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集《唯識三十頌直解》,優(yōu)質RB灌溉系統(tǒng)GH(魚樂我知),妙音0,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轉依果,它是“諸漏永盡,性凈圓明,故名無漏”。</p>
我們要讀小乘的經(jīng)論,對佛陀那一念心識的說明,小乘當然它沒有所謂的中道的思想,它就是安立二諦。一個是所謂的生死的雜染法,世俗諦;一個是清凈的涅槃,所謂真諦。這兩個二諦是對立的,是對待存在的,有生死就不能有涅槃,有涅槃就沒有生死。</p>
那它怎么解釋,佛這一期的生命是怎么回事呢?所以在小乘的經(jīng)典,它解釋佛這一生是有漏。說佛陀的出生是帶業(yè)而來的,他為什么要出生?他還有這部分的業(yè)力;他出生以后,長大,娶妻生子,這個都是真實的,還有這部分的煩惱。娶妻生子,后來覺悟無常出家了,出家以后,在菩提樹下一念的相應慧,證得了空性,成就佛道,這個時候佛心才是真實的無漏?!栋⒑?jīng)》解釋佛的心是這樣的變化,就是在成道之前都是有漏,成道以后無漏了。這樣解釋佛的心其實是不圓滿的,那是方便說。</p>
“此即無漏界”,佛這一念心,不管示現(xiàn)什么境界,他示現(xiàn)老病死的境界也好,出現(xiàn)佛的這種功德莊嚴的境界也好,他那一念心都是無漏的,那是一個示現(xiàn)。因為佛的心本身是安住在非空非有,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遠離生死,遠離涅槃。所以說,我們用中道的三諦觀來觀佛的心就清楚了:他不住在生死這一邊,雜染法這一邊;他也是不住在完全空的這一邊,涅槃這一邊。他雖然是處生死,但是佛的心“此即無漏界”,雖然無漏界,還是示現(xiàn)種種的世出世間五乘的利樂的作用,所以這個地方的無漏是這個解釋。</p>
天臺宗解釋佛的無漏,他說凡夫是有漏;二乘人是無漏;菩薩是亦有漏亦無漏;佛是非有漏,非無漏;這個地方是這個意思。佛陀這個無漏,是「非有漏、非無漏」,那是中道的實相境界。</p>
“不思議善?!保?lt;/p>
此轉依果——又“不思議”。超過尋思言語道故。</p>
此轉依果——又惟是“善”。謂清凈法界,四智心品,皆有順益相故。</p>
什么叫「善」呢?就是他所證得的真理,當然是清凈法界,真如理;他能觀的智四智菩提;都是順益的,都是對自己、對他人能夠隨順利益,所以叫做善。</p>
此轉依果——又復是「?!?。謂清凈界,性無生滅,四智心品,亦永無斷盡故。</p>
佛陀的那一念清凈的心,不管約著他所證的理性——清凈法界,不管約著他能證的智慧,都是沒有斷盡的,盡未來際永遠的存在。不像二乘人有所謂的灰身泯智這種相貌,不可能;他是善又常。</p>
以上不思議善常,“此即無漏界,不思議善常”,是贊嘆佛的內心的體性;這以下說佛的作用:</p>
此轉依果——又是“安樂”。謂二自性,皆無逼惱,又能安樂諸有情故。二乘所得擇滅無為,生空智品,惟永離煩惱障縛,無殊勝法故,但名“解脫身”。</p>
安樂怎么說呢,就是說菩提、涅槃兩種自性都沒有逼惱義,能夠安樂有情。這個小乘的擇滅無為,這個我空觀現(xiàn)前的時候,解脫了煩惱,所以他只有解脫身;但是小乘的學者沒有安樂身,他的色身沒有利他的作用。我們凡夫在苦惱的時候,憶念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馬上能夠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因為觀世音菩薩那一念心,他有解脫身,有安樂的力量,他那個功德是恒常存在的。但是你要是在苦惱的時候憶念阿羅漢,那就沒有感應道交了,因為他因地沒有這個愿力。所以小乘的功德,只有解脫的功德,沒有安樂有情的功德,他沒有辦法跟我們感應道交,這個地方有差別。</p>
大覺世尊,成就無上寂默法故,永寂二邊,默契中道,名“大牟尼”。</p>
這個「大牟尼」就是寂默。寂默簡單的說就是息滅,息滅空有二邊,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默契中道,這叫大牟尼。</p>
最后把佛的那念心做一個總結,就是法。佛的那一念心,我們如果用一句話來代表,怎么說呢,就是法身了。</p>
所得二果,永離二障,即名“法身”。所謂清凈法界,四智菩提,五法為性,具足法報化三身體用差別不同,廣如論釋也。</p>
甲二、“隨文釋義”竟</p>
佛陀的菩提涅槃,二轉依果,他有一個依止處,就是清凈法身。這個清凈法身呢,是由五個東西所構成的,「大功德法之所莊嚴」。什么功德法呢:</p>
第一個是清凈法界,就是真如理,他所依的理性;他能依的智慧就是四智菩提,這五個法。具足法身、化身、報身三種差別,廣如《成唯識論》解釋。這個身,當然指的是我們一念心的依止處。我們凡夫的心依止處,那當然是業(yè)報身,無量無邊的業(yè)力的累積所招感的這個色身。色身我們做不了主,這個色身在老病死的時候,你一點辦法都沒有,這業(yè)報身。</p>
菩薩叫意生身,菩薩以這個愿力,他也得一個色身,這個色身那是一種功德的色身,這個叫變易生死。凡夫跟菩薩有是有身:一個是業(yè)報身,一個是意生身。當然這個都是有所執(zhí)取,凡夫是對我相的執(zhí)取、法相的執(zhí)??;菩薩是還有法執(zhí),都有身。</p>
二乘人,以唯識學來說,二乘人沒有身,這個身消失掉了,灰身泯智了,他沒有依止處了,這個人消失掉了到哪里去不知道了;就是這個人他修行到這個時候沒有了,從有到無消失掉了,這個補特伽羅消失掉了,灰身泯智了。</p>
那么佛呢?他也有一個身,這個是清凈法身,「大功德法之所莊嚴,故名法身」。這個法身的思想,對我們很重要。特別是修他力法門,本尊相應的法門,不管是密宗,不管凈土宗;你要憶念你的本尊,憶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你一定要相信彌陀的功德是無所不在的。</p>
深信諸佛皆充滿。</p>
你不相信阿彌陀佛的功德是存在,你憶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沒有用的,沒有那個真實的信心,不能構成本尊相應。就是你相信,雖然你眼睛看不到彌陀,你耳朵也聽不到阿彌陀佛,這十萬億佛土;但是你相信,深信諸佛皆充滿。你相信佛的法身是有解脫的力量、有安樂的力量,是存在這個法界,而且他是攝持在這個名號當中的,你應該相信這件事情。所以這個地方法身的思想就很重要。</p>
這個地方唯識學就很明確的說出來,“大牟尼名法”,佛的那一念心是一個遍滿法界的清凈法身,佛陀并沒有真實的滅度,那個明了的心識沒有滅度。佛陀那個明了心識,安住在圓成實性,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是這種境界。</p>
好,我們最后把三十頌的整個要義,用一個偈頌來做一個總持。</p>
甲三、結示勸修</p>
諸法不牢固,常在于念中;已解見空者,一切無想念。</p>
——《般舟三昧經(jīng)》——</p>
──釋《唯識三十頌》直解竟——</p>
這個偈頌分兩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一個教義,第二個部分是一個觀行,教觀。從諸法的實相來觀察,“諸法不牢固,常在于念中”。這個諸法就是我們現(xiàn)前的五蘊,就是你現(xiàn)在所受用的這個生命體,色受想行識,你的色身、你的思想——你的了別性。那么這個法是怎么來的呢?是不牢固的,它是一個剎那剎那無常敗壞之法。</p>
它是怎么有的呢?“常在于念中”。常在于念中,我們從兩方面來說:</p>
第一個、從依他起來說,是由我們過去的業(yè)力所變現(xiàn)的,那當然這個「念」,指的是第八識了,當然這個第八識的業(yè)力所變現(xiàn)這一部分,不是我們該破斥的。</p>
第二個「念」是第六意識的情緒,就是我們的名言;我們名言所安立的一切法,那就是遍計執(zhí)了。</p>
就是說,我們現(xiàn)前所受用的這一期果報的色受想行識,我們第一剎那去感受它的時候,是業(yè)力的因緣所變現(xiàn)的一個色受想行識的一個相貌,剎那剎那生滅;但是當我們第六意識活動以后,就失去它的本來面目了。我們認為這個五蘊當中是真實的自我,這個法是真實的法。這個時候我們活在自己的遍計執(zhí)當中,所以「常在于念中」。所以我們要從這樣的一個念當中,一個顛倒的念當中要解脫出來,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怎么辦呢?</p>
“已解見空者,一切無想念?!?lt;/p>
就是說從唯識的觀法當中,剛開始你要修我空、法空觀,修無分別智。就是:遍計本空,這句話很有力量,觀察你心中名言所安立的一切法都畢竟空的。你心中跟境界接觸的時候,心中會講很多很多的話出來,那些名言都是畢竟空的,那是戲論的境界。那么你觀一切法空,它有什么樣的功德呢?“一切無想念”,你心中依止顛倒名言所生的,各式各樣的想念都消滅掉了。</p>
它這個意思就是說,從唯識的角度,我們發(fā)菩提心以后,接下來最大的根本就是空正見。因為,菩提心的本質是引導我們去斷惡修善度眾生,但是事實上,我們在斷惡修善度眾生的時候,明顯的有障礙。誰障礙了我們呢?就是我們自己心中的名言——我們的情緒。</p>
我們心中很多很多的名言,安立了一些我執(zhí)、我見、我愛、我慢,這個地方對我們去實踐菩薩道,產(chǎn)生很多的障礙。所以我們剛開始用空性的正見,來調伏心中的名言。一切無想念就是說,它消滅了我們雜染的想念,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清凈的想念。生起是一個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生起各式各樣自利利他的想念。</p>
就是我們整個生命大死一番,從過去的無明所安立的這些我相、法相,把它洗掉以后,重新又生起一個清凈的想念,這個時候的想念是跟菩提心相應的想念。所以這個地方的“一切無想念”是說,消滅了雜染的想念,而建立了清凈的想念,這個就是我們修觀的一個方向。</p>
我們這次的唯識學,就跟大家共同學習到這個地方。好,回向。</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優(yōu)質RB灌溉系統(tǒng)GH(魚樂我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妙音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優(yōu)質RB灌溉系統(tǒng)GH(魚樂我知)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