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2章 殺意現(xiàn),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情發(fā)展到現(xiàn)在,劉三吾,張信等人到底有沒有徇私舞弊,故意搞鬼,也已經(jīng)不重要了。</p>
朱雄英沒有立即下令處死,也沒有押入錦衣衛(wèi)詔獄,只是暫時定下一個科場舞弊之罪。</p>
并非是心軟,只是有些事情現(xiàn)在還沒查清,這些人還不能死,如果真要查出來他們在背后搞鬼,那就不是直接處死這么簡單了。</p>
朱雄英坐在龍椅上,扶著額頭,嘆息不已,如果劉三吾和張信等人愿意增加十名北方士子上榜,皇帝壓根就不會為難他們,他劉三吾依舊穩(wěn)坐內(nèi)閣首把交椅。</p>
不管怎么樣,先將北方士子安撫下來再說,以后怎么查,那就再說了。</p>
可他們就是一根筋,認死理,明明知道皇帝的意思,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辦。</p>
這是什么意思?</p>
說好聽點,你這是抗旨不尊,這叫試探圣意!</p>
說的直接點,你們看著皇帝年輕,好說話,對待臣子不錯,所以是個好欺負的主,三十多人合起伙來欺負一下子唄。</p>
順便看看皇帝的反應,如果沒啥反應,以后就經(jīng)常欺負,直到架空他所有的皇權(quán)。</p>
他們錯了,大錯特錯了!</p>
朱雄英這個曾經(jīng)的皇太孫,如今的永興皇帝,他確實是夠仁善,但前提是和老爺子相比。</p>
小洪武從來就不是一個優(yōu)柔寡斷,喜歡大發(fā)善心的人。</p>
給你們飯吃,給你們放假,給你們賞賜,對你們好,那是皇恩浩蕩,而不是就應該對你好的。</p>
這件事也讓朱雄英反省了一件事情,自己給這些文官太多臉了,讓他們對自己產(chǎn)生了一定的錯覺。</p>
也正好借助此次南北榜案,重新讓朝野認識一下小洪武的真面目吧。</p>
人是辦了,可事情還沒解決,朱雄英看著站在下面的戴彝,問道:“戴侍讀,你也是翰林院的讀書人,你覺得朕該如何去處理此事?”</p>
戴彝拱手道:“回陛下,臣認為應當再次挑選十名北方士子上榜,消除輿論,平衡南北關(guān)系!”</p>
朱雄英沒有回答,揮揮手讓他退下了,本來他也是這么想的,但現(xiàn)在卻不打算這么做了。</p>
因為劉三吾,張信等三十余人二次審閱仍不愿增加北方士子,這讓朱雄英察覺到了一件事,南方文官集團聯(lián)合起來想對抗皇權(quán)。</p>
這件事并非巧合,從歷史的發(fā)展就能看出來,在后來的建文朝,朝廷幾乎已經(jīng)被南方官員牢牢把控,這還是在老爺子剛死沒多久,并提前安排好朝廷的前提下。</p>
這也意味著,他們在洪武末年就開始布局謀劃了。</p>
這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再想想如今的南北榜案,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事不簡單。</p>
至于說這件事該如何去解決,朱雄英心中早有了答案。</p>
什么科場舞弊,什么北方士子不如南方士子,什么北方士子文理不佳,多有犯忌……</p>
這分明就是南方的勢力在試探新皇帝的底線。</p>
朱雄英隨手拿起懸掛于墻上的尚方寶劍,猛然拔出。</p>
劍身厚重,劍鋒凌厲,透著濃濃的殺意!</p>
“真是一把好劍!”</p>
“既然你們想試探圣意,那朕就讓你們看看,朕的寶劍是否鋒利!”</p>
寶劍歸鞘,重重的拍在御案上,朱雄英冷聲道:“來人,給朕傳錦衣衛(wèi)指揮使張虎,北鎮(zhèn)撫使宋忠,南鎮(zhèn)撫使沐昂!”</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