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安撫,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義州城池上,一道道銀光閃過,一排高麗殘兵結束了痛苦,倒在他們曾經(jīng)沒有堅守多久的城池之上。</p>
“別忙活了,李濟這個縮頭烏龜是不會出來的!”</p>
吳高一身盔甲,站在城池上,凝視著整個義州城。</p>
“殘兵都快殺完了,他都不出來,由此可見,此賊心狠!”</p>
吳杰也走了過來,沉聲道:“大將軍派人傳令,命咱們迅速清除城內的高麗殘兵,斬殺李濟!”</p>
其實,義州城破,大軍完全可以越過此處,攻打定州,但幾千兵馬藏著始終都是一個大隱患,必須現(xiàn)在就要解決了。</p>
楊文捏著拳頭,錘在城墻之上,說道:“搜……明天一早就開始搜,把兵馬撒出去,一定要把李濟狗賊搜出來!”</p>
事到如今,也沒別的辦法了!</p>
吳杰卻愁苦道:“我擔心士兵會趁火打劫,借著搜捕的機會敲詐勒索,殺人劫財,奸污婦女,這是陛下親自下的圣旨,大軍之中還有監(jiān)軍,搞不好咱們也要被連累!”</p>
“三千營都是什么人,你比我們都清楚!”</p>
“這……這……哎……”</p>
俗話說,慈不掌兵,還是皇太孫的時候,朱雄英就得了一個小洪武的名號,那就是個一點就著的火藥桶,當年的平倭之戰(zhàn),殺起倭寇,那叫一個心狠手辣,讓人膽寒。</p>
可自從當上皇帝,當年狠厲的皇太孫就好像變了一個人,變得越來越仁慈,幾乎不怎么發(fā)火。</p>
這打仗本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但皇帝非要給十萬大軍帶上一個緊箍咒,搞得這些參將都很無奈。</p>
楊文急切的說道:“戰(zhàn)事當緊,也管不了這么多了,誤了戰(zhàn)事,罪過更大,誰觸犯了軍紀被監(jiān)軍發(fā)現(xiàn),誰他娘的倒霉!”</p>
“不可!”</p>
吳高勸道:“不如把鳳陽留守司的兵馬調過來搜捕吧,風險會小一些!”</p>
“可!”</p>
吳杰表示贊同。</p>
楊文也沒什么意見,說道:“那就按照你們說的辦吧,我去調兵!”</p>
當夜,三千營和鳳陽留守司換兵,次日一早,一萬兵馬被楊文派出去搜捕李濟和他麾下的殘兵。</p>
安州城破,城內的高麗官員帶著當?shù)氐氖兰沂考澚ⅠR前來向明軍投降。</p>
這些事不歸軍隊管,隨大軍前來的還有不少文官,景清沒有為難高麗的官員,而是安撫,并言明,天朝圣君早有圣旨,此次出兵高麗是為了討伐李氏叛逆,只要投降,對當?shù)毓賳T和百姓秋毫無犯,并讓他們繼續(xù)擔任當?shù)毓賳T,安撫百姓,管理地方。</p>
高麗官員和世家士紳自然是千恩萬謝,他們就怕明軍會縱兵搶掠,甚至屠城,畢竟誰不知道藍玉的惡名。</p>
感念永興圣君的仁愛和寬厚之心,當?shù)毓賳T和世家士紳向景清透露了一些高麗殘兵的藏身之地。</p>
景清按照他們說的,立馬告訴了楊文,吳杰帶兵,剿滅三五百人,大部分都投降了。</p>
經(jīng)過審問俘虜,當時高麗的人馬都被三千營沖散了,李濟身邊只有千人,至于在哪,誰也不知道。</p>
雖然沒找到李濟殘兵的藏身之處,但也為搜捕減輕了許多壓力。</p>
李濟率領的那千余殘兵已經(jīng)成不了什么氣候了。</p>
次日,藍玉率領大軍過義州,準備攻打下一個城池,定州。</p>
因為按照約定,朝廷的第二路大軍應該快動了。</p>
按照皇帝的戰(zhàn)略,此次出征高麗,是三路大軍合圍開京。</p>
二路大軍,藍玉是知道的,至于第三路大軍,從何處出兵,調的何處兵馬,誰來掛帥,這些只有皇帝自己知道。</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