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5章 誰去誰留,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誰去誰留
“四叔,朕記得曾經(jīng)給你說過吧!”</p>
朱雄英望著夜色,說道:“外面土地很廣袤,有很多大明沒有的東西,你們可以自己去拿!”</p>
這些話,朱雄英曾經(jīng)確實給朱棣說過,不過,那個時候的燕王還有點小心思,也沒當回事,如今再聽,朱棣心中卻又是另一番想法了。</p>
“陛下,將來所有藩王都會移出去嗎?”</p>
朱棣趁機問道:“陛下的兒子將來會去何處就藩?”</p>
這話可算問到點子上了,言外之意,就是你的兒子也會去外面就藩。</p>
“不會!”</p>
朱雄英回答的很肯定,說道:“會留下幾個藩鎮(zhèn)在大明!”</p>
朱棣笑了笑,沒有說話,那不用說了,自己的燕藩必然會移出去,給他的兒子騰地方。</p>
“這其中沒有朕的兒子,除了太子,朕的兒子將來都會出去就藩,以后大明內地不封藩王!”</p>
這就讓朱棣有些意外了,自己的兒子都不在大明立藩,那他們這些藩王也挑不出什么理了。</p>
“四叔是不是想問,燕藩會不會留在北平?”</p>
朱棣尷尬的笑道:“這就看陛下的意思了!”</p>
“告訴四叔也無妨!”</p>
朱雄英嚴肅說道:“將來會有六位藩王留在大明境內,秦,晉,燕,楚,遼,蜀,不過,四叔的燕藩和三叔的晉藩恐怕要搬個地方住了!”</p>
秦,楚,遼,蜀,這四藩不動,晉燕兩藩要移走了,不過聽大侄子的意思,還不是要移出大明境內。</p>
如今大明的宗藩有十幾個,皇帝沒什么要保留秦,楚,遼,蜀四藩,要說論遠近親疏,最該留下的是晉藩啊!</p>
畢竟老秦王朱樉已經(jīng)死了,晉王是他最親近的叔叔了。</p>
“四叔是不是還想問,將來燕藩會移到哪里?”</p>
朱棣的好奇心確實被勾了上來,立馬說道:“請陛下明示!”</p>
朱雄英大笑道:“朕不告訴你,哈哈……”</p>
朱棣:“……”</p>
“你們幾藩雖說不會移出去,但也只能有一人留下戍邊,其余子孫還是要出去,沒別的原因,朝廷養(yǎng)不起!”</p>
朱雄英似笑非笑的說道:“這些話,朕也不怕你傳出去,就算皇爺爺在這,我也會照說!”</p>
朱棣笑了笑,叔侄二人喝了杯酒,朱雄英變得嚴肅起來,說道:“以前的事說過去了,那就過去了,四叔不要多想,朕說的都是心里話……”</p>
“高煦的事也請四叔放心,朕會補償他的,將來不管怎樣,朕都會給他一個世襲的親王,朕給不了,就讓太子給,總之,朕不會負他!”</p>
“這些話,四叔信也好,不信也罷!”</p>
朱棣再次舉起酒杯,說道:“臣信陛下!”</p>
你不信又能咋樣,就是把朱高煦在宗人府關一輩子,你也說不出什么話。</p>
前有刀劈圣人牌位,后有無故攻打占城,還能活著就算不錯了。</p>
攻打占城確實是朱雄英在背后受益的,但是說好的是打完占城,立馬回京問罪,再去宗人府住一陣子,以后等到再有戰(zhàn)爭,或者太子大婚之類的事再給放出來,為了防止變故,還讓沐家看著他。</p>
但不知道是誰給朱高煦出的主意,還是他自己腦子一熱,竟然跟著楚王的艦隊跑了。</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