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5章 落地,發(fā)生在長途客車上的罪惡,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落地
文華殿內(nèi)!</p>
氣氛突然緊張起來,王鈍心中一沉,立馬起身拱手道:“陛下,安南之事,老臣失責(zé),請陛下降罪!”</p>
“來人,把禮部員外郎楊渤押下去,讓錦衣衛(wèi)抄他的家!”</p>
朱雄英并沒有搭理王鈍,而是先處置了受賄的楊渤。</p>
“王鈍留下,其他人退下吧!”</p>
“臣等告退!”</p>
大殿內(nèi)只剩下皇帝和禮部尚書王鈍二人,朱雄英長嘆一口氣,問道:“王部堂,朕給你留了顏面,朕也希望咱們君臣之間能說兩句推心置腹的話!”</p>
“陛下!”</p>
王鈍“撲通”一聲跪了下來,伏在地上,一言不發(fā)。</p>
“其實你早就知道楊渤受賄!”</p>
朱雄英質(zhì)問道:“你也知道安南胡氏謀朝篡位的真相,對吧!”</p>
“陛下!”</p>
王鈍伏在地上,聲音也變得沙啞起來,說道:“老臣知道,安南之事老臣都知道,之所以幫著楊渤隱瞞,實在是為了陛下的顏面……”</p>
“陛下已經(jīng)冊封胡氏為安南國君,而胡氏也已向大明稱臣納貢,實在沒必要再節(jié)外生枝,徒增麻煩!”</p>
“老臣以為,外邦之事,當(dāng)由他們自己處理,只要他們臣服天朝,我大明就不宜過問!”</p>
“若是再扶正陳氏,陛下顏面受損,天朝上國的威嚴又何在?。 ?lt;/p>
說著,再次伏首,繼續(xù)道:“老臣一片苦心,所作所為,實在不想陛下再動殺心,起刀兵之念,行涂炭之舉,請陛下念在兩國百姓的份上,別再征討安南了!”</p>
王鈍說的赤誠萬分,朱雄英沉默一陣,說道:“恐怕也有私心吧!”</p>
“你怕楊渤之事敗露,連累自己,所以幫他隱瞞下來,朕說的也沒錯吧!”</p>
王鈍被皇帝說破了心思,也不敢起身,伏在地上說道:“老臣清明一生,實在不想晚節(jié)不保,但臣心中更多的還是為陛下,為朝廷所想,請陛下明鑒!”</p>
這些老臣,說他們越老越糊涂,可平常一個比一個精明,說他們精明吧,有時候就喜歡干一些蠢事。</p>
王鈍這個人,雖然喜歡踢皮球,推卸責(zé)任,但禮部的事情辦的還算不錯,也算用心了,這么多年幾乎沒犯過什么大錯。</p>
所以他在禮部一干就是十年,這十年輔佐永興也算盡心盡力,所以一直沒有換人。</p>
皇帝讓詹徽搞軍費的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這就是在為征討安南做準備,這也意味著,皇帝早就知道安南的胡氏謀朝篡位之事,他就是要用這個理由去打安南。</p>
這些情況,王鈍早就明白了,但他卻不想讓皇帝去打仗,窮兵黷武,只會造成人口銳減,國庫空虛,加重百姓的負擔(dān)。</p>
王鈍老實持重,善恤民事,素有愛民之風(fēng),算是一個不錯的好官,他的所作所為并非完全都是私心。</p>
而這些話,也讓朱雄英心中惱火而又無奈,指著王鈍艱難的說道:“可你這是欺君之罪啊,劉三吾前車之鑒,王卿啊王卿,你……你……你讓朕說你什么好!”</p>
話音落下,王鈍跪在地上緩緩直起了年邁的身子,摘掉頭上的官帽,那一頭灰白的頭發(fā)突然讓他顯得極為老態(tài)。</p>
“陛下,欺君之罪,老臣無話可說,老臣也知道,陛下去年讓老臣辭官回鄉(xiāng)是照顧老臣,但老臣還是想將安南之事處理妥善……”</p>
“哎……欺君之罪,罪不可赦,但老臣不悔,老臣認罪,請陛下摘掉老臣這顆白首,以正朝綱!”</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發(fā)生在長途客車上的罪惡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發(fā)生在長途客車上的罪惡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