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2章 讓利于民,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讓利于民
上完課后,方孝儒一個人坐在大本堂生個悶氣,他倒不是擔心皇帝會找他麻煩,而是被一個小孩莫名其妙的頂了一頓。</p>
“老師!”</p>
朱文坷恭敬行禮!</p>
“二皇子殿下!”</p>
方孝儒剛要回禮,卻被朱文坷扶了起來,說道:“老師年紀大了,不用多禮,父皇對待老臣工向來都是格外照顧,如內(nèi)閣的董先生,都察院的凌大人,戶部的郁部堂……御前問奏都是坐著說話,茶水也是不缺!”</p>
方孝儒坐了下來,感慨道:“二皇子真有陛下之風啊!”</p>
朱文坷趁機說道:“老師,今日耿叡多有冒犯,還請老師莫要和他計較,他是耿家的孩子,長興侯的孫子,他母親是我姑姑,我父皇平常對他多有溺愛,才造成他現(xiàn)在這個樣子,哎……”</p>
方孝儒連連擺手,感慨道:“二皇子多慮了,老夫豈會和一個孩子計較,就是為這孩子感到可惜!”</p>
朱文坷琢磨道:“耿叡平常雖說是有些傲氣,但也不至于會頂撞先生,之前在大本堂的時候還老老實實的,今個這是怎么了,吃錯藥了不成!”</p>
方孝儒悠悠說道:“這孩子不是讀書的料子,倒是像他祖父,父親一樣,能當個武將!”</p>
皇帝的兒子和皇帝的外甥,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lt;/p>
方孝儒為耿叡感到惋惜也是真的,他要不是皇帝的外甥,怎么能輪到他一個外姓的孩子來大本堂讀書,可惜他卻不好好珍惜。</p>
朱文坷坐了坐來,問道:“學生適才聽老師和楊先生談起了下西洋之事,學生請教,這件事對于朝廷來說,到底是對還是錯?”</p>
方孝儒斟酌片刻后,說道:“有利也有弊!”</p>
“請老師賜教!”</p>
“不敢!”</p>
方孝儒客氣一句后,繼續(xù)說道:“開海之策,等同于打開國門,必然會吸引狼子野心之輩窺伺我大明江山,二皇子可知道洪武朝為何要海禁?”</p>
朱文坷回答道:“知曉一二,是防備東南的倭寇騷擾,可如今倭寇早已被父皇掃清?。 ?lt;/p>
方孝儒淡淡一笑,說道:“二皇子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倭寇并不是海禁的主要原因……”</p>
“我們中原王朝自古都以農(nóng)耕為生,歷朝歷代也都是重農(nóng)抑商,為的就是江山社稷的穩(wěn)定!”</p>
“開海經(jīng)商,固然有著極大的利潤,也有些極大的誘惑,這必然會造成百姓放棄土地耕種,從而前往海外進行貿(mào)易……”</p>
“如果大家都不種地,土地就會荒廢,國家的糧食就會造成短缺,糧價上漲,錢只能用,卻無法讓人吃飽,如今下去,天下必亂!”</p>
朱文坷似懂非懂的點點頭,說道:“明白了!”</p>
方孝儒繼續(xù)說道:“朝廷派船派人前往海外各國經(jīng)商貿(mào)易,這不符禮法綱常,二皇子,你也讀過不少史書,你見過歷朝歷代有哪位圣君派臣子去外面做生意的嗎?”</p>
朱文坷搖頭道:“還真沒有,別說圣君,就是昏君也……”</p>
“哎!”</p>
方孝儒緩緩站了起來,一副憂國憂民的神情。</p>
“即使開海開展貿(mào)易,也要讓利于民,讓民間船隊前往海外經(jīng)商,海上兇險萬分,九死一生,稍有不慎就會葬身海底,也是不易,朝廷應(yīng)當減少其海商稅收……百姓富才是真正的富有!”</p>
海商稅已經(jīng)被定到了十稅一,比農(nóng)稅足足高出四倍,這是出海前根據(jù)貨物而定下的,至于拉出去能賣多少錢,那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p>
路上遇到風浪沉船,被海盜打劫等等意外情況,這都需要自己承擔。</p>
即使風險大,海稅高,出海的商人依舊能賺的不少,現(xiàn)在可是開海的紅利期。</p>
除了鹽鐵,糧食,軍械等嚴禁不能買賣,其余都可以出海,至于絲綢,茶葉,瓷器之物,一般的商人幾乎搞不到這些東西。</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