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北上草原,細縫父女by孔羌筆趣閣,夜深,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尊重塔娜的選擇,朱慎錐沒有勉強,何況他也清楚以塔娜的性子真留在大明并非什么好事。不過兩人天隔一方,朱慎錐對她的思念卻從未停止過,一直想再回到草原見見她,見見騰格爾兄弟,見見王海和自己一手帶大的巧兒,還有曾經跟隨自己征戰(zhàn)草原的部下們。</p>
這一次下決心離開京師前往草原,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未來大明對整個蒙古的掌控。</p>
眼下遼東的建奴已經解決了,雖然布木布泰和小皇帝包括多爾袞還沒抓到,可他們說實話已翻不出風浪來,幾條喪家之犬罷了,逮到他們只不過時間而已,無傷大礙,反而蒙古草原這邊的穩(wěn)定卻是更重要的。</p>
自大明開國以來,大明和蒙古之間就一直打打停停,戰(zhàn)爭的時間遠長于雙方和平的時間。這個情況直到朱慎錐統(tǒng)一了土默特草原,并把騰格爾扶持成為部落首領后這才發(fā)生了真正改變。</p>
按照朱慎錐的計劃,騰格爾兄弟一個掌控以土默特向西的漠南、漠西蒙古,而另一個掌控以察哈爾為基礎向東和向北的漠南蒙古另一部包括科爾沁草原區(qū)域。</p>
此外,對于漠北蒙古兄弟兩人聯(lián)手壓制,還要防備漠西更遠處位于中亞地區(qū)的準噶爾部落和其他部落,甚至包括西方沙皇俄國對東方領土的窺視。</p>
這樣一來,他們兄弟兩人所占據(jù)的區(qū)域就基本覆蓋了大明北部疆域,為大明形成了北方的屏障。只要他們的統(tǒng)治穩(wěn)固,并且如此劃分地盤,至少能保證大明北方百年的穩(wěn)定,畢竟無論是騰格爾還是阿古達木,都是朱慎錐和塔娜的兒子,他們雖是蒙古的順義王和順寧王,可實際上卻是大明朱家的血脈,大明的皇子。</p>
但這依舊不夠,時間會沖淡一切,假如僅僅因為騰格爾兄弟坐鎮(zhèn)草原就高枕無憂那就大錯特錯了,大明必須要在蒙古草原展現(xiàn)出其實力,告訴所有蒙古人大明皇帝才是蒙古真正的主子,蒙古所謂大汗時代已經徹底過去,未來無論是蒙古人還是其他部落的人,都是大明的子民,整個蒙古同樣也是大明的疆域,這點是毫無疑問的。</p>
相比歷朝歷代中,中原王朝對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和關系,除去大元外,僅只有兩個王朝做的比較好。一個是唐朝,一個是已經不會再出現(xiàn)的大清?;蛟S遼國統(tǒng)治北方時期,對草原游牧民族的壓制也算是成功的,可惜遼國當時和北宋并立,在傳統(tǒng)漢人的眼中并不能作為中原王朝的真正代表。</p>
之所以會這樣,那是因為民族的緣故。建立唐朝的李氏雖自稱為漢人,但他們身上卻有著北方游牧民族的血脈,換句話來說在游牧民族眼里,李唐更像兩個民族的結合,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唐朝能夠壓制住北方游牧民族,同時唐朝的皇帝尤其是太宗李世民被稱為“天可汗”的緣故。</p>
當然,這也和唐朝強盛的軍事力量有著關系,等到唐朝經歷安史之亂后衰敗下去,對北方游牧民族的控制力就大不如從前了,等唐朝滅亡后,北方疆域被遼國占據(jù),南方更分裂成為了好幾個國家,最終由北宋完成了一統(tǒng)。</p>
至于大清就更不用說了,在努爾哈赤時期就拉攏了蒙古人為其所用,皇太極上臺后又創(chuàng)立了蒙古八旗,把蒙古人和滿人合為一體,還大力宣傳滿蒙一家的說法。</p>
趁著大明內亂,歷史上李自成打進京師,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后,雖然大明依舊還有半壁江山,可北方卻已丟了,這時候大清趁虛而入,在一片石擊敗李自成,奪下了京師,從而占據(jù)了中原。</p>
等到后來南明在內斗中不斷自我消耗,多爾袞領兵南下徹底滅掉了南方政權后,大清統(tǒng)一了整個中國,成為了新的王朝。這時候,大清對蒙古的政策不僅依舊實施皇太極所制定的政策,還通過不斷聯(lián)姻的手段加強和蒙古的關系。</p>
此外大清還采取分化治之,在蒙古大封臺吉、首領的方式把蒙古各部強行拆散,再利用扶持一方打擊一方,誰冒頭就干誰的手段,把原本強大的蒙古給拆得七零八落,從而徹底失去了和中原王朝抗衡的能力。</p>
不得不說大清的這個政策運用的還是很不錯的,在大清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北方的蒙古再也沒有給中原王朝帶來威脅,反而蒙古各部被中原王朝所用,蒙古騎兵幫著大清征戰(zhàn)四方。</p>
而且蒙古各部為了表示對大清的忠誠和尊敬,還稱呼大清皇帝為“博格達徹辰汗”,其意就是神圣而偉大的可汗,以表示臣服。</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細縫父女by孔羌筆趣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夜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深并收藏細縫父女by孔羌筆趣閣最新章節(jié)。