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青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一六章 撤軍出城,挾明,我問青山,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蕭靖川低語吩咐。</p>
湊耳過來的顧長庭聽言,報道:“將軍放心,都已安排妥當!”</p>
“押銀的就在隊伍最后,馬銘祿將千余新募兵丁暫交到許繼祖手中后,便騰出手,專責銀款押運之事,為配合部隊趟河行軍,現(xiàn)下已將款銀全部分派成小份兒,由咱帶出的老兵隨身攜帶押送?!?lt;/p>
“銘祿素來辦事嚴謹靠得住,將軍您是知道的,想來定壞不了事!”顧長庭回。</p>
“恩,知道了!”</p>
言罷,蕭靖川長出口氣,拽韁別過馬頭,不再計較,隨軍一同向城外奔了去!</p>
......</p>
易縣終算!</p>
兵馬統(tǒng)計!</p>
孫培忠部:263人;李虎臣部:214人;</p>
劉文炳+鞏永固合部:80人;許繼祖部:47人</p>
合計兵馬剩余:604人</p>
易縣城中新募兵丁:1100人</p>
繳獲統(tǒng)計!</p>
白銀:15萬兩-3300兩(新募兵丁安家銀)14.66萬兩</p>
大順軍軍服軍甲:500副</p>
武起裝備:鳥銃、三眼銃等300余支(打掃戰(zhàn)場繳獲仍堪用的)</p>
............</p>
巳時六刻(上午10點30分)。</p>
蕭靖川所部全軍抵至淺水河,依戰(zhàn)前部署,全軍轉(zhuǎn)向往北。</p>
許繼祖安排的人手則于此處分道,領(lǐng)五百匹戰(zhàn)馬,渡了河,直奔東南安城方向而去。</p>
不多時,大順磁侯劉芳亮一部,由五副將之一于坦之領(lǐng)帶,亦趕至易縣城下!</p>
又一刻鐘,此一部一千五百余敵軍,探準消息,誤中全套上了鉤。</p>
以為蕭靖川所部自東門處,必然所奔東南向,尋圖直赴徐州-南京一線撤退。</p>
遂于坦之帶隊出東門追抵淺水河后,果不負蕭郎安排,尋蹤所跡,奔著東南安城方向便徒勞地追咬了過去!</p>
可怎奈何,那由許繼祖遴選出的人手,皆乃御馬的好把式。</p>
其左不過七八人,領(lǐng)帶著自易縣繳獲而得的五百匹戰(zhàn)馬,在無需馱伏載重的情況下,腳程飛快,這一跑起來,便愈發(fā)拉開了與身后追兵的距離,完美的牽著敵軍一路東南,不曾出任何紕漏!</p>
............</p>
午時五刻(中午12點15分)。</p>
蕭靖川所部全軍溯河北上,來到了淺河源頭,一片沼澤濕地之中。</p>
這片濕地長寬占地足有三四里,附近鳥雀飛舞,卻鮮有人蹤。</p>
兵士們到此處后,蕭郎迅速召集了諸將議事。</p>
皆言此一路來,尤是臨到行軍尾段,因四下水泡子澤地兇險,各部已有多人誤入陷死,總起來傷亡已超五十之數(shù)。</p>
且此處蚊蟲螞蝗水蛭一類甚多,如再不及時想得辦法,所有兵士干這么擱在水里泡著,那料想到不得天黑,這軍中定會繼續(xù)大幅減員,如此恐非長久之法。</p>
遂蕭靖川觀其變故,不得不又帶部尋路,走出沼澤,于水澤以西一出石丘后臨時安頓下來。</p>
好在此一帶人煙稀少,全軍午間吃罷冷飯,于此地直蹲伏了大半日。</p>
期間,僅碰見十余鄉(xiāng)民途徑,亦全然被蕭靖川暫扣在軍中,以免節(jié)外生枝,暴露行跡。</p>
............</p>
至晚,初八日戌時四刻(晚20點整)。</p>
蕭郎計較,覺得時機已到,遂令李虎臣、孫培忠、劉文炳及鞏永固此三部兵士套上易縣繳獲的大順軍兵服,由此三部堪戰(zhàn)兵勇打頭陣,先行一步,趟路穿插,趁夜直奔西北山林石圭山!</p>
可就在此時!</p>
卻再度變生不測!</p>
......</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挾明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我問青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問青山并收藏挾明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