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章 愚昧,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愚昧
看著天真無邪的淮王,道衍竟一時語塞,實在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p>
甚至心中生出一絲悔意,豎子不足為謀,這位淮王比燕王實在……實在……哎……</p>
就這樣的愚蠢之人,像個沒長大的孩子,能成什么大事,他又能拿什么去斗他的大哥,說不定那條好腿又要被永興打斷。</p>
不……應(yīng)該是人頭給他擰下來!</p>
可事已至此,說再說都沒用了,只能盡心輔佐,一條道走到黑,奮力一搏,才有一線生機。</p>
“千歲,這和銀子的真假沒有關(guān)系,而是這銀子上的官印!”</p>
道衍耐心的解釋道:“這批銀子是前兩年從江南征來的新政稅銀!”</p>
朱允炆皺著眉頭,扶著椅子把手坐了下去,長時間站立,他的那條腿就疼的受不了。</p>
“大師,本王還是不明白!”</p>
“即便是江南的稅銀,總要花出去,江南皇商常年和朝廷打交道,而這些稅銀從戶部流出,流到這淮南,又有什么問題?”</p>
道衍聽聽,死死捏著手中的佛珠,無奈的說道:“千歲有所不知,江南的新稅尚在國庫之中,并沒有流入民間,聽說是皇帝準(zhǔn)備封賞,撫恤出征高麗將士的……”</p>
“這些錢又是從何而來?”</p>
“當(dāng)初從江南運送稅銀回京之時,在獨松關(guān)丟了八萬兩銀子,至今沒有找到,此事整個江南早已傳開……”</p>
“如今,從江南運了八萬兩銀子到淮南,上面還印著江南稅銀的官印,千歲難道不覺得巧合嗎?”</p>
朱允炆頓時臉色一變,終于反應(yīng)過來,結(jié)結(jié)巴巴的說道:“大師,你是說……這……這些銀子是……是丟失的那批江南稅銀?”</p>
道衍嘆了口氣,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跟朱允炆談下去了。</p>
“大師,此事好辦!”</p>
白蓮教首領(lǐng)田九成站出來說道:“將這些印有官府字樣的銀子全部融了,重新鑄造,任誰也想不到這些銀子的出處!”</p>
“好主意!”</p>
朱允炆眉頭一展,帶著一絲欣喜的笑容說道:“融了重鑄,神不知鬼不覺,還是八萬兩銀子!”</p>
這倆一唱一和的,把道衍直接氣笑了。</p>
“八萬兩銀子,融多久能全部融完,你們想過沒有,而且,這壓根就不是銀子的事!”</p>
道衍惱怒且無奈的說道:“這是有人在背后故意算計咱們,當(dāng)初江南稅銀丟失,就是有人故意編排的一出戲,目地就是為了栽贓嫁禍于千歲!”</p>
“朝廷很快就會來查這批銀子,一旦被查到,淮王劫掠稅銀的罪名就被坐實,這種罪名,足夠千歲死八回了!”</p>
聽到此話,朱允炆頓時驚慌起來,雖然他有謀反之心,但現(xiàn)在并沒有開始行動,一旦朝廷現(xiàn)在派人查到,那只有問罪處死的份,謀反計劃直接胎死腹中。</p>
“大師,你說有人栽贓本王,到底是誰??!”</p>
道衍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看向朱允炆,反問道:“千歲,現(xiàn)在再去想這些,還有什么意義?”</p>
朱允炆猛然醒悟,拍著桌子說道:“是詹徽,一定是詹徽這個小人,他和徐王是一伙的,一定是他們合起伙來栽贓誣陷本王!”</p>
就算知道了,又能做什么,現(xiàn)在說這些,屁用都沒有!</p>
看著不成器的淮王,一向沉穩(wěn)冷靜的道衍有些惱了,說道:“有人一直在背后盯著千歲,就等著你謀反,然后光明正大的處死你!”</p>
“這些稅銀出現(xiàn)在淮南,朝廷現(xiàn)在或許已經(jīng)知道,正在派人前來調(diào)查你,你的死期到了,現(xiàn)在竟然還渾然不知!”</p>
“?。 ?lt;/p>
朱允炆驚呼一聲,臉色瞬間蒼白下來,別看他嘴上說的好聽,什么事成之后,親手?jǐn)叵掠琅d的人頭,其實他在大哥朱雄英面前,連抬頭說話的勇氣都沒有。</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jìn)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