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章 李辰再立功,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辰再立功
拿下安州后,藍玉率領大軍繼續(xù)前進,攻打下一個城池平壤。</p>
明軍浩浩蕩蕩前行,藍玉騎著戰(zhàn)馬走在大軍前列,一路之上都在不斷觀察地形以及各種情況。</p>
“涼國公,看到?jīng)]有,這一路走來都沒看到幾個人!”</p>
王弼騎馬上前,鄭重說道:“我派探馬查看了附近五十里,所有村莊空無一人,房舍盡數(shù)被毀,就連附近的樹木也被燒了大半!”</p>
藍玉凝視著前方,冷笑一聲,說道:“堅壁清野,固守平壤,這倒是步好棋,看來高麗也不全是酒囊飯袋之輩!”</p>
明軍攻打安州之時,高麗也沒閑著,早已派兵前來支援,不過,支援并不是安州,而是平壤,外圍五十里百姓全部被驅趕進了城內,讓明軍無糧可用,無壯丁可征,焚毀樹木,明軍就無法修復,打造攻城器械。</p>
由于遼東沒有糧食,整個大軍的軍糧都要從南方運到北方,再由北方運到遼東,轉而進高麗,最終才能送到征東大軍,極為耗費時間和大量人力財力,軍械也是一樣。</p>
高麗的目的很明顯,要在平壤和明軍打持久戰(zhàn),將明軍拖垮,等到堅持不住,自會退兵,就像當年高句麗拖垮隋朝一樣,這一招不可謂不高明。</p>
從國力來說,高麗是絕對耗不過大明的,但大明不可能傾全國之力給他們一個小小的高麗耗下去。</p>
明軍在平壤西三十里處的丘陵之處安營扎寨。</p>
想當年,徐達,常遇春第一次率軍北伐,一路高歌猛進,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僅用了八個月,就從應天府打到了元大都,成功收復了北方失地。</p>
如今東征高麗,要不是為了練兵,培養(yǎng)這些小將,藍玉以自己的能力和十萬兵馬,半年之內就能打穿整個高麗。</p>
藍玉雖然表面不著急,總是說戰(zhàn)事還早呢,但心里比誰都急,安營之后,立馬召集眾將,商議如何攻打平壤。</p>
藍玉沖著站在下面的副將,參將問道:“對面平壤城什么情況?”</p>
“何人鎮(zhèn)守?”</p>
“兵力如何?”</p>
“如何布防?”</p>
站在下面的副將,參將頓時沉默下來,無一人回答。</p>
眼看要冷場,耿直的楊文站出來說道:“回大將軍,我軍拿下安州不久,如今出道平壤城外,還未來得及探查城內情況!”</p>
“你們都是干什么吃的?”</p>
藍玉勃然大怒,沖著眾人吼道:“這點小事都要老子去操心,要你們有什么用!”</p>
面對藍玉的威壓,沒有人敢反駁什么,即使是淮西勛貴中的老將也是如此。</p>
眼看眾人被罵,李辰昂首挺胸的站了出來,抱拳道:“大將軍,平壤城情況不用探查,末將已經(jīng)知曉!”</p>
說著,立馬大步走了出來,指著中間的軍事沙盤說道:“平壤城夾在大同江和普通江之間,有內外兩城,呈三角之勢,另外還有四城七門,分別為,北城密臺門,七星門,西城普通門,南城蘆門,含毬門,東城長慶門,大同門,,,”</p>
“這七門中,東城的大同門和長慶門面對大同江,無法布置攻城,所以我軍要想攻破平壤城,需要對其余五大門下手!”</p>
“除此之外,北城外有一座牡丹臺,是平壤城邊的第一高地,上面有一座外圍小城,駐有兵馬,和城內互相呼應,呈犄角之勢!”</p>
“平壤城駐守兵馬大概在兩萬人左右,配有騎兵以及大量的弓弩,火器,火炮,是一座十足的堅城,易守難攻,守將叫李叔藩,,,”</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