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5章 小虎牙,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cuò)亂。
老爺子壓根沒有使勁,朱雄英連忙說道:“錯(cuò)了,孫兒錯(cuò)了,別打了,老朱頭……我真錯(cuò)了,再也不笑了!”</p>
朱元璋這才停手,將鞋底子仍在地上,說道:“還笑話起咱了……咱就是泥腿子出身,沒讀過什么書,咱從來不避諱這些……”</p>
“那你還打我……”朱雄英撅著嘴說道。</p>
“別人可以笑話咱,你他娘的不能!”</p>
朱元璋沒好氣的說道:“咱當(dāng)年也想讀書啊,但飯都快吃不上了,哪還有錢去讀書啊,娘的,咱一個(gè)沒讀過書的放牛娃打下這江山容易嗎……哎……咱為了誰……還不是為了你們這些子孫后代!”</p>
“是是是!”</p>
朱雄英趕緊轉(zhuǎn)移話題,說道:“孫兒知道皇爺爺打下這個(gè)江山不容易,這不主動幫皇爺爺批改奏疏,分擔(dān)壓力”</p>
“皇爺爺,趕緊批奏疏吧,早點(diǎn)干完,早點(diǎn)回去睡覺……”</p>
“這還差不多!”</p>
朱元璋坐了下來,隨手拿起一道奏疏,還沒開始看,自己忍不住笑了起來。</p>
“大孫,咱給你說實(shí)話,咱重孫女那名確實(shí)不是咱想的,說來也是巧合,今天中午咱閑著沒事,就去一趟惠妃那,咱有了重孫子,咱這心里高興啊,就趁著這高興勁,臨幸……”</p>
老爺子意識到自己說錯(cuò)話了,趕緊強(qiáng)行改口道:“臨行……是臨行前,惠妃幫咱想到的!”</p>
“要咱說,還是讀過書好……”</p>
朱雄英憋著笑,說道:“是啊,是啊,讀書確實(shí)好,皇爺爺說的對??!”</p>
“別跟咱廢話,趕緊看奏疏,看不完別想回去睡覺!”朱元璋用他的吼聲來緩解內(nèi)心的尷尬。</p>
至此,朱雄英兩個(gè)孩子的名字算是定下來了。</p>
長子朱文玨,小名,小虎牙!</p>
長女朱文琰,小名,大丫!</p>
……</p>
北平,壽慶寺!</p>
姚廣孝一身黑色僧衣正盤坐在佛像前打坐,突然,一位小沙彌輕輕推開房門,說道:“大師,寺外有人求見!”</p>
姚廣孝緩緩睜開雙眼,握著佛珠,問道:“何人?”</p>
小沙彌回答道:“幾位年長的道士!”</p>
“道士?”</p>
姚廣孝緩緩站起身來,沒有說話,心中卻想著不知是哪位故友前來。</p>
姚廣孝不僅僅是和尚,他是釋儒道,三教同修,不僅同門多,朋友也不少,多是一些和尚,道士,相師之類的。</p>
沒有多想,姚廣孝孤身走出寺院,果然在門口看到七位身穿道袍,或背劍,或手持拂塵的道士,看年紀(jì),最小的也得五十多了!</p>
“阿彌陀佛,貧僧有禮!”</p>
姚廣孝雙手合十,對著眾人行禮,問道:“敢問幾位道長道號?”</p>
幾人并沒有理會他,而中間最年長的道長一直是背過身的。</p>
姚廣孝見狀,又問道:“貧僧與幾位道士并不相識,怕是找錯(cuò)人了,阿彌陀佛,貧僧告退!”</p>
“慢著,你趕著回去投胎啊!”</p>
中間的老道士終于開口了,轉(zhuǎn)過來,瞪著姚廣孝,眉頭一皺,問道:“你就是道衍和尚?”</p>
“嗯?”</p>
姚廣孝眉頭一皺,自己一口一個(gè)道長,沒想到這老道士竟如此無禮,開口就叫自己和尚,還出言不遜。</p>
“貧僧正是道衍!”</p>
姚廣孝并沒有生氣,不動聲色的問道:“敢問道長名號?”</p>
“找貧僧又有何事?”</p>
老道士拂塵一挑,指著姚廣孝淡淡說道:“和尚,你過來,道爺給你說點(diǎn)事!”</p>
本章未完,點(diǎn)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jìn)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