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刺史來訪,超市我這種掃貨,木香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刺史和宋縣令對這小山村不由得高看了一眼。</p>
顧刺史年紀雖大,但身體還算硬朗,爬山不在話下,大家一口氣就到了山頂村口。</p>
宋縣令張羅著就要把顧刺史親筆題的牌匾掛到門坊上去。</p>
然而宋縣令一抬頭,就不吭聲了。</p>
眼前門坊上赫然已刻著“良民村”三個字。</p>
行云流水,鐵畫銀鈎。</p>
顧刺史:“郝村長,不知這字是何人所題?”</p>
郝仁解釋:“是村民們從別人字帖上找的字,拿來畫了模子,然后找石匠鑿在門坊上。”</p>
“鑿的不錯!”顧刺史贊嘆。</p>
同時心中也更加惋惜,這些村民怎么就沒一個人念書考科舉?</p>
他多年前也是貧寒學子,家中拮據(jù),吃過些苦,后來做了官,情況才好起來。</p>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①</p>
這些山野村民念了書,才能改變命運。</p>
可惜了良才。</p>
可惜啊。</p>
顧刺史讓衙役把牌匾放下來,在村里換個地方掛,別把門坊上這么好看的字給遮住了。</p>
宋縣令也欣賞門坊上的字,不過他的注意力沒有在門坊上停留很久,他更好奇村內(nèi)的景象。</p>
跟著郝仁和白洵走進村,見人人都忙活著。</p>
村里很干凈,家家戶戶門口都長了些野花,在春風中招搖。</p>
宋縣令覺得這點很難得。</p>
他去看過白云縣其他一些村子,很多都臟污亂排,下腳都不方便。房屋門口只有潮濕的青苔雜草,一不留神就會滑倒。</p>
宋縣令看向郝仁:“想不到村民們?nèi)绱擞虚e情雅致,還會在屋外種花?!?lt;/p>
郝仁失笑:“那是在下的女兒知知幼時調(diào)皮撒的種子?!?lt;/p>
蘇知知三歲的時候,有段時間喜歡把野花種子扒拉出來,不管去誰家玩都撒一把種子。</p>
第二年,家家戶戶門口就多了一簇簇野花。</p>
接著,一年開得比一年多。</p>
蘇知知也不喜歡地上臟兮兮的,看到雞屎鴨屎就不肯下地走路。</p>
于是村民們都自發(fā)地把自己門口的區(qū)域清掃干凈。</p>
幾人繼續(xù)往前走,聽見潺潺水聲。</p>
順著聲音看去,是一個很大的蓄水池。</p>
水池上邊架著數(shù)根劈開的竹竿,竹竿一根接一根地綁著,延伸的盡頭接入山頂流下的泉水。</p>
源源不斷的水流就從竹竿傾瀉進水池里。</p>
“妙!此計實在是妙!”宋縣令又激動了。</p>
他要把這個方法記下來,下回去別的山村時,可以將這種簡易省力的取水方式教給更多的百姓。</p>
顧刺史也很欣賞村民們的智慧:</p>
“不錯,只要村民們肯用心肯使力,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的?!?lt;/p>
這句話是他說了很多年的套話了。</p>
聽過這話的百姓未必越過越好,但是至少聽的時候高興。</p>
顧刺史的目光轉(zhuǎn)向山谷的時候,愣住了。</p>
山谷處開辟了大片的田野,每一寸能種植的土地都利用了起來。</p>
可是那拉犁的竟然不是牛不是驢,而是人!</p>
顧刺史一時間很感慨,心中升起同情憐憫。</p>
村子干凈好看又如何?連頭牛都買不起,還在靠人累死累活地犁地。</p>
山野村民,過得實在是苦啊。</p>
顧刺史發(fā)話了:</p>
“宋縣令,良民村幾次抓捕盜匪有功,當獎賞幾頭牛?!?lt;/p>
宋縣令也看見田間景象了,皺著眉對郝仁道:</p>
“郝村長,村里過得這么難,你早應該告訴本官的?!?lt;/p>
郝仁謝過了顧刺史,而后道:</p>
“其實大家不覺得苦,比起前些年饑荒瘟疫的日子,已經(jīng)好許多了。”</p>
他的語氣中有一種經(jīng)歷過大難后的知足。</p>
宋縣令沒經(jīng)歷過嶺南天災之時,只聽說那時餓殍滿地,尸骨成堆。</p>
他聽著郝仁這樣講,心里更酸楚了。</p>
山谷另一側(cè),放牛又放羊的孔武打了個噴嚏。</p>
他揉揉鼻子,繼續(xù)把牛群和羊群往草多的地方趕。</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超市我這種掃貨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木香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香臺并收藏超市我這種掃貨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