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0章 老李又升官了,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李又升官了
永興六年,二月,武英殿!</p>
朱雄英拿著一本紅封的奏本仔細看了起來。</p>
李景隆站在旁邊,眼神飄忽,頗為緊張的樣子。</p>
皇帝手中的奏本是他擬定的開海事宜,里面詳細的寫著各種規(guī)定和制度,包括港口和市舶司的稅收和管理。</p>
開海,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下海經(jīng)商,打漁,也不是所有船都可以入水。</p>
所有要下海經(jīng)商的商人必須向市舶司申請,得到衙門的同意,會發(fā)一個憑證,得到這個憑證才能下海經(jīng)商。</p>
凡是下海的船,人,貨物全都要檢查并登記,按照船的大小,貨物的重量,人的多少來繳納稅錢,也就是海商稅。</p>
當(dāng)然,有的東西可以賣,比如瓷器,絲綢,各種工藝品等等,有的東西不能賣,如糧食,武器,鹽鐵,茶葉等,一旦發(fā)現(xiàn)立馬緝拿問罪,家產(chǎn)充公,滿門抄斬。</p>
不過,這些東西可以從外面運回大明,但必須賣給朝廷,由市舶司進行收購,朝廷派御史監(jiān)管,賬目核對后送到朝廷,皇帝親自批紅,下發(fā)戶部對接。</p>
所有商船回國時,必須從四個港口停船,私自從別處上岸,企圖逃避海商稅者,問罪。</p>
至于沿海百姓,只要是漁戶,都可以下海捕魚,無需繳納海商稅,但也只能捕魚,如果私自經(jīng)商,也會被問罪。</p>
關(guān)于開海之事,李景隆寫的很詳細,也很周全,可謂面面俱到。</p>
“開海的事,你辦的不錯,坐下說話吧!”</p>
朱雄英放下奏本,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面的浮沫,抿了一小口熱茶。</p>
“謝陛下!”</p>
朱雄英放下茶杯,問道:“開海之事,現(xiàn)在還有什么沒做的,或者說還不能解決的事情嗎?”</p>
“有!”</p>
李景隆很坦然的說道:“陛下,市舶司官員的人選還沒有定下,臣不敢擅自做主推薦!”</p>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那你把詹徽叫來,這事讓他去辦吧!”</p>
“陛下,這……”</p>
李景隆頓時被噎住了,開海的事情都是自己在辦,憑什么讓詹徽吃現(xiàn)成的。</p>
詹徽那個老東西,一把老骨頭,都快死的人了,他干的明白嗎!</p>
開??墒且粋€巨大的商機,其中的財富利潤不可估量,同時,掌管市舶司的官員也成了一個肥差,能在背后操作的地方實在太多了。</p>
船長多少,吃水多少,這樣的事情都是市舶司提舉一句話的事,如果茶馬互市是一塊肥肉,那市舶司就是一碗肥瘦相間的紅燒肉,那誰不想吃一口。</p>
市舶司提舉,掌管港口和海商稅,注定會成為每一個官員都想去的地方,同時,也會有無數(shù)官員會在這個官位上掉腦袋。</p>
朱雄英忍不住感慨起來,如果韓宜可還在就好了,讓他掌管市舶司是最合適的。</p>
不過,大明還是有很多品行忠貞的清官!</p>
“你覺得市舶司該交給文官還是武將來管理?”</p>
朱雄英冷不防的問道。</p>
“此事重大,臣不敢妄言!”</p>
你是皇帝,你說的算,我不參與,李景隆多精明的人了,怎么會上這種當(dāng)。</p>
朱雄英笑罵道:“你真是老狐貍!”</p>
其實這個問題,朱雄英心中也有了定論。</p>
市舶司必須交給文官掌管和管理!</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