄英當(dāng)即點頭道:“準(zhǔn)了!”</p>
“盡管是外族百姓,還是要善待他們,他們是勞役,不是奴隸,不要苛刻,當(dāng)然,倭人除外,讓他們?nèi)ジ勺羁嘧罾鄣幕?!?lt;/p>
“如果江淮一帶百姓也想自愿干活,要管飯,要給工錢,不許克扣,農(nóng)忙時,人家要走,莫要為難,結(jié)清工錢,放人家回家收莊稼!”</p>
“臣遵命!”</p>
陛下還是一如既往的恨倭寇??!</p>
“好了,閑話不多說!”</p>
朱雄英開門見山的問道:“如果明年開始動工,多久能把新都建好,搬過去???”</p>
李景隆猶豫道:“回陛下,臣估算,新都營造好,大概需要二十年!”</p>
二十年?</p>
這可大大超出了朱雄英的預(yù)料,說道:“太久了,朕等不了二十年!”</p>
“錢糧給足,勞役,軍隊隨你調(diào)動,總之你要什么,朕給你什么,最快多久能把新都營造好?”</p>
李景隆咬著牙,心一橫,說道:“十五年!”</p>
十五年都要趕工期,李景隆都沒有十足的把握。</p>
“十五年,還是太長,十年,能不能完工?”</p>
“??!”</p>
李景隆連忙說道:“陛下,十年絕無可能??!”</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