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1章 三坑慌了,發(fā)生在長途客車上的罪惡,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p>
走進尚書房,只見翟善,茹常,六部三寺,御史等十幾人跪在兩側(cè),神情之中帶著一絲惶恐。</p>
“臣方孝孺(黃子澄,齊泰)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p>
上來就行跪拜大禮,看來這讀書人也怕死啊。</p>
朱雄英端坐在椅子上,并沒有讓三人起來,隨手拿起一本奏疏扔在方孝孺面前,說道:“方先生,你讓朕很失望!”</p>
方孝孺面不改色,直起身子問道:“陛下北伐未歸,朝廷誤傳薨逝,臣諫言立儲,合情合理,淮王貴為故太子長子,東宮皇孫之中最為優(yōu)異,臣諫言立淮王為儲也是為朝廷考慮,淮王是朝廷所立儲君,臣為儲君做事,乃臣子之本分,敢問陛下,臣何罪之有?”</p>
“你沒有罪,就是有些愚罷了,你做的事情太想當然了!”</p>
朱雄英指了指扔出去的奏本,說道:“自己看!”</p>
方孝孺撿起地上的奏本,打開一看,竟然是自己寫給淮王的削藩之策,立馬說道:“陛下,臣所奏削藩之事乃新朝立足之本,藩王勢大,若有異心,將來必成朝廷隱患,陛下何不聞漢之七國之亂,晉之八王之亂,一旦藩王成就氣候,必然刀兵相交,生靈涂炭!”</p>
“這篇削藩之策臣早已寫好,原本是等陛下登基后上奏陛下,,,”</p>
對于這樣的書呆子,朱雄英扶著額頭說道:“朕問你,真要把九大塞王全部削掉,若北方游牧入侵大明,該當如何?”</p>
方孝孺直言道:“陛下可選派心腹之將鎮(zhèn)守塞北!”</p>
朱雄英冷聲問道:“難道他們有了兵權(quán)就沒有二心?”</p>
方孝孺啞口無言,藩王戍邊是老爺子制定的軍事部署,已經(jīng)形成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在沒有研究出新的防御體系之前,九大塞王一個都不能動。</p>
雖說代王朱桂被賜死,但代藩和三護衛(wèi)卻沒動,徐膺緒仍在鎮(zhèn)守大同,韃靼雖說已經(jīng)覆滅,但還有一個更強大的瓦剌,馬哈木絕不可小覷。</p>
如果交給外人鎮(zhèn)守,一旦成了氣候,就會形成唐末節(jié)度使割據(jù)的局面,藩王就不一樣了,即便他們造反,即便成功,那天下還是大明的天下,這江山還姓朱。</p>
朱雄英幽幽說道:“朕沒有如此狹隘,你們立儲也好,支持淮王也罷,作為臣子,你們都沒錯,口口聲聲說是為了江山社稷,說到底也有私心!”</p>
方孝孺直言道:“臣不否認想謀一個擁立之功!”</p>
朱雄英頓時笑了,說道:“既然你如此坦誠,朕也不責備你什么,內(nèi)閣公務(wù)繁重,你都快五十歲的人了,實在為難你了,去翰林院吧,或許將來朕會派你編纂一本曠世奇書,還會對你這位大儒委以重任!”</p>
聽到此話,方孝孺立馬急了,說道:“陛下,臣才剛剛四十出頭啊,何來五十之說!”</p>
“哦!”</p>
朱雄英有些不悅,淡淡說道:“那或許是朕記錯了!”</p>
尚書房內(nèi)一片寂靜,方孝孺等了半天都沒等到新皇帝后面的話,他心中已經(jīng)明白過來,劉三吾都快九十歲了,還在內(nèi)閣挑大梁,這就不是年紀的事,自己已經(jīng)被剔除朝廷核心了。</p>
“臣謝恩!”</p>
方孝孺好面子,他不可能死皮賴臉的哀求什么。</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發(fā)生在長途客車上的罪惡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發(fā)生在長途客車上的罪惡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