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9章 李增枝,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增枝
安南情況一切屬實(shí)?</p>
這有些出乎朱雄英的意料了,安南使臣在朝貢的那套說辭,恐怕沒有幾個人會信。</p>
傳承二百年的安南王室陳氏一族就突然絕后了,連個姓陳的旁支都找不出來,最后傳到外甥,姓胡的手上,而且安南的臣子和百姓都支持。</p>
扯尼瑪?shù)兀?lt;/p>
朱雄英眉頭一皺,問道:“你確定安南的一切都屬實(shí)?”</p>
王鈍拱手道:“陛下,臣不敢隱瞞!”</p>
朱雄英倒是沒在質(zhì)問什么,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擬定詔書,正式冊封胡氏為安南國王,這事你們禮部去辦吧!”</p>
“臣遵命!”</p>
王鈍走后,朱雄英立馬吩咐道:“來人,傳朕的口諭,前往漢北,讓何福八百里加急,前往京城面圣,朕有大事安排!”</p>
“另外,再傳口諭給戶部,準(zhǔn)備一萬人一年的軍費(fèi)和糧草,武器,盔甲等,立刻運(yùn)到廣西,告訴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從西南各都司,包括沐家的軍隊,珉王,靖江王的護(hù)衛(wèi),各都指揮使司,衛(wèi)所,乃至所縻衛(wèi),土司私軍,各挑出三十到五十名身材矯健,善于奔跑,攀爬的士兵,前往桂林集合!”</p>
……</p>
江南,松江!</p>
正值入秋時節(jié),海風(fēng)吹拂,帶著嘶嘶的涼氣讓人心脾氣爽。</p>
自朝廷正式開海后,四大港口頓時熱鬧起來,每天下海經(jīng)商的船隊高達(dá)十幾個,這是船隊,不是船,至于下海捕魚的漁民,那是數(shù)不勝數(shù),海禁三四十年了,海貨都快泛濫了,不用遠(yuǎn)入深海,岸邊附近海域就能滿載而歸。</p>
松江不僅有港口,市舶司,海稅司使衙門也在此處。</p>
也就是說,想下海經(jīng)商,就必須來松江,到海稅司衙門來辦理憑證,有個這個衙門發(fā)的憑證才能合法的下海,不然就是走私。</p>
而且李景隆還有一個靖海將軍的頭銜,可以調(diào)用一部分海上水師。</p>
市舶司有衙役和文吏,港口也有三千名士兵駐守,這些都在曹國公手中握著,別看皇親,勛貴,文官,武將都想吃一口開海的蛋糕,但只要李景隆不說話,他們一個木板都別想碰到海水。</p>
一旦發(fā)現(xiàn)誰敢私自下海經(jīng)商,立馬出動水師去抓人,背靠皇帝,誰的面子也不給。</p>
來到松江后,李景隆立馬派人在港口十里外修了一座箭樓,說是箭樓,其實(shí)和一座小塔似的,雖然比不上宮里的那座望江樓,但坐在上面喝酒吃飯,吹著海風(fēng)睡覺還是不錯的。</p>
平時沒事的時候,曹國公就喜歡躲在這上面,沒辦法啊,找他辦事的人實(shí)在太多了,有些人不想見,也不想辦,卻又不得不見,不得不辦。</p>
不過,能不見的人盡量不見,能不辦的事就盡量不辦。</p>
“大哥!”</p>
一位身穿錦衣,和李景隆有幾分像的中年快速爬到箭樓之上,喘著粗氣,扶著欄桿說道:“我說大哥,你還睡著呢,衙門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著你呢!”</p>
這個人叫李增枝,是李景隆的親弟弟,五軍都督府的僉事,不過兄弟倆早就分家了,也不經(jīng)常見到,李增枝也不住京城,早在荊州安家,名下良田,佃戶數(shù)以萬計。</p>
當(dāng)然,和李景隆這個李家嫡長子沒法比,李增枝分走的家產(chǎn)不過是李家財產(chǎn)的九牛一毛罷了。</p>
李景隆來松江之前,已經(jīng)預(yù)料到了會發(fā)生的事,特意向皇帝奏表,把自己的弟弟調(diào)來幫自己。</p>
皇帝可不管這些,只要把開海的事辦好,要什么給什么。</p>
“不見!”</p>
李景隆半躺在椅子上,不耐煩的說道:“該給辦的你就給辦,不該辦的就轟走!”</p>
李增枝愁苦道:“大哥,這次來的幾個人不一樣,我有點(diǎn)拿不準(zhǔn),你還是自己親自過去看看吧!”</p>
李景隆坐了起來,問道:“誰?。俊?lt;/p>
“還能有誰,就城里那幾個!”</p>
李增枝冷笑一聲:“他們不買我的賬,非要和你有大事要談!”</p>
李景隆沒有說話,立馬換成官服,走下箭樓,來到商稅司衙門口。</p>
本章未完,點(diǎn)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jìn)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