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9章 擅投機的楊榮,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擅投機的楊榮
奉天偏殿!</p>
朱雄英聽完宋忠所說的一切,有些吃驚,頓時眉頭緊鎖起來。</p>
“押題,呵呵,這個桐廬書院有點意思??!”</p>
可這事真就押對題這么簡單嗎?</p>
“回去調查清楚,把桐廬書院今年參加大考的士子全部拘禁起來,轉交給刑部,其他人全部放了吧,著戶部每人補償二十錢!”</p>
斟酌過后的朱雄英說道:“另外,所有北方考生暫時不要讓他們回家,科舉舞弊之事,朝廷會給他們一個滿意的交代!”</p>
“遵命!”</p>
宋忠猶豫片刻,說道:“陛下,臣在審問劉士鄂等人用了一名國子監(jiān)的太學生,叫楊榮,他說……他說和太子爺是故交……”</p>
“誰?”</p>
聽到這個名字,朱雄英突然一愣,難不成是那位三楊之一的楊榮。</p>
“也是南方人,好像是福建建寧人士!”</p>
那就沒錯了,這個楊榮就是后世的三楊之一。</p>
“等會……你剛才說他和太子是故交,是朕的父親先太子?”</p>
宋忠拱手道:“臣也是這么問的,他說不是,是和當今小太子是故交!”</p>
“放他的蘿卜南瓜屁!”</p>
朱雄英順嘴罵道:“太子才多大,都沒去過國子監(jiān),怎么能認識他,還故交……扯淡!”</p>
這個楊榮是三楊之中最會政治投機的,建文朝時,他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翰林院編修,靖難之役后,朱棣迫不及待的去登基,卻被楊榮半路攔著,說了一句:殿下先拜謁太祖陵呢,還是先即位?</p>
就憑這句話,楊榮從此平步青云。</p>
有意思的是,后來朱棣暴斃漠北榆木川后,為了防止死訊泄露,楊榮把朱棣的尸體放在裝茶葉的桶里,又放進臭咸魚,一路送回京城。</p>
那個黃淮也一樣,靖難之役后,立馬轉身投靠朱棣,成為后來的內閣成員。</p>
宋忠聽后,附和道:“臣就怕太子殿下被人蒙騙,故此多嘴一問,既然是假的,臣回頭讓他長個記性!”</p>
“算了,先別動他,這件事朕會派人去查,你去辦你的事吧!”</p>
“遵命,臣告退!”</p>
宋忠走后,朱雄英將奏本重重的排在御案上,臉色也逐漸陰冷下來。</p>
這個結果是他沒想到的,桐廬書院竟然會押題,而且還押對了,這讓朱雄英十分的惱火。</p>
押題是一種本事,這算舞弊嗎?</p>
準確說當然不算!</p>
這就是最讓朱雄英惱火的地方,胸口像是憋了口氣,咽不下去,也出不來,好似那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p>
最重要的是,皇帝的心思竟然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書院猜中,細思極恐,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p>
這壓根就不是什么押題押中了,而是對朝廷的試探,對自己這個新皇帝的挑釁。</p>
總有人賊心不死,妄圖挑釁朝廷,企圖架空皇權。</p>
“等著吧!”</p>
朱雄英冷冷說道:“朕不會讓你們失望的!”</p>
……</p>
貢院內關押的考生全部被釋放,朝廷下了圣旨,除了補償之外,如果沒錢吃飯,住宿,可以去禮部找王鈍老尚書,他會安排的。</p>
如今吃住都不花錢,考生們自然的欣喜不已,眾人等人走出國子監(jiān),韓克忠?guī)兹俗叱鲐曉海粗^頂?shù)膰颖O(jiān)招牌,心中感慨頗多。</p>
“韓兄,走了,咱們去禮部……”</p>
陳丕招呼道:“我和王老部堂是老鄉(xiāng),咱們去了,他一定會照顧的!”</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