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茶鹽,細縫父女by孔羌筆趣閣,夜深,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茶鹽
面對皇帝的提醒,沐天波連忙稱是,同時表示他回到云南后一定小心,對這兩人嚴加防范。</p>
不過朱慎錐也看出來了,沐天波心中真正的想法是有些不以為然的,雖然前者他的確有了防范,可對于后者卻認為錦衣衛(wèi)的情報危言聳聽,此外就是沐天波對自己的自信,也許是沐家鎮(zhèn)守云南的時間太久,兩百多年來云南叛亂雖時有發(fā)生,可每一次黔國公府都能把叛亂壓制下去,如此一來,沐天波對掌控云南有著絕對信心,更看不上這些區(qū)區(qū)土司私下的小動作,在他看來土司再強難不成還能強過朝廷大軍不成?</p>
見此,朱慎錐也不多說什么,畢竟該提醒的已經提醒了,沐天波接下來怎么做就看他的行為了。而且沐天波不是普通的勛貴,他可是黔國公。黔國公世鎮(zhèn)云南是太祖朱元璋時期就定下的規(guī)矩,成祖朱棣得了天下后,依舊承認黔國公府在云南的超然地位,并讓其繼續(xù)鎮(zhèn)守。</p>
大明開國至今,黔國公一脈一直都鎮(zhèn)守在云南,再加上云南的特殊情況,云南不能沒有黔國公府,黔國公府在云南的影響力也無人能比,這點朱慎錐心里再清楚不過。何況沐天波對大明的忠心是無可非議的,再加上以他身處的地位,對云南土司的處置不能隨意,土司情況錯綜復雜,一旦做的不好引發(fā)恐慌就過猶不及了,沐天波在沒有實證的情況下也不便做過激的舉動,這點朱慎錐也是明白的。</p>
此外,沙定州的情況究竟如何,朱慎錐也不能完全確保,目前雖有錦衣衛(wèi)的密報,可密報中也未提及沙定州真有異心的行徑。所有的一切還都建立在猜測的基礎上,僅僅以猜測來判斷一個人的行為,哪怕朱慎錐是皇帝也不能這么干??!</p>
暫且把這件事放一放,朱慎錐詢問起了沐天波云南出產的情況。云南氣候雖然不錯,但山地多叢林茂密,出產的確比不上中原,除了一些特產外,就連糧食的產量也是差強人意。</p>
不過云南有一點好,就是云南產茶葉,整個大明茶葉的產地除去江南外也就是云南了。</p>
后世云南的普洱茶赫赫有名,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還曾經掀起一波普洱茶熱,區(qū)區(qū)一塊茶餅被炒到了天價,實在是令人驚愕不已。</p>
眼下云南的普洱茶卻不出名,除了云南當地人飲用外,更多的是賣給藏地所需。而且大明現(xiàn)在的飲茶習慣是綠茶也就是散茶,這要歸功于當年太祖朱元璋對茶葉的政策,朱元璋時期為了改變飲茶習慣,和當時制造龍團耗費民力實際情況,特意下旨罷造龍團,惟采茶芽以進,就此流行數百年的龍團被散茶所逐步取代,從而有了如今的飲茶方式。</p>
在這種情況下,大明上下喝散茶,尤其是綠茶的習慣已有兩百多年,而普洱茶這種茶甚至包括其他團茶的飲用已不入流了。這些茶因為口味的緣故也不適合大明士人,更多的都是賣給夷人和當地人使用。至于紅茶,這原本就不是大明的產業(yè),所謂的紅茶出現(xiàn)是外銷茶,也就是銷往歐羅巴的下等茶葉,因為從大明前往歐羅巴的海船往往需要大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茶葉儲存在船艙中,歷經這么長的運輸時間,再加上船艙中的密封狀況產生高溫還有海上航行的潮濕度,使得原本的綠茶在這個狀態(tài)進行自然發(fā)酵,等運到歐羅巴后,這些茶就變成了紅茶,從而成為了一個新的茶葉品種。</p>
相比紅茶,普洱茶更為接近,再加上普洱茶的制作工藝更適合長時間的儲存,而且無論是制作成茶餅還是茶磚,運輸起來也便利許多。</p>
云南雖然特產不多,糧食產量也略有不足,可在茶葉上卻有著優(yōu)勢。但由于之前的原因,云南的茶葉很少有流通到中原地區(qū)的,更不為人所知,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p>
除了茶葉,云南還有一個其他地方沒有的優(yōu)勢,那就是鹽井。</p>
早在漢朝時期,云南就有鹽井的開采,最有名的是黑井,除此之外還有劍川的喬后,此外就是白井、瑯井等,再加上其他一些鹽井的開采,儲量極大。</p>
朱慎錐當年是怎么發(fā)家的?不就是帶著王家村的人走私私鹽累積起來的財富么?</p>
對于鹽他自然極為關注,而且在他登基后更是重撿起了萬歷當年的政策,只不過廢除了派遣太監(jiān)至地方設置礦監(jiān)的方式,而是采用商業(yè)手段由內務府和大明皇家銀行聯(lián)手,對各地礦產包括鹽礦的開采實施了開采權售賣和承包方式。</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細縫父女by孔羌筆趣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夜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深并收藏細縫父女by孔羌筆趣閣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