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章 你這氣喘得不對,西游:長生仙族從五行山喂猴開始,貳林,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這氣喘得不對
此后幾日,光景一如往昔。</p>
日頭照舊從東邊爬上來,晚霞也照舊在西頭鋪成片紅錦。</p>
只是姜明這小子,跟后山仿佛結了緣,一有空,腳板就往那邊發(fā)癢。</p>
家里饃饃、果子,去得飛快。</p>
明里嘴上嚼著,暗里揣進了衣兜,轉個眼工夫,就跟長翅膀似的沒了影。</p>
姜義起了疑,趁著一日薄暮,悄悄跟著那道小身影,想探個究竟。</p>
怎奈腳剛踏進山口,眼前便起了霧氣,不濃不淡,正好夠糊住眼。</p>
林子里路雖還在,可前后左右,全沒了頭緒。</p>
轉了一大圈,最后還是濕著鞋、裹著泥巴,原路摸了出來。</p>
姜義站在山腳,心下便有了些揣摩。</p>
興許,那山不是任誰都能進去的。</p>
得是心性純粹、不帶半分營求的娃兒,方能瞧見里頭的端倪。</p>
既如此,姜義也就按下不表。</p>
回到家里,連婆娘那頭,也只作不知,閉口不提。</p>
日子照舊是田埂上的清風,灶臺上的炊煙,一絲一縷,悠悠哉哉地晃過去。</p>
夜飯過后,歇息片刻,院子里透著菜葉子清香。</p>
姜義便如往常,取出筆墨紙硯,教那兩個半大的小子識字。</p>
墨是村里老李家磨的,紙也尋常貨,但在這昏黃的燈下,倒也透出幾分歲月的舊意。</p>
桌邊小手握筆,笨得緊,像捏著只不聽話的雞毛撣子。</p>
筆尖在紙上劃來劃去,歪歪扭扭的,像田埂邊新抽的野草,東一撮西一撮,半點不服帖。</p>
可姜義瞧著,卻眼里含笑,仿佛那歪字,是比田里的麥苗還要新鮮的盼頭。</p>
認字這樁事,向來帶著點枯味。</p>
墨香也好,燈影也罷,落在孩子眼里,總不及院子里的泥巴來得有趣。</p>
不過一盞茶的工夫,小兒子姜亮就有些坐不住了。</p>
小身子往椅背上一歪,聲音軟軟糯糯,膩得像鍋邊掛的米粥皮:</p>
“爹!不寫了,講個故事嘛……”</p>
那語氣帶著點撒嬌,又帶點謀略,小眼珠轉得飛快,算盤珠子似的,打的可精明。</p>
大兒子姜明倒不作聲,只悄悄抬起頭來,眼神里已藏了幾分亮光。</p>
姜義見了,嘴角的笑便慢慢漾開了。</p>
把筆擱下,又將柳秀蓮喚過來,一家四口,就圍著燈火坐下了。</p>
風吹不散這盞燈,倒更添幾分暖意。</p>
清咳一聲,像是調(diào)調(diào)嗓子,又像是把這一天的塵氣理了理,便講開了。</p>
“話說有個樵夫,在山里打柴,迷了路,見兩位老人對弈……”</p>
聲音不疾不徐,不緊不慢,帶著點鄉(xiāng)間的樸實,又帶點說書人的韻腳。</p>
每夜講一二個小故事,早就是姜家日常。</p>
姜義前世今生,肚里倒也不缺閑談奇譚。</p>
只是今兒個說的,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總繞不開“長生”二字,繞不開那“誤入”的橋段。</p>
哪個樵夫誤入桃源,回頭塵世已變;</p>
哪個書生夜半走岔,竟得仙人傳藝一訣。</p>
說得漫不經(jīng)心,像路邊撿來的話頭兒。</p>
小的那個聽到一半,小手還搭在桌邊,已歪在娘懷里打了呼。</p>
啪嗒掉了根筆,也不驚醒,嘴角牽著點夢里也舍不得的笑。</p>
可姜明卻不同。</p>
他那雙眼越聽越亮,里頭像是盛著一團未點透的火。</p>
姜義看在眼里,心下微動。</p>
這火若真能燒進山里去,照出點什么來,那也算是緣法。</p>
只是,他知道得清楚。</p>
那山,最忌心有執(zhí)念,最怕人帶“求”字進去。</p>
你求它,它就藏著,你忘了,它反倒拽你一把。</p>
所以他不說破,不逼迫。</p>
只是在這講故事的夜里,在這燈火人間的溫軟處,輕輕地、慢慢地,往那孩子心里埋一粒種子。</p>
種子是不知道結果的,只管埋下,等著它自己發(fā)芽。</p>
若生出奇花異草,自是天緣;</p>
若落成一場空夢,守著這一畝三分地,守著這屋里的人,安穩(wěn)過了此生,也未嘗不是福分。</p>
光陰素來不急不緩,像田里的水,一天天流過。</p>
轉眼便過了秋分。</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西游:長生仙族從五行山喂猴開始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貳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貳林并收藏西游:長生仙族從五行山喂猴開始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