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9章 閱兵開始,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閱兵開始
永興十八年,八月初一,破曉!</p>
司天監(jiān)奏報,吉日吉時,宜用兵!</p>
玄武湖東雨花臺之上,早在一個月前就建造好了一座高一丈的閱兵臺。</p>
明朝時期的玄武湖比現(xiàn)在看到的至少大三倍還多,連接燕雀湖,秦淮河和長江。</p>
而此次閱兵軍演就在此處!</p>
天朦朧亮,帶著一絲涼氣,此次閱兵軍演,朱雄英沒有穿十二疏的冕服,而是一件皮弁服。</p>
皮弁以皮革為材質(zhì),形如瓜皮帽,有系帶系于頷下,上綴玉珠,朱雄英的這件外附了紅色的袍服,上面繡有龍紋,腰間束帶,足蹬皮靴,配永興劍。</p>
皮弁服是皇帝的軍裝,用于親政,大閱等軍事活動。</p>
朱雄英大步走到閱兵臺之上,太子和越王緊隨其后,身后是穿著蟒袍的徐王,小燕王,蜀王,在其后是五軍都督府的將官,在京勛貴,以及六部,都察院等朝中重臣,兩側(cè)則是各國以及海外的使臣。</p>
曹震,耿炳文,大明僅剩的兩位開國老將拄著拐杖,也在其中。</p>
這場閱兵就是為了宣揚國威,震懾海內(nèi)外諸國。</p>
眺望遠處,一片銀白尚未褪盡,卻已被一股殺氣所籠罩,天際剛泛起魚肚白,晨霧還未完全散去,周圍的山體在朦朧中若隱若現(xiàn)。</p>
臺上,大明軍旗迎風飄揚,臺下,各方陣早已列陣整齊,足足有十幾支不同的軍隊,全是統(tǒng)一的明軍制式鴛鴦戰(zhàn)襖,鮮艷的紅色戰(zhàn)衣,猶如燃燒的火海,配上各種兵器散發(fā)的寒光,各個都是火海中淬煉出來的大明好兒郎。</p>
朱雄英現(xiàn)在主位之上,眼神中充滿著孤傲和自豪,盡顯天朝上國,大明永興大皇帝的威武霸氣。</p>
“傳旨!”</p>
老樸走到臺前,手捧圣旨,高聲吶喊道:奉天承運大皇帝,詔曰:朕承天命,撫御華夏,今宇內(nèi)漸寧,然四海未靖,諸邦猶懷觀望……”</p>
“朕觀古之圣王,皆以武備輔文德,保境安民,揚國威于萬邦……”</p>
“今有遠邦來朝,為彰我大明之盛德,顯雄師之武威,使知我朝文治武功之盛,決意于永興十八年八月初一,于玄武湖,舉行大閱之典!”</p>
“諸邦使節(jié)觀閱諸事,使其目睹我大明軍威,領略華夏風采,歸告其主,共沐太平之華,永結(jié)和睦之好!”</p>
“布告天下,咸使聞知,欽此!”</p>
臺下各方陣士兵手舉武器,齊聲吶喊道:“萬歲,萬歲!”</p>
明軍軍威,震耳欲聾,仿佛能震破蒼穹。</p>
李景隆身穿盔甲,腰間配劍,騎著一匹雄壯的棕馬,來到臺下,翻身下馬,又快步走到臺上,抱拳道:“啟稟陛下,閱兵軍演列隊完畢,請陛下檢閱,閱兵指揮使李景??!”</p>
不得不說,曹國公今日這打扮,真有一代名將的風范,從賣相上看,甚至比他父親李文忠還要威風幾分,不過少了一些殺氣。</p>
朱雄英微微點頭,隨后將一枚紅色的令旗交到他的手上,說道:“開始!”</p>
“是!”</p>
李景隆接過令旗,隨即吼道:“錫蘭山王,企圖劫掠大明寶船,目無天朝,殺害大明船員,大逆不道,血債累累,判其斬首祭旗!”</p>
兩名錦衣衛(wèi)將亞烈苦奈兒押到明軍大纛之下,隨著常茂一聲令下,錦衣衛(wèi)手起刀落,這位猖狂的錫蘭山王人頭落地,為大明軍演祭旗。</p>
常茂將亞烈苦奈兒的人頭挑在鐵槊之上,騎在馬上,高舉人頭,在各國使臣面前走過。</p>
“殺!”</p>
明軍再次齊聲吶喊!</p>
此乃源自天朝上邦,源自炎黃后裔之威武,歷經(jīng)盛唐之后,我華夏再次立于世界之巔。</p>
同樣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