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7章 警惕,發(fā)生在長途客車上的罪惡,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說了,軍功就那些,不能讓三千營都撈去了,咱們燕藩的將士會有意見的!”</p>
“有好處,當然要先想著自己人,不然,將士們跟著你圖什么?”</p>
朱瞻基笑了笑,說道:“孫兒明白了!”</p>
說著,朱棣起身,吩咐道:“吩咐下去,拔營吧,瓦剌軍快到和林了,本王要去會會那個小娃娃也先!”</p>
……</p>
瓦剌軍!</p>
“大汗,阿魯臺派兩千騎兵偷襲呼蘭呼失溫,在斡難河遇見了明軍的三千營,被打的全軍覆沒!”</p>
太平說的時候差點笑出來!</p>
也先卻很平靜,沒有任何高興,也看不出生氣,緩緩放下手里的那本孫子兵法,說道:“看來,我們之中,有人暗通朱棣!”</p>
之前,偷襲賽音山達千戶所,被明軍打個埋伏,全軍覆沒,阿魯臺偷襲呼蘭呼失溫,又被三千營埋伏,全軍覆沒。</p>
朱棣就算料事如神,也不能做到如此精確的打擊啊。</p>
這很明顯就是提前知道了,設下埋伏等著他們鉆進去。</p>
一次是巧合,對于他們這些常年作戰(zhàn)的人來說,兩次,那絕對就不是巧合了。</p>
也先敏銳的察覺到,他們這些各部首領之中,一定有人私通朱棣,泄露了作戰(zhàn)計劃,才能讓朱棣做到如此精準的打擊。</p>
“會是誰呢?”</p>
也先肯定道:“一定不會是阿魯臺,他本來就沒多少兵力,兩千騎兵送給明軍殺,代價太大了!”</p>
阿魯臺是大明行走的爵位,誰抓到他都不會放過,他不可能會和朱棣合作的。</p>
“那是脫脫不花……還是斡亦剌特,布里亞特……那些部落的首領?”</p>
“不好說??!”</p>
也先愁苦道:“不除掉此人,我們一定會被朱棣吃掉,此戰(zhàn)必??!”</p>
太平問道:“那該怎么辦?”</p>
“朱棣死了女人,他倒是真能存住氣!”</p>
也先斟酌片刻后說道:“阿魯臺失敗了,再去和林沒有意義了,撤軍,北上……”</p>
……</p>
明軍大營!</p>
“爺爺,瓦剌軍畏懼我軍鋒芒,不敢交手,昨晚撤了,看樣子要北上了!”</p>
朱棣悠悠說道:“這才是對的,北上才能拉長我們明軍的補給線!”</p>
不管瓦剌軍要在何處與明軍作戰(zhàn),總之北上絕對不犯錯,在和林和朱棣打,各種補給會源源不斷的從呼蘭呼失溫送來,就算耗,也能把瓦剌軍耗死。</p>
也先不是傻子,原本就沒打算和朱棣在和林決戰(zhàn),不過是替阿魯臺打個掩護罷了。</p>
……</p>
阿魯臺葬送兩千騎兵,徹底老實了,就連此次作戰(zhàn)計劃改動都沒有通知他。</p>
也先指著地圖說道:“我們瓦剌北上,朱棣必定跟過來,我準備在薛涼格河一帶設下伏兵,重創(chuàng)明軍,脫脫不花大汗,你認為呢?”</p>
脫脫不花說道:“朱棣這一路出兵,穩(wěn)扎穩(wěn)打,輕易不會上當!”</p>
也先也不生氣,笑道:“漢人有句話說的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試試怎么能知道能不能成呢!”</p>
“那大汗準備埋伏多少兵馬?”</p>
“五千騎兵,一萬步卒!”</p>
也先嚴肅說道:“如果朱棣鉆進來,起碼能吃掉他三萬人!”</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發(fā)生在長途客車上的罪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發(fā)生在長途客車上的罪惡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