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0章 杯酒釋兵權(quán)(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肅藩的俸祿不是再加一千石,而是加到一千石,原本的俸祿只有五百石。</p>
諸藩之中,肅藩是最窮的,一年只有五百石的俸祿,堂堂親王在待遇方面和伯爵差不多了,當(dāng)真是窮到尿血。</p>
這事可不是朱雄英干的,故意欺負他這位叔叔,而是老爺子考慮到了肅王藩地遠在西北,其地方疲敝,產(chǎn)出不多,如果按照內(nèi)地諸王同樣待遇,要不就得搜刮地方,要不就得從東南給肅王長途跋涉運送祿米過去。</p>
老爺子體恤民力,不愿意看到這樣,所以,只有委屈一下兒子了。</p>
朱雄英當(dāng)了皇帝后的幾年,對這位叔叔也有些同情,特別是在西域大戰(zhàn)后,送了許多戰(zhàn)馬給他,還特別吩咐李景隆偷偷給肅王一些茶葉,讓他拿去賣。</p>
肅王其實私下也干過一些“生意”用來貼補家用,朱雄英也知道,沒和這位叔叔計較,也是情不得已,如果肅藩拿朝廷那五百石俸祿過日子,恐怕全家人早就去要飯了!</p>
這些事,只要不太過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算了,只要不盤剝百姓,都好說!</p>
“十六叔!”</p>
沒等朱雄英說下去,慶王主動說道:“陛下,臣愿主動上交全部護衛(wèi)兵權(quán),遷于內(nèi)地!”</p>
要說藩王之中誰最識時務(wù),蜀王算一個,慶王也算一個,都是長袖善舞之人。</p>
“朕知道十六叔這些年過的不好,寧夏之地,地勢低下潮濕,土地鹽堿化嚴重,水源苦咸……”</p>
朱雄英趁機安慰道:“可再不好,那也是我們大明的土地,無數(shù)將士拿土地換來的疆土,如果咱們自家人都不愿意去,那還能指望誰去啊……”</p>
“十六叔,你說呢?”</p>
慶王拱手道:“陛下說的是,臣一時糊涂了!”</p>
“害,都是一家人,護衛(wèi)兵權(quán)十六叔繼續(xù)拿著,那可是慶藩辛辛苦苦攢下的家底,朕怎么可能會要呢!”</p>
“慶藩再加五百石俸祿,另外……”</p>
朱雄英在慶王耳邊小聲了幾句,慶王聽后大吃一驚,連忙跪拜道:“臣謝陛下!”</p>
皇帝的意思很明顯了,你繼續(xù)在寧夏住著吧,我給你提高待遇,表面上的提高是增加俸祿,背后的提高那就沒人知道了,不過看慶王那高興的樣子,估計是個大頭。</p>
肅藩和慶藩,俸祿最少,去的封地也最差,王妃也不是勛貴之女,就連王府三護衛(wèi)都是自己一點點攢起來的。</p>
還有,這二人不僅是兄弟,還是連襟!</p>
爹不疼,娘沒有地位,和侄子又不親,全都要靠自己,人家好不容易攢點家底要是直接給要走了,那實在有些不仁義了,所以朱雄英沒有為難這兩位叔叔。</p>
“十五叔!”</p>
剛要站起來的遼王站了起來,卻被朱雄英按住了,說道:“遼東重地,朕就托付于十五叔了!”</p>
遼東雖然收復(fù)三十多年了,卻依舊是苦寒之地,百姓稀少,大量土地沒有得到開發(fā),所以依舊需要遼王鎮(zhèn)守。</p>
“謝陛下!”</p>
金杯共飲,叔侄情深,不必多言!</p>
沒等朱雄英走過去,寧王主動站起來,說道:“臣愿為陛下鎮(zhèn)守大寧,肅清沙漠,永保北境!”</p>
朱雄英淡然一笑,說道:“北境有燕藩,大寧的位置有些不是多重要了,漠北風(fēng)沙大,氣候寒冷,十七叔這些年也受不了不少苦,所以朕想給寧藩換一個暖和點的地方!”</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